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纽约当地时间4月18日上午,佳士得纽约经典艺术周“日本及韩国艺术专场”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举槌,本场共151件作品上拍,成交率高达81%,实现总成交额10,275,625美元。其中,“浮世绘三杰”葛饰北斋(共11张,主要是富岳三十六景系列,3件人物画)、歌川广重(共19张,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和名所江户百景系列)、喜多川歌麿(共2张)版画作品全部成交,溢价颇高。
葛饰北斋(1760-1849)《神奈川冲浪里》,出自“冨岳三十六景”系列 24.8 x 37.5 cm。
估价:15万 - 20万美元 成交价:54.05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338.6万元
估价:20万 - 30万美元 成交价:43.25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270.9万元
浮世绘部分的最高价为葛饰北斋代表作《神奈川冲浪里》以54.05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338.6万元,超低估价3倍多,画面上的浪花被梵高喻为“鹫爪”;第二名是葛饰北斋《水浒传之花和尚鲁智深鲁达》以43.25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270.9万元;第三名是歌川广重《三叉别之渊》4.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75万元。
歌川广重(1797-1858) 《三叉别之渊》 出自“名所江户百景”系列 36.8 x 25.4 cm
估价: 1.5万 - 2.5万美元 成交价:4.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75万元
“浮世”在佛教中寓意不祥,意为生命短暂,日本人认为“活在当下,尽情享受月光、白雪、樱花和鲜红的枫叶,纵情歌唱、畅饮清酒,忘却现实的困扰,不再灰心沮丧,像是一只空心南瓜,漂浮于涓涓细流中,就是所谓‘浮世’”。浮世绘艺术虽然在本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产生,吸收了大量中国明清木刻版画和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元素,但是最终形成了既不同于本国传统绘画,也不同于中国及西方绘画的艺术样式和特点。
大文豪鲁迅喜欢收藏浮世绘,在1934年1月给给日本歌人山本初枝的信中,鲁迅曾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对浮世绘的态度:
关于日本的浮世绘师,我年轻时喜欢北斋,现在则是广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东洲斋写乐曾备受德国人赞赏,我试图理解他,读了二三本书,但最终还是未能理解。不过,适合中国一般人眼光的,我认为还是北斋,很久以前就想多用些插图予以介绍,但目前读书界的这种状况首先就不行。贵友所藏浮世绘请勿寄下。我也有数十张复制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忙,现在连拿出来看看的机会也几乎没有。况且,中国还没有欣赏浮世绘的人,我自己的这些浮世绘将来交给谁,现在正在担心。
在这段话中,鲁迅讲了自己的“喜欢”与“未能理解”——这正是看到了不同浮世绘师的差异与特殊性。例如葛饰北斋的作品像“动图”,而歌川广重的作品则是“静态的”。
从包装纸到价值百万的版画,浮世绘版画的价值是怎么样被发掘的?
十七八世纪之交,因清末农民起义和清兵入关,导致中国国内持续二十余年的动荡不安,使得一直从事中国瓷器贸易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中断了商品来源,他们只好转向日本进口,最初的商品是瓷器和漆器。浮世绘作品大多是木刻版画,很便宜,所以大多是看完就丢,有点类似现在的报纸,但那未免有些浪费,所以就开始有人废物利用,将这些画用来包裹瓷器、茶叶等出口品。
当时的西方人将东西拆出来之后意外发现了包装纸上的画,对于当时由于照相机的发明而使写实派受到了极大冲击的西方画坛来说,这种来自东方的神秘画风让他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于是它们将陶器随手放到一边,反而小心翼翼地把包装纸铺平收藏——这就是“欧洲版的买椟还珠”。
不过,让浮世绘走向西方的最大功臣应该是驻日本的外交人员。尤为一提的是1859年赴日的英国总领事拉瑟弗德·沃尔考克爵士,除了带日本工艺美术品回国外,他还促成了江户幕后参加并选定了1862年的伦敦万国博览会的日本美术工艺品,这是日本工艺美术品第一次通过正式场合在西方亮相,在欧洲引起了极大反响。今天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东洲斋写乐的二十七件浮世绘版画就是由当时赴日的英国公使阿内斯特·沙陀先后收集带回。
接着,在法国驻日公使的游说下,江户幕府决定参加1867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包括浮世绘版画、和服、漆器、瓷器等在内的1356箱展品在巴黎销售一空,后应主办方要求,又追加提供百余幅浮世绘版画出售,这次博览会成为了浮世绘版画热席卷欧洲的发端,之后又陆续参加了其他博览会,也为日本艺术品在欧洲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印象派大师受浮世绘影响之作
布面油画 231.8cmx142.3cm 1876年
下图:克劳德·莫奈,《阳光下的白杨》,布面油画,92cmx73cm ,1891年
葛饰北斋的版画于1867年在巴黎万国博览会展出时曾引起一阵轰动。梵高(Van Gogh)、塞尚(Cézanne)、德加(Degas)、马奈(Manet)等著名艺术家均各自在作品中向他的艺术风格致敬。莫奈在吉维尼的家中收藏了一幅名为《神奈川冲浪里》(Great Wave)的版画,而罗丹(Rodin)的私人秘书、即诗人雷纳?玛丽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则借其编撰的诗歌《岳》(De Berg,1906-7),颂扬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系列和日后出版的书籍《富岳百景》。学者安格斯?洛克耶(Angus Lockyer)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葛饰北斋带来了崭新的想象角度,相信印象派乃至现代艺术本身也会走向迥然不同的路径。
另一方面,民间商人也看到了商机,林忠正是当中的典范,毕业于东京大学法语专业,1878年作为留学生来到法国,担任日本工商公司的翻译。巴黎正值“日本趣味”盛行,日本美术品商人林忠正与大藏家维维尔、文学家龚古尔、印象派画家莫奈等有密切的交往,向他们介绍日本工艺美术的情况。1889年他正是成为独立的个体户,主要从事浮世绘贸易。
与此同时,日本刚刚经历明治维新,在“废佛毁释”运动的高潮中,日本人并未认识到这些佛像的美术价值,更不用说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浮世绘版画,所以这些作为传统文化的浮世绘版画多被遗弃或贱卖。这对于收藏浮世绘的人来说是福音,林忠正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先后向欧美各国输出了共16万幅浮世绘版画。由此在导致日本国内浮世绘价格上涨的同时,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浮世绘版画也基本被收刮一空,所以各种大展常常是向别的博物馆借藏品。
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背后的故事
葛饰北斋,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
葛饰北斋晚年在《富岳百景》画集写下一段著名的自传式结尾———
我从6岁起就开始喜欢临摹,
到了50岁左右我的作品常被出版,
但直到70岁都还没画出什么值得一提的作品,
73岁时约略掌握了花草树木的生长和虫鱼鸟兽的结构,
希望到了80岁时我会有长足的进步,
90岁时更能参透万事万物的原理,
到100岁时,达到艺术炉火纯青的境界,
110岁时我就能信手拈来画出栩栩如生的事物了。
若能足够长寿,就可证明我此言不虚。
葛饰北斋于1849年去世,享年88岁,他未能一如所想活到110岁。他在临终前说道:“如果上天再给我十年……或是五年,我便可成为真正的画家。”如今,他的《神奈川冲浪里》杰作成为全球重印次数最多的图像之一,并收藏于多间主要博物馆,包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其作品更可见于日本护照之上。
十九世纪初,江户幕府定了一些维稳政策,比如“参觐交代”,规定各地诸侯一年里有一段时间必须住在江户,这真不是兄弟情深。不过是为了让这些藩王(各藩的大名)在奔波的过程中耗尽家财,以至于没有财力来造反。由于“参觐交代”制度的推行,日本国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餐饮食宿日趋完善,民间观光业也随之兴起,城市居民常常打着宗教朝圣的名号参观日本各地的风景,富士山,无疑是日本百姓心中的最佳旅游目的地,这些画作就是旅游纪念品,有点像现在的风景明信片。
1830年,出版商西村屋与八策划,以新进口的不易褪色的普鲁士蓝为颜料,印制一套以富士山为主题的明信片。谁来执笔?出版商想起了已搁笔多年的葛饰北斋。那一年,北斋70岁,诸事不顺。自中年起就陪伴着北斋的第二任妻子因病去世,孙子挥霍无度,嗜赌如命。“我孙子越来越挥霍,而且行为日渐不检,他败家的行径越来越嚣张”。
葛饰北斋学生的写生图真实地反映了应为的面容、脏乱的画室环境与父女俩并不宽裕的经济状态
葛饰北斋的三女儿葛饰应为,原名阿荣 ,如同“北斋”的名字一样,“应为”是这位天才女画师的画号。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总被葛饰北斋随意叫道:
“おい!”(喂),就干脆把名字也起了个谐音“应为”。
屋漏偏逢连夜雨,家宅还遭遇火灾,积累几十年的画稿资料与安享晚年的人生蓝图一起,被付之一炬。不得已,北斋和寡居的三女儿葛饰应为只能到寺庙中寄住。此时,出版商送上了一纸邀约,北斋哪有不接受的道理?老画匠在静待死神上门的年纪重操旧业,为了替败家子孙子还债。值得一说的是,尽管北斋在艺术上无比成功,但因不善理财,总是处在破产的边缘。这也许是北斋一直没有放弃商业艺术家身份、长年依靠销售印刷版画和绘制大量插图维持生计的原因。
葛饰北斋为解决家庭经济危机便有了《富岳三十六景》,描绘的是从关东36个不同地点远眺富士山的景色(初版只绘36景,后追加10景),神奈川冲即是一处。从地理上看,神奈川冲应是关东远眺富士山的距离极限。由此到富士山,隔着宽阔的相模湾。葛饰北斋只用一种蓝刻画晴、雾、山、水、林、屋时,依然生机勃勃,可以说是“蓝分五彩”的高手。这一系列在当年之所以很火,是因为其中包含的西方绘画透视手法所营造的强烈空间感,是传统的日本绘画所没有的。也正是由于浮世绘所包含的西方绘画因素,因而较其他日本绘画更能使西方人感到亲切,进而易于接受,并使葛饰北斋在西方获得高度评价,所以带有浓浓日本风味的歌川广重自然没葛饰北斋在西方受欢迎。
有趣地是,日本人最看重的北斋作品并不是《神奈川冲浪里》,而是《赤富士》(即《凯风快晴》),毕竟富士山在日本人心目中是神一般的存在,而以红色富士山为内容的作品是极为罕见的。
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一直都很热,去年格外火
还记得去年超火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展吗?其中就有葛饰北斋 《神奈川冲浪里》,可见其在西方人心中的分量,于去年3月、6月陆续出现在北京、上海。2017年5月,伦敦大英博物馆推出“葛饰北斋:巨浪之外”,集中展示了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在生命最后20年(70岁至90岁)创作的110幅画作,涵盖浮世绘、油画和插画等类型,重要作品包括《神奈川冲浪里》、《凯风快晴》等,呈现了画家在晚年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成就。为避免版画长时间暴露在灯光下造成褪色,这是自2011年以来这些画作第一次公开展出。2017年9月,日本NHK纪录片《眩:北斋之女》上映,也谈到了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的创作背景。
葛饰北斋(1760-1849)《神奈川冲浪里》,出自“冨岳三十六景”系列 25.3 x 37 cm
成交价:94.35万美元 2017年4月25日 佳士得纽约
尽管当年制作出了5000-8000幅《神奈川冲浪里》的印刷品。1842年,单张售价被官方定为十六文,仅值两碗面。据估计现在只有上百幅存世,由于没有编号证实哪些是初版,所以印刷品的保存状态决定了它的价值。印刷品的一级状态仍保有其蓝色轮廓(上图),二级状态则变成黑色轮廓。(陈小利)
那些向《神奈川冲浪里》致敬的作品
德彪西从中汲取灵感,创作了《大海》交响诗,连曲谱的封面设计都照搬了原画中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