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今年是中国当代鸿儒、“文化昆仑”钱锺书先生逝世20周年。7日,已完成大修并开始重新布展的钱锺书故居喜获重量级的文献——两封与故居有关的钱锺书亲笔书信,捐献者是锡城的文博专家陈瑞农。
陈瑞农介绍,1980年,为落实中央政策,退还在动乱岁月中被“破四旧”非法查抄的文物图书,无锡组建了“查抄文物图书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二清办”),办公地点就在离钱锺书故居不远的崇安寺三清殿内。彼时的“二清办”堆放着劫后余生的大批文物图书,工作人员除了将已查清户主的物品发还外,还会根据物品的历史艺术价值,在发还后与户主沟通,做好动员工作,说服户主将实物捐献给博物馆。
1981年盛夏,正在整理实物的陈瑞农发现了一套共17册精心装订的手书日记——毛边纸、大八开本,封面中央题“日记”二字,左下款署“钱锺书”。日记以毛笔书写居多,少数用黑色钢笔书之。这些是钱锺书先生1935年考上公费留学前十余年的日记,其中包括他为父亲钱基博代笔为钱穆《国学概论》作序的经过,他在清华大学攻读的情景,他和杨绛相识、相知的过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书写工整娟秀,是研究钱锺书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这批日记估计是在“破四旧”中被红卫兵从新街巷“钱绳武堂”老宅中查抄出来的,所幸未被付之一炬。
陈瑞农辗转打听到了钱锺书在北京的住址,立即修书一封,大意为:发现了一套他的日记,根据政策应发还本人,请他在方便时前来领取或委托亲属办理;同时,建议钱先生能否捐献这些日记,将其留在家乡。
十天后,钱先生复函到锡。信是用毛笔书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信笺上的。接到回信后,陈瑞农即去信回复,请他在合适时前来办理领取手续,并明确《日记》17册,而非15册。时隔十余日,锺书先生又亲笔给陈瑞农写了第二封信。前后两封信均以毛笔书写,书体厚重遒劲。前后称谓有所变化,对于捐赠建议,锺书先生在第一封信中婉言相拒,在第二封信中又简略说明了缘由,称暂不捐献“非有所吝也”,而是1935年前的旧作只字无存,17册日记中必有合用者。
两封来信,虽都是一纸文字,但钱锺书先生睿智、平易、和蔼的人格魅力跃于纸表。30多年来,陈瑞农精心保存着两封信。得知有着百余年历史的钱锺书故居大修后要重新布展,陈瑞农捐出珍藏,以丰富故居的展品,同时为“钱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钱锺书九月十八日来信内容:
陈瑞农同志:
来函奉悉。《日记》拾伍册我还想要回来暂时自己保存,将来和其它著作稿件,一并处理。届时自当考虑到你的好建议。勿念。匆复。
即致敬礼!
锺书 九月十八日退还书籍,如蒙开示目录,我可以据单把有些书直接捐赠,省去周折。又及。
钱锺书十月八日来信内容:
瑞农同志:
得信甚感。已遵示通知上海舍侄汝虎办理领取事宜,倘蒙与以方便,尤所铭如何。去年以来,国内外出版家屡欲编印拙著《全集》,而一九三五年出国以前旧作,只字无存。贵处所得拾柒册拙稿,必有合用者,故拟领回细审,非有所吝也。种费清神,将来必不乏相见之缘,当面谢耳!
即致敬礼!
锺书 十月八日
(卢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