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东汉绿釉陶狗,馆藏三级文物,出土于忠县邓家坨遗址,是东汉时期墓中随葬品。其长29cm,宽12.7cm,高23.5cm。犬通体施绿釉,造型取其静态,昂首凝视前方,四肢动作刻画得协调自然,线条描绘也非常流畅舒展。
所谓釉陶,也称铅釉陶,它不是瓷器,但表层却有瓷器般的光洁。这种釉陶工艺是古代制陶工匠在陶器烧制之前,器表用石英、长石、硼砂、粘土等为原料所施的一种低温料釉。铅釉陶在东汉时期极为盛行,随葬的家畜、家禽等陶器制品数量较以前增多,但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汉代铅釉陶器都是明器(冥器),无一实用器,这可能是因为烧成温度低,器体不坚固及铅釉对人体有害不宜做实用器的缘故。
绿釉,是因为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呈现出绿色。我国传统的绿釉都是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这只陶犬通体施淡绿釉,釉层稀薄,虽然部分脱彩,却仍不失为一件杰出的汉代雕塑品。
在中国千百年来,人与狗的关系一直相当密切,狗对人们的生活、文化、传统、风俗、甚至迷信都有很大影响,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和狗有关的成语和俗语,如:犬马之劳、犬牙交错、白云苍狗、兴旺(汪)发达以及“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等等。2018年是中国农历戊戌年——狗年,让我们通过这只东汉绿釉陶狗,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的狗文化。(作者 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