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视觉符号来表达思想与情感,综观我国的传统艺术,能够看出一些明显的带有倾向性的特点。譬如内容上的圆满性和寓意性,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对称性(张道一)。中国古籍印版版式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巨大作用下,古籍印版用作折页基准的“鱼尾”,这种“形似鱼尾”的“鱼尾”符号的本义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形构演变、哲学观念和美学思想以及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鱼尾”的文化表层
古籍印版鱼尾符号与鱼体鱼尾功能上保持着一致性。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鱼尾符号功能暗合了鱼体鱼尾的基本功能,具体表现为“翻转”的行为,鱼的尾鳍有其“转向、推进、平衡”的作用,古籍印版鱼尾符号的折页,正是指示着“转动、翻转方向”的行为;“鱼尾”的“相续”意思:鱼尾符号在整本书中,每页延续、重复,表示出“像鱼群游动一样先后相续”(鱼贯而行),其流畅连贯,形成整体;“鱼尾”的“传达信息”:“版口”(书口),印有书名、卷数等内容,是书的重要信息点,它是由“鱼尾”组成的“版口”来传达,充分体现出古人以“鱼”为载体来表示“传达信息”的思想,古代有“鱼符”、“鱼素”、“鱼传尺素”等用“鱼”为载体来传达信息;“鱼尾”有指示“方向”的意思:“指南鱼”是古人用薄铁叶剪裁成鱼形,浮在水面指示南北,古籍印版鱼尾符号和古代“指南鱼”一样,两者皆有“方向”指示的基本概念。
古籍印版鱼尾符号与简牍的三角形契口形在功能上存在有遗存、对应关系。“简策”或“简牍”,是由带有三角形契口形、写或刻有文字的一根根长条形竹(或木)片,再用绳连结起来,形成的竹木书籍形式。“简”、“牍”的边缘刻削的三角形契口,使“简”、“牍”得以固定,防止上下移动或脱落作用,鱼尾符号延续基本形态,功能上则是为用作折页基准的。
“鱼尾”在中国古籍印版版式的特定名称,确定了在内容上“鱼尾”与它的载体—“书(籍)”有着紧密相关。“文”是鱼形的象形文字,当时人们称画在陶器上的鱼形为“文”。文,“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着于竹帛谓之书”。《尚书·序》:“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书的主体为文字所组成,就有“文”—“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鱼尾”的文化中层
远古的“鱼图腾”崇拜:古籍印版鱼尾符号运用,是古人“鱼图腾崇拜”的演变与延续,是古人“鱼图腾崇拜”思想的再现;古籍印版鱼尾符号在书籍中的重复性、延续性,折射出古人渴望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的朴素的思想。“凭信”的特征:“符”由木雕或铜铸成鱼形,称“鱼符”、“鱼契”,使用此符时,把它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半边鱼符以为凭信;古籍印版鱼尾符号在版式上运用的上、下或正、反的形态,正是暗合着古人“凭信”的特征。“勉励”的象征:古籍记载,鱼昼夜六时当中都不阖眼,这是古人“勉励”的象征,读书就要像“鱼昼夜六时当中都不阖眼”那样,精进不懈、昼夜不缀。鱼尾符号是“人面鱼”精神的继承。鱼尾符号是“人面鱼纹”的抽象表达和合理运用,并带有极强的寓意性。中国古籍印版的鱼尾符号构形,是古人造形带有倾向性的有意识的流露。鱼尾符号构形上既在内容上涵盖着“人面鱼纹”的寓意性,又在形式上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倾向性运用的特点。鱼尾符号从这种对古人有着神秘性又表达他们特别思想的“人面鱼纹”得到暗示。
古人造型取义,总带有倾向性,在“天人合一”的中国古籍版式思想的影响下,用作折页基准的“鱼尾”,在其形态上、功能上含有其合理性和倾向性。从功能上看,折页需要基准,基点、基线只需两个十字符号“+”就能达到需要基准的目的,在从刻版的工艺制作上看,印版最初为凸版,完成“+”的雕刻,需刻的刀数较多,另刻出的“+”线粗细并不一定精确。再一个方法就是运用三角形“▲”来定位,解决了十字符号“+”的不合理性。在三角形“▲”定位的合理性上,古人思想的倾向性的表达上,就巧妙的运用两个对称的“▲”,就形成“︻”符号,观其形,可为“鱼尾”、“燕尾”等类似“︻”形状的喻体,《说文》:“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释“鱼尾”为“形似燕尾”,就是说两个对称的“▲”,就形成“︻”符号,可称“鱼尾”也可称“燕尾”,正是古人造型取义的倾向性,“用作折页基准”的符号取名“鱼尾”而不为“燕尾”就没有什么疑惑了。
书名号演化与中国古籍印版鱼尾符号的演变关系。古代标点符号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从标点符号的种类来看,出现了连围号、半圆号、鱼尾号、圆括号等,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等多种类型,书名号标示着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这都与中国古籍印版“鱼尾”相互清晰对应。
“鱼尾”的文化底层
古籍印版鱼尾符号与中国“阴阳鱼”特有的哲学观的相互关系:鱼尾符号的正反的翻转、对称和鱼尾符号形的合二为一的形式和鱼尾符号指示的“翻转”行为和过程,暗含着“时间和空间”在哲学意义上的基本性质,认为任何物体均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它们是绵延的、连续的、相互的,这正与古代的“阴阳鱼”的特定含义相映衬。就现在来说还在运用的“翻过这一页”,仍然暗含着“时间取向”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表现在“鱼尾”指示的“折”的形式上,蕴涵在“折中”、“中庸”的哲学思想体系里。
从中国古代雕版印刷书籍的形态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巨大作用,古籍印版鱼尾符号正是运用对称方式,将整个书页组群贯穿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籍印版鱼尾符号上,从形态到内容的呈现过程。
中国古籍印版鱼尾符号的美学观:中国古籍印版鱼尾符号的对称和整齐划一形式,充分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审美意味,同时展现出对称韵律美,同时,中国古籍印版鱼尾符号形制过程中,有其特有的“刀味”特征,这种刀刻的痕迹在传统印刷的过程中,因为印墨和中国纸张的特征,呈现出“刀味”美。由于时代、时代的审美和工艺水平的不同,不同时期古籍印版鱼尾符号表现出不同的美,挺拔秀丽的宋版鱼尾符号、磅礴大气的元版鱼尾符号、自然灵动的明版鱼尾符号、精致整齐的清版鱼尾符号等等。
鱼尾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与应用:“鱼尾”源于中国古籍版式其独特的符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蕴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在中国文化的深层意义中,去解读它们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去探寻、创造出蕴涵在“鱼尾”里的新时代。(作者 徐中文)
参考文献
⑴ 张道一:《工艺美术论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⑵ 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⑶ 张朋川:《黄土上下—美术考古文萃》,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⑷ 董志强:《消解与重构》,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