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清末教科书藏在市民家
物理史地俱全,你猜有家庭作业吗?
天津美术网讯 清末民初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时期,一切都处于新旧大变革中,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教科书在新旧制度的冲突中是什么样?在市民王全意家就有一套祖传的宣统年间出版的“高等小学”教科书,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捡拾些历史碎片。
53岁的王全意是首府一名公务员,他家有一套传袭了100多年的宣统二年(1910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高等小学用国文教科书》,共15本,科目涉及国文、地理、历史、理科、修身、经训。
昨日,记者在王全意家见到了这套“压箱底”的传家宝,15本教科书均为32开本的线装书,内页黄旧的薄宣纸完好无损,每张为折叠装订,课文为竖排繁体字。
王全意说,这套书是他爷爷在清末上学堂时使用过的,“爷爷没上过几年学,他把这套教科书视若珍宝,所以一直保留着传了下来。”他说,有时他也翻看一下这些书,从中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
清末民初,中国传统教育面临着大改革,这套教科书就在此背景下出版,它们最大的特点是收录了很多西方科学、历史、教育理念等内容,“反映了当时落后的中国急于与世界接轨。”王全意说。
这些书大部分是国文教科书。在一本国文书的目录上,课文除了讲中国历史人物外,还有自然科学,如“空气”、“稻”、“鼻”、“各地气候”、“动物与植物之关系”。还介绍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如“波兰”、“金字塔”、“伦敦大英博物馆”等。有一课还专门讲了宇宙,比如,太阳系的行星和恒星,并配有星系图。
除了科学外,教科书还对一些陋习进行了批判。在一篇课文中,特意对“早婚”进行了批判,“中国贫弱之一大原因者,早婚也……为子弟纳妇之后,不数年而儿女盈前,未及三十且亦不能自立,衣食仰父兄者也,如此数传,而一贫如洗。”当时,中国早婚很普遍,编者希望通过课文对学生将来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产生影响。
这套书惟一一本理科教科书(物理),内容涉及力秤(天平)、滑车(滑轮)、坠体(自由落体)、汽机(蒸汽机)、轻气(氢气)、养气(氧气)、照相术等等。课文图文并茂,有上百幅黑白插图,非常生动。
在理科教科书里,还有几课讲到了人体的器官结构,心脏、肺、皮肤等,属于西医内容。鸦片战争后,西医随着外国教会医院进入中国,到这套教科书出版前,也就数十年时间,大多数中国人对西医了解仍很少,“这些内容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作用。”王全意说。
经训教科书和修身教科书最能体现中国当时的教育特色。王全意把“经训”和“修身”教科书称为“清末民初的思想品德课”,它们是以“经书为本,讲述人伦道理”。这两本教科书虽然儒家修身观念依然浓厚,但也赋予了一些近代新内容,比如里面讲到,希望教育造就“完全的个人”、“完全的社会”。
不过,这套教科书也有很多缺点,王全意说,国文教科书内容与其他科目有很多重复,内容都是泛泛而谈,尤其是理科。“不过,每篇课文后面都没有留家庭作业,那时候的孩子也许比现在轻松,都不用做家庭作业。”他说。(记者 秦金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