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这件东汉的四神博局纹铜镜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铜镜直径为21厘米。铜镜在汉代的使用更加广泛,人们日常的梳妆打扮都和铜镜的使用是分不开的,汉代铜镜在湖南出土较多,且装饰纹样丰富,“装饰题材常见各种龙凤纹、蟠螭纹、连弧纹、草叶纹、星云纹、四神、仙人等,龙纹逐步与方连纹结合,新型的连弧纹出现,地纹羽状纹、云锦纹演变成大涡纹,博局纹和铭文出现频繁,而博局纹镜所占比重较大。”①
此件“东汉四神博局纹铜镜”之所以被称之为“博局纹镜”是因为其上有博局纹的纹饰,这种博局纹镜在西汉中期较为流行,也叫做“规矩镜”,外国学者依照纹饰形状称之为“TLV镜”。无论是“博局纹”还是“TLV”,都是指的镜子上由短线条组成的直线纹饰,这些短线条横平竖直,起到分隔画面的作用。这种纹饰酷似盛行于汉代的娱乐用具博具上的纹饰,在西汉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就出土过一件博具,其上布局的纹饰和这件“东汉四神博局纹铜镜”上的博局纹相差无几,只是马王堆汉墓博具纹饰的外缘为方,铜镜的博局纹纹饰外缘为圆。熊传薪曾依此撰文建议将“规矩纹铜镜”改称“博局纹铜镜”。②博局纹饰由其本来的实用功能转变而为一种装饰,并且从一种器物扩散到其它器物上,既说明了当时博戏的受欢迎程度,也说明了文化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东汉四神博局纹铜镜的装饰由内而外,首先镜钮是一颗半球形圆钮,圆钮有孔,用以穿绳,便于拿取,圆钮四周装饰柿蒂纹,柿蒂纹外饰一圈窄细的方框,柿蒂纹叶尖指向方框四角,这是铜镜的钮座。在方框外排列小的乳钉纹一周,每边排列4个,共计12个,每两个乳钉纹之间铸一个铭文,计有铭文12个字,这一圈纹饰以圆钮和柿蒂纹为中心,以外缘方框为界,是最里面的一圈装饰带。再朝外一圈则是在博局纹的框架之中,细密分布了各种神兽的图像,以及8个大的乳丁纹,镜子背面共计有各种神兽11只,其中的8只每两只分布于博局纹的外缘四个直角两侧,形成相对之势。
以笔者配图的摆放方位来看,博局纹的方形上部左边为青龙,右边为凤凰,龙头前方有一圆球形,似火珠,龙作反首回顾之态,身形扭曲,后肢粗壮有力,向后蹬地,一只前肢朝前作游动状,另一前肢向后划行,青龙的尾巴尤其细长而充满力量感。右边的凤凰也作昂首反顾之像,喙部尖细,脖颈弯曲优美,双翅铺展,由翅及尾可以望见一袭华丽而浪漫的羽毛。
博局纹的方形下部,左边为一只独角神兽,独角神兽四肢着地,而头部昂扬上翘,头顶顶一粗壮的单角,角由下而上收束,至角顶又向前弯曲成尖钩状,尾端下垂。右边是一白虎的形象,白虎身躯下趴而朝前欲跃,后腿蹬地待发,前腿抓地,白虎胸部挺起,脖颈后倾,虎头浑圆有力,虎口闭合,虎耳朵阔大并警觉地竖立,虎尾长挺,向后舒展,整只白虎极具威严气势,有王者风范。
博局纹的方形左边,上部是一只禽鸟,腹部圆鼓,下肢粗壮有力。下部纹饰应是玄武,玄武中间的纹饰较为模糊,但是缠绕于其上的长蛇还是依稀可辨,蛇头弯曲回盘,蛇尾细长如绳。在玄武和禽鸟之间还有两只小怪兽,一只蹲坐并举起一只前肢,另一只作扑腾跳跃之势。
博局纹的方形右边,其上是一只拖着长尾,展开双翅的朱雀,朱雀胸腹圆凸,腿粗壮而立,长尾拖地,尾尖向上翘起,装饰细节丰富。下端的神兽双腿蹬地跃起,身体朝前飞奔,极具活力。在朱雀和神兽之间是一只爬地而行的蟾蜍。
以博局纹为框架附带填充的纹样,这是由内往外的第二圈装饰带,这一圈装饰带的外圈以及铜镜的外缘都是圆形,与中心的方形纹饰形成“外圆内方”的构式。在神兽纹饰的布局上,青龙与白虎相对,朱雀与玄武相对,正好吻合《礼记·曲礼上》上 “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的记载。
在第二圈装饰带之外,是一圈文字和一圈细密的竖线纹。这一圈的文字共计35个字,写着“新有善铜出丹阳湅。尚方佳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这类文字多与道教文化相关。除文字之外,还有一个由五个点构成的十字形纹。
最外一圈纹饰带是由三角锯齿纹和卷云纹构成的,排列方式均以二方连续式构式组合,三角锯齿纹以面造型,而卷云纹以细线造型,一显厚重,一显流动,锯齿尖锐,而卷云圆润流转,两相对比,别有趣味。
这件东汉四神博局纹铜镜外形规整、圆润,纹饰繁密复杂,融合了植物纹饰、动物纹饰、博局纹饰、神兽纹饰、铭文等,布局得当,疏密结合,总体画面呈现轴对称式分布,并且制作精良,既有平雕也有浮雕,善于以线描形,塑造的形态鲜活传神,主题突出,带有诡谲浪漫的气息。古人将对于天文星象的观测和思考反映于铜镜纹饰之上,于是镜背上的四神实际上分别代表了四个方向,即龙代表东方,虎代表西方,雀代表南方,龟蛇(武)代表北方,不但如此,秦汉时期四神与春、夏、秋、冬四季,青、白、赤、黑四色相配,青龙属木,代表春季;白虎属金,代表秋季;朱雀属火,代表夏季;玄武属水,代表冬季。“四神”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为划分天区,制定历法,提供了较科学的参照。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4个节气,我国古时又称之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古时将立春至立夏视作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故有“春分”的说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又《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相等。我国古代将春分的三候定为:“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与“春分”节气相关的文句:
四神博局纹铜镜上的铭文
[东汉]
新有善铜出丹阳湅。
尚方佳竟真大好,
上有仙人不知老,
渴饮玉泉饥食枣,
浮游天下遨四(海)。
参考文献:
①郑曙斌:《湖南出土铜镜赏析》,《收藏家》,2011年第1期,第32页。
②熊传薪:《谈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陆博》,《文物》,1979年第4期,第35-36页。
③图片素材来源:湖南省博物馆官网。(作者 李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