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鉴藏知识:关于汝窑的七大误区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北京将推90余项活动莫奈《绽放的睡莲》5.39亿元成交“携手·共享”2018美术馆发展论坛烟台开幕《岁月本长》首发式暨孙本长艺术人生论坛5月10日举行丹青千壁-闫勇中国画作品展5月12日在天津开幕景育民作品《梦之舟》亮相2018南京国际光影艺术展耿宝昌:清翫雅集藏瓷中的中国陶瓷史《综合的维度》七人联展正在展出周国华:专注高端艺术陶瓷典范的陶艺人“桃花盛开”中看中国三代版画人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京开幕聚焦山东春秋•2018春季拍卖会南博与江苏省美术馆联合呈现明清人物画作“郑板桥专题展”在典籍博物馆开展徐汇举办研讨会探讨龙华文化遗产传承传承·匠心经典写实油画展在京举办典藏与美术馆的学术发展以工匠精神打磨“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画“开放的西美”研展 拉开西安美院2018毕业季序幕《岁月本长》首发式暨孙本长艺术人生论坛5月10日在天津国展中心举行“首届京津冀中国书画作品上海交流展”在上海新华中心新空间开幕“春之韵-津沽五友书画作品展”在水上公园雅闳轩开幕王炯智书画篆刻艺术大展在中国楹联博物馆开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五四青年节大学生优秀水彩作品展在南开人民文化宫开幕当代油画名家许宁的绘画艺术笔墨传情 翰墨人生:读刘西林工笔花鸟河北区望海楼街社团文艺汇演活动在沉香博物馆举行楚桐蜀丝话古琴·乐器张手工斫琴展演在十方雅集举办首届京津冀中国书画作品上海交流展将于5月7日在上海新华中心新空间开幕贾宝珉个人精品展在西青区七月美术馆开幕“翰墨寄情——第二届京津冀书法交流展”在静海区光合谷举行“于小冬工作室成立四周年特展”在天津画院青创美术馆开幕“好墨轻研——吴玉如先生书法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喜迎建党九十七周年优秀美术作品展在和平区文化宫举行
首页 >> 我收我藏 >> 正文

鉴藏知识:关于汝窑的七大误区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8-05-09 11:20

  天津美术网讯 近日,某手机品牌推出了新款。令宋徽宗粉丝义愤填膺、令古陶瓷爱好者们笑掉大牙的是,手机的其中一款颜色竟然被命名为——

  汝窑白

▲ 汝窑的标志性颜色明明是天青色!
 
 汝窑的标志性颜色明明是天青色!

  说说,有多少人是因为这件水仙盆掉入汝窑大坑的?

  汝窑是宋代乃至中国陶瓷史上的神级存在。自宋代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学者、鉴藏家,写下了多少关于汝窑的故事。其中的一些故事可谓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而另一些,则是不折不扣的认知误区。

  今天,小编总结了关于汝窑的7个误区,快来看看你避开了几个?

  误区1:

  有一天宋徽宗做了个梦,梦醒之后吟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 来”的 诗句,指示工匠按照雨后天空的颜色烧造汝窑瓷器。

  这大概是关于汝窑瓷器最经典、最美丽的错误。“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两句诗,最早出自明代人谢肇淛(音浙)的《五杂俎》。

  一个明代人不知从哪儿整来的两句诗,竟然被人说成是宋徽宗的作品,已经够不靠谱的了。更要命的是,在《五杂俎》里,这句话也并非宋徽宗对汝窑瓷器的要求,而是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为柴窑瓷器而下的最高指示。

▲《五杂俎》,吴航宝树堂藏板,明刊本
▲《五杂俎》,吴航宝树堂藏板,明刊本

  《五杂俎》卷12记载:“(柴窑瓷器)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文中的柴世宗就是后周世宗柴荣。传说他命人烧造的一批瓷器,仿照雨过天青色,被称为“柴窑”。

  五代时期这个传说中的柴窑,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公认的窑址。柴窑和北宋的汝窑有没有可能是同一个窑场的不同发展阶段呢?

  很遗憾,不是。

  北宋时期的汝窑窑址目前已经发掘,位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考古发掘的结果显示,清凉寺窑的规模化烧瓷始于宋初。宋代以前的地层中,只发现了少量白釉、黑釉瓷片。

  很明显,五代时期的清凉寺村,即使有陶瓷烧造,也是个处在打基础阶段的小窑场,能烧的瓷器没几种。仅存在于文献记载中的精美“柴窑”瓷器,更不可能在清凉寺村烧成了。

  误区2:

  汝窑的烧造年代只有宋徽宗时期的20年。

  这种说法也是宋徽宗赠送的粉丝滤镜在作祟。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的考古人员对宝丰清凉寺窑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基本上肯定宝丰清凉寺窑址始烧于宋初,在北宋晚期达到鼎盛,金、元时期继续烧造,约停烧于元末。

  而严格意义上的天青釉瓷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汝窑瓷器,创烧的时间约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停烧于北宋晚期,可能是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

▲ 清凉寺窑址分期表
▲ 清凉寺窑址分期表

  根据《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第二、三次发掘简报》《宝丰清凉寺汝窑址2000年发掘简报》制作

  可见,虽然宋徽宗是个文艺的皇帝,但大宋皇室的文艺细胞没有全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在追求极简美学的道路上,他的哥哥宋哲宗还要先他一步。

宋哲宗:没想到吧!
宋哲宗:没想到吧!

  误区3:

  汝瓷在宋代只有皇宫里的人能用,其他人不能用

  北宋僧人惠洪的《无学点茶乞诗》中有“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的句子。诗中提到饮茶所用的陶瓷器,有饶州(景德镇)瓷、汝州瓷,也有我们熟悉的鹧鸪斑纹盏。在北宋人看来,汝州瓷和饶州瓷器、建窑瓷器一样,不是特别难以得到的东西。

  为什么呢?

  南宋人周煇的《清波杂志》揭示了原因:“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窑瓷器烧好之后,要先通过拣选的方式选择一批精品进入宫廷,皇帝没看上的器物给退回来,民间可以买卖;它变得特别珍贵,是周煇生活的时代——南宋时期的事情。

  这种“贡瓷”的制度,与明清时期御窑厂“落选品一定要打碎埋起来”的做法大不相同。正是依靠贡瓷制度,天青釉汝窑瓷器才能够进入市场,自由流通。

  南宋《百宝总珍集》里还收录了一首佚名诗作,直截了当地说出汝窑很值钱:“汝窑土脉偏滋媚,高丽新窑皆相类,高庙在日煞直钱,今时押眼看价例。”

  误区4:

  汝窑的釉里到底有没有玛瑙?

  再来说说汝窑以玛瑙末入釉的话题。

  《清波杂志》记载的汝窑“有玛瑙末为釉”一直被认为是文人学者为了抬高汝窑的身价、增加神秘感而编造出来的故事。2002年,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张福康团队对汝窑瓷片进行科技分析,结果也没有找到“汝官窑的釉色、质感以及斜开片与玛瑙有关的直接证据”。汝窑的釉中不含玛瑙,看起来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然而,后续的考古发掘和更先进的科技分析表明:汝窑的釉中还真有可能加了玛瑙!

  宋代的汝州本来盛产玛瑙,宋史中有很多关于汝州进贡玛瑙的记载。在清凉寺窑址2015年的发掘中,更出土了废弃的玛瑙矿石,成为汝窑“玛瑙入釉”的有力证据。

▲ 玛瑙矿石,2015年清凉寺窑址出土
▲ 玛瑙矿石,2015年清凉寺窑址出土

  2017年,丁银忠等人将清凉寺窑址出土的汝瓷样品磨成薄片进行显微观察,在样品中也发现了结构与玛瑙相似、疑似玛瑙的物质。

▲ 左图为样品的显微结构图,右图为玛瑙的显微结构图,可以看出二者有相似之处
▲ 左图为样品的显微结构图,右图为玛瑙的显微结构图,可以看出二者有相似之处

  这种与玛瑙相像的物质到底是不是真的玛瑙呢?如果真的是玛瑙,它对汝窑瓷器的质感和发色究竟有没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呢?总之,汝窑“玛瑙入釉”的问题,还有很多谜团,等待着学者的进一步探索。

  误区5:

  汝窑瓷器只有天青色一种颜色。

  很多人一提到汝窑,就条件反射地想到天青色。至于天青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大概只有拿博物馆藏品或图录来举例子了。

  如果这个“汝窑”指的是宝丰清凉寺窑址,那么这种说法简直是大错特错。清凉寺的窑场从宋初一直营业到元代,除了烧造汝窑瓷器,还生产了大量的民用瓷器,什么青釉白釉青白釉黑釉,通通都有,跟其他地区的窑场没有什么两样。

▲ 青釉菊纹碗
▲ 青釉菊纹碗
 
▲ 青白釉菊瓣纹盒盖
▲ 青白釉菊瓣纹盒盖
 
▲ 青釉菊瓣纹盘,以上三器均为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图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网
▲ 青釉菊瓣纹盘,以上三器均为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图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网

  即使把范围缩小到天青釉汝窑瓷器,它们的颜色还是非常丰富。烧造温度、窑内氧气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差异,使得同一种釉料最终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

  这是窑址出土、处于探索阶段的汝窑瓷片:

▲ 鹿纹盆底,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
▲ 鹿纹盆底,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

  这是1987年在窑址附近窖藏坑出土的鹅颈瓶(图自河南博物院官网):

馆藏的传世品,在背景色相似的情况下,依然有肉眼可以分辨的色差:
馆藏的传世品,在背景色相似的情况下,依然有肉眼可以分辨的色差:
 
 ▲ 大英博物馆藏汝窑笔洗
 ▲ 大英博物馆藏汝窑笔洗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汝窑三足樽承盘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汝窑三足樽承盘

  这是考古出土的成熟期汝窑瓷器圈足(图自《宝丰清凉寺汝窑》彩版七三):

就连用作科技分析样品的汝窑瓷片,也不能保证发色的完全一致:
就连用作科技分析样品的汝窑瓷片,也不能保证发色的完全一致:
 
图自《清凉寺汝官窑青瓷釉料的科技探讨》
图自《清凉寺汝官窑青瓷釉料的科技探讨》

  可见天青色也是色彩斑斓的天青色呢。

  所以,现在关于汝窑的研究论著中,有很多都采用“天青釉瓷器”的说法,把重点转移到釉料的成分上,避开了瓷器发色不同的问题。

  误区6:

  汝窑瓷器都是小巧精致的,没有大型器物。

  在我们的印象中,汝窑器物走的都是“小而美”的路线,器物的尺寸一般是十几二十厘米的袖珍款,但窑址发掘的成果又双叒叕刷新了我们的认知!比如说高30多厘米的龙纹大瓶:

  ▲ 汝窑龙纹瓶,高30.4厘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一张A4纸的尺寸为21厘米×29.7厘米,大家可以比一下这个器物实际有多高
  ▲ 汝窑龙纹瓶,高30.4厘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一张A4纸的尺寸为21厘米×29.7厘米,大家可以比一下这个器物实际有多高

  据参与窑址发掘的人员表示:窑址里还出土了很多高度超过30厘米的熏炉、套盒等大型器物哟~有没有感觉汝窑的人设从娇小文静的贵族少女秒变粗犷女汉子……

  误区7:

  每件汝窑瓷器都晶莹明澈、毫无瑕疵。

  若说汝窑瓷器在艺术和美学成就上达到了高峰,小编举双手双脚赞成,但如果爱屋及乌,把这个“高峰”扩大到瓷器烧造工艺上,那就不对了。

  汝窑瓷器无论再怎么美,都是宋代的瓷器,体现的工艺水平只能是宋代的工艺水平。把宋代汝窑的制瓷技术当作中国陶瓷烧造技术的最高点,明清景德镇御窑厂不服!近现代各大制瓷企业不服!

  汝窑在烧造工艺上的缺陷,不要太明显啊!

  比如说一眼就能发现的开片,是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在烧造冷却时的收缩率不同导致的。也许有人会说开片是缺陷美的典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首先是一种缺陷,然后才能谈得上“缺陷美”。

▲ 台北故宫藏汝窑莲花式温碗局部,可以看到明显的开片
▲ 台北故宫藏汝窑莲花式温碗局部,可以看到明显的开片
 
▲ 同样是台北故宫收藏的纸槌瓶,不放局部也可以看到开片
▲ 同样是台北故宫收藏的纸槌瓶,不放局部也可以看到开片
 
▲ 北京故宫收藏的汝窑器物也同样有开片哟
▲ 北京故宫收藏的汝窑器物也同样有开片哟

  如果再多看几眼还会发现,很多汝窑器物上都有小黑点,学名叫做缩釉点:

▲ 莲花式温碗的俯视图,看见碗底的一个小点了吗?那不是手机屏幕上的灰尘而是缩釉点
▲ 莲花式温碗的俯视图,看见碗底的一个小点了吗?那不是手机屏幕上的灰尘而是缩釉点
 
▲ 大英博物馆藏汝窑盏托,从这个角度看能看到3个缩釉点
▲ 大英博物馆藏汝窑盏托,从这个角度看能看到3个缩釉点
 
▲ 台北故宫藏汝窑椭圆小洗,左下角那一大块缩釉已经不能用“缩釉点”来形容了
▲ 台北故宫藏汝窑椭圆小洗,左下角那一大块缩釉已经不能用“缩釉点”来形容了

  缩釉点的形成,是由于釉料中有灰尘或配方不够完善,烧造时形成大量气泡,从熔融的釉中逃出;如果釉的流动性不好,不能及时流到气泡逃离的地方填平釉面,烧造完成的瓷器上就会出现小坑,看起来是个黑点。而在瓷器制作水平总体较高的清代、近现代,瓷器上不常出现缩釉点这一类缺陷。

  汝窑瓷器如梦似幻的釉色给了我们巨大的遐想空间,关于汝窑的各种故事更是因文艺皇帝宋徽宗的插足而染上了文艺的色彩。然而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大量的事实证明,汝窑与其他的宋代瓷窑一样,有着从模仿到创新、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它所在的宝丰清凉寺窑场,既不是因宋徽宗的一个梦而横空出世,也没有在靖康之变中烟消云散。

  陶瓷史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从先秦时期的原始青瓷,到东汉的成熟青瓷,再到宋代的“六大窑系”乃至清代景德镇的“一枝独秀”,其中的技术发展有一条比较完整的脉络。纵然有战争等因素的干扰,总体上的技术水平依然随着时间的发展在提升。

  汝窑作为这条脉络中的一环,它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北宋之后制瓷技术的进步,更是显而易见的。

  说到底,汝窑只是宋代千百个大小瓷窑中的一个,请大家不要过度神化它。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耿宝昌:清翫雅集藏瓷中的中国陶瓷史
• 艺术出版物:书画鉴定的“微”与“博”
• 赝品书画并非全是劣品
•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女性的唇饰
• 大同古城发现北魏寺庙遗址 出土泥塑十余尊
• 刻着“永和九年”的古砖,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看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 温州市市民工作室藏品 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 国家博物馆展出司徒乔司徒杰捐赠作品
• 溯源与新知—中美学者芝加哥研讨青铜器与中华文明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李小可师生作品展在天津举办 李小可师生作品展在天津举办
  • 为艺术家姚景卿七十华诞送祝福 为艺术家姚景卿七十华诞送祝福
  • 纪振民、姬俊尧荣获十大年度人物 纪振民、姬俊尧荣获十大年度人物
  • 王爱宗教授南开大学开讲 王爱宗教授南开大学开讲
  • 2018天津大学生水彩画展开幕 2018天津大学生水彩画展开幕
  • 王焕墉先生追思会在天津举行 王焕墉先生追思会在天津举行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