-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中国自古有君子佩玉比德的文化传统,汝窑特有的玉质感和内敛的宝光符合文人的审美标准,一经问世便为历代皇室珍藏。直到如今,能够收藏一件传世量稀少的汝窑也成为了瓷器爱好者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艺术商业》1月刊“昂贵的汝窑”就为"汝窑"打Call,邀您共赏那些稀有的美丽。
乾隆皇帝曾写下“只以光芒嫌定州,官窑秘器作珍留,独缘世远称稀见,髺垦仍多入市求”(乾隆五十一年,1786)的赞美诗句,那么,是怎样的作品让堪称大收藏家的皇帝也不免感叹世上罕有?答案便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全高 10.4cm、口径 16.2cm
台北故宫藏
底径 8cm、深 7.6cm
温碗多与执壶配套使用,注入热水,可保持壶中液体的温度不易散失。
万中选一入台北
汝窑其无法再现的天青色釉,温润细致,掳获人心。汝窑薄胎薄釉,胎土颜色呈浅灰色、灰色等,看似灰烬之色因而又被称为“香灰胎”。同时,胎土空洞处较多,吸水性较高;釉色上,除传世品常见的天青色釉,尚有粉青、月白等颜色,应和釉料施罩的厚薄有关。
同时,汝窑更以后起之辈之姿“踢走”定窑,成为宋代皇室指定用器。存世汝窑作品目前多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公私立博物馆中,当中应以台北故宫收藏的21件为最。
经历过日军入侵、文物被迫南迁万里,直至抗战胜利后不久,国共情势紧张,时任故宫常务理事朱家骅、王世杰、傅斯年、徐鸿宝、李济、杭立武等于翁文灏理事长寓所集议,与会者一致认同挑出故宫收藏精品运送至台。故宫文物于民国37~38年(1948-1949)运台,共分三批次,共有2486箱故宫文物到了台湾,当中包含有书画、瓷器、玉器、铜器、图书文献等各类作品。
北宋汝窑椭圆小洗
全高 2.8cm、纵长 9.7cm
横长 14.2cm、口径 14.3cm
底径 4.2cm
台北故宫藏
椭圆形洗,器外底浅凹,器内隐约有两只鱼龙相对
目前,台北故宫收藏的21件汝窑作品,堪称存世者中质量最精的一批,也本是清宫收藏时最受重视者。根据清宫善后委员会出版的《清宫物品点查报告》可知,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北宋)及汝窑青瓷“丙蔡”碟(北宋)、汝窑青瓷圆洗(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碟(北宋)等原先是收藏在养心殿中的。养心殿为雍正皇帝以降八代帝王寝宫所在,收贮于此的文物可说是精品中的精品。另外,台北故宫藏汝窑原先也有收藏在慈宁花园、崇华宫、南库者,这些都是紫禁城中的重要宫殿,由此足见这些作品是万中选一。
莲花式温碗与水仙盆
在台北故宫藏21件汝窑中,有盘、碟等生活用品,同时也包含不少别具特色的作品。其中要说哪件最为著名,当属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从上方俯瞰,温碗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十曲花口优美伸展,碗腹由上至下渐次收敛,下承圈足。器形线条优美柔和,淡淡的粉青色釉色典雅秀气,口沿处因釉薄而略显粉红色光泽,通体开片。整器满釉,圈足内见有芝麻大小般的支钉痕,露出香灰色的胎体。此器为汝窑传世品中唯一的温碗。
前阵子红透半边天的台北故宫文创商品泡面碗,其原型正是这件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难道它当真是宋代人的食用器?温碗其实是种温酒器,祖型来自于金银器,使用时与执壶搭配,温碗内放入热水再将执壶放置其中后得以温酒。目前,窑址考古中出现过类似残器,更加证实汝窑当时确有烧造类似作品,与该温碗造型类似的12世纪的高丽青瓷花口碗(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更坐实了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所揭示的汝窑与高丽青瓷密不可分的关系。
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高 6.9cm、口径 23×16.4cm、足径 19.3×12.9cm
台北故宫藏
乾隆皇帝对此件汝瓷爱不释手,降旨加刻御制诗并且重新设计陈设木座。木座带抽屉,屉内置《乾隆御笔书画合璧》册。该图册共八开,每开一幅,内为乾隆皇帝临摹蔡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的尺牍和题跋以及画作。题诗为: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蹵枰却识豢恩偿。龙脑香熏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也是台北故宫的明星展品,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其特殊之处除了器形外观,还因为它是传世汝窑器中唯一一件没有开片的作品。在汝窑,瓷器是先经过素坯烧制、施釉再进窑二次烧造,因而在胎体和釉的收缩速率差异之下,就犹如大胖子穿了件小外套般,釉色表面便容易绷出裂缝,这种情况被称为“开片”。也由于收缩速率难以控制,所以绝大多数的汝窑作品都会产生开片,这就更凸显了没有开片的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的珍稀。
同时,“水仙盆”器形也是汝窑所特有,呈椭圆形,口沿略敞,器壁由上至下内收为水仙盆的基本造型。过去在清宫档案中它被称为“猫食盆”或“猧食盆”。目前现存传世汝窑水仙盆仅有6件,当中4件由台北故宫收藏,1件为大阪市立东洋市立美术馆藏,一件则是近期才受到关注的吉林省博物馆馆藏。
北宋汝窑青瓷纸槌瓶(“奉华”铭)
全高 22.4cm、口径 4.4cm、底径 8.6cm
台北故宫藏
此类瓶型在长颈的上方原应有一平折上扬的盘口,本器的口部可能因伤截去,并镶铜棱扣。
台北故宫所藏汝窑,当中除约半数刻有乾隆御制诗外,尚有几件刻有不同刻款的作品,如“奉华”“甲”“丙蔡”等。汝窑青瓷纸槌瓶除于器底处刻有乾隆御制诗外,御制诗左侧还刻有“奉华”二字。学者推测“奉华”二字的意义可能与南宋高宗德寿宫的配殿—奉华堂有关,当时处地正是高宗宠妃刘妃居所,此物可能是其使用旧物。目前传世中的汝窑作品有“甲”“乙”等刻款,应是乾隆皇帝品评等第后刻上去的,但台北故宫藏的1件汝窑青瓷碟有“丙蔡”之铭,“丙”字刻款由于乾隆皇帝御制诗中曾提及“古丙科为今甲第”,由此可知现存“丙”字刻款多为乾隆朝以前即已有之,非乾隆皇帝品评等第一环;而“蔡”字者的问题,目前多数认为应为乾隆皇帝命令所刻。
北宋汝窑青瓷碟(“丙蔡”铭)
高 1.5cm、深 1.2cm、口径 10.9cm、底径 8.2cm
台北故宫藏
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收藏 4 件刻有“丙”字铭的汝窑青瓷碟,其中 3 件刻有御制诗。关于“蔡”字,除认为是乾隆令人所刻,也有推测是徽宗时的权丞蔡京,或者是其子驸马蔡鞗的藏品印记。
北宋悬疑
对于台北故宫藏汝窑器的研究,大致也反映了整个汝窑研究的大方向。台北故宫于2006年举办了“大观-北宋汝窑特展”,展出了院藏汝窑作品,一次性展现了台北故宫对于院藏汝窑藏品的研究,展览中也确切提出原本认为是北宋汝窑作品的三牺尊及出戟尊二者皆为清代后仿品,最终确立了台北故宫院藏汝窑器为21件。2016年,台北故宫“贵似晨星—清宫传世12至14世纪青瓷特展”则是基于过去多年来的研究,从汝窑与北宋官窑的关系以及对后世各类青瓷影响等各方面展开,如同策展人、台北故宫器物处处长余佩瑾所说:“是次展览着重于材料的翻新,以汝窑为例,过去纷争还很多,但现阶段汝窑窑址已大致确定,甚至连周围的类汝窑窑址也有很多考古发现。”
北宋汝窯青瓷洗(“奉华”铭)
全高 2.3cm、口径 12.7cm、底 10.1cm
台北故宫藏
汝窑研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即“汝窑是否为北宋汝官窑”。宋人叶寘《坦斋笔衡》一句“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惹得学界争论不休,但其实早在300年前,乾隆皇帝就开始研究这样的问题。台北故宫藏北宋汝窑青瓷碟上有御制诗“只以光芒嫌定州,官窑秘器作珍留,独缘世远称稀见,髺垦仍多入市求”,或也认为汝窑是北宋汝官窑。当然,现今也有学者认为北宋官窑另有他处,同时也有人从窑址考古方面认为汝州张公巷窑址才是真正的北宋官窑。
北宋汝窑青瓷碟
高 3.2cm、口径 13.1cm、足径 8.9cm
台北故宫藏
底刻乾隆皇帝御制诗:只以光芒嫌定州,官窑秘器作珍留。独缘世远称稀见,髺垦仍多入市求。(作者 王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