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文化遗产“数字化” 创新保护传承手段隽永厚重!清雍正墨彩花卉诗文盖碗从“捐赠”事件看藏家心态2017年拍卖交易突破7000亿元关于洛克菲勒家族的收藏林芮襄个展开幕:我的困惑 隐没在细枝之尖爱德华·霍普《Cape Ann Granite》5269万元成交德·库宁《无题之十九》8933.7万元成交山西国宝文物晋侯鸟尊在学生手中别样展现曲璞:临帖感悟利弊说朝菲:艺术必然要走向大众后辽天威通宝光背折三欣赏《绍熙通宝背春二》铁范铜钱珍赏以工匠精神再现手工制书魅力喂! 第三届南京当代艺术主题展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将再修复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开幕在即“史海寻贝”:美术史论家李松的治学与收藏法国著名墙绘艺术家柒先生全球个展首秀王小双新个展“时代标本”在大烟囱艺术中心启幕中国书画30家巡展天津暨吕大江艺术研讨会在鸿德艺术馆举行《岁月本长》首发式暨孙本长艺术人生论坛5月10日在天津国展中心举行“首届京津冀中国书画作品上海交流展”在上海新华中心新空间开幕“春之韵-津沽五友书画作品展”在水上公园雅闳轩开幕王炯智书画篆刻艺术大展在中国楹联博物馆开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五四青年节大学生优秀水彩作品展在南开人民文化宫开幕当代油画名家许宁的绘画艺术笔墨传情 翰墨人生:读刘西林工笔花鸟河北区望海楼街社团文艺汇演活动在沉香博物馆举行楚桐蜀丝话古琴·乐器张手工斫琴展演在十方雅集举办首届京津冀中国书画作品上海交流展将于5月7日在上海新华中心新空间开幕贾宝珉个人精品展在西青区七月美术馆开幕“翰墨寄情——第二届京津冀书法交流展”在静海区光合谷举行“于小冬工作室成立四周年特展”在天津画院青创美术馆开幕“好墨轻研——吴玉如先生书法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
首页 >> 我收我藏 >> 正文

文化遗产“数字化” 创新保护传承手段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8-05-10 10:38

  天津美术网讯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文物和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互联网、三维、AR和VR等数字化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使文化遗产“活”在当下,走向未来。

  “数字化”赋予文物“新生命” 助讲福建好故事

  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由省文化厅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数字文化长廊”极为吸睛。“展馆用数字化将整个文化内涵丰富起来,特别适合带着孩子来参观,寓教于乐。”许多市民参观后纷纷表示。

  数字化传播,让文物古迹“动”起来。市民在展馆屏幕上点击“泉州开元寺”,就可清晰看见大雄宝殿、广场周围等三维立体场景。“真不敢相信,居然将位于泉州的古迹搬到了展会现场。”体验过的市民纷纷惊叹。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次使用的是“互联网+文物保护利用”平台。“这套系统,将文物转化为情境化、可视化的数字文化形态,能直观、准确地展示当地自然风景和建筑特色,使文物‘动’起来。”现场工作人员说。

  “文物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蕴含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面对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需求,如何拉近文物与百姓的距离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福建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说。

  福建博物院推出了“网上博物馆工作计划”,和东南网联手创办服务型网上博物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博物馆收藏文物的图像、文字、声音、影像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和数字化技术处理,发布在网上。市民轻轻一点鼠标,就能看到各色鲜活的文物。

  信息化管理,让文物数据“住”下来。2013年12月31日启动的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普查可移动文物469222件/套(769364件),2007年启动福建省第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共33251处。如此多的文化瑰宝如何实现更好的管理?答案是信息化。

  2016年,福建省文化厅启动“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将福建省文物局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的数据全部收录在该系统中,可实现快速查询和统计。

  据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主要用于福建省文物局对省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现状、项目批复、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跟踪,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进行全方位的浏览、检索、查询、统计、分析等工作,并利用系统中统计、分析的结果总结经验、提高效率,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高效的管理机制与方法,指导日后的文物保护工作。

  

  “数字化”保护传承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在数字化时代,散落在民间的非遗以及传承人有了更多的呈现形式,也让非遗传承与保护更加立体和多元。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掘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数据库”抢救性记录非遗传承人。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是福建一个非遗项目,整座桥不用片钉寸铁,使用短的构造材料,却形成了大的跨度。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木拱廊桥年久失修被损毁,也因实用性较弱,渐渐被人们遗忘,熟知建桥技艺的师傅亦越来越少。

  几年前,宁德屏南县谢坑村重新修复了一座廊桥,技艺传承人按旧工艺进行复原,福建省图书馆组织拍摄团队将整个过程跟踪拍摄了下来。

  “桥的建造过程历时半年,我们全程记录,后期制作中还结合了3D等技术。”福建省图书馆现代技术中心主任王其标说,采用数字化的采集、储存、传播等技术,能系统地记录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再转换复制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为后人传承、研究、利用非遗留下宝贵资料。

  据介绍,福建省文化厅自2015年至今已完成20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采集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客家土楼、妈祖、福州评话、南音共计3000余条影像和文字资料,并建设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数据库。

  “数字化”讲好非遗故事。戴上一款VR眼镜,出现在眼前的是福建非遗“农民漆画”的制作过程,观众还可以参与其中,通过操控手柄来体验制作一幅农民漆画的全过程。

  “农民漆画”VR制作单位省艺术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VR技术交互性强,可以沉浸式、立体化展示非遗项目,让人身临其境,只需戴上VR眼镜,便可置身于传承人的工作室,跟着传承人体验和学习非遗技艺,让非遗“学得来”。

  福建省文化厅实施“互联网+科技+非遗”,讲好非遗故事。通过声音采集,已将南音、闽剧、梨园戏等四十项非遗项目建设成声音数据平台,使用手机便可倾听非遗项目介绍及传承人的口述或表演。

  同时,依托AR技术,可将非遗展品三维立体地呈现在手机上,把“非遗”带回家,改变了传统的观展方式,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欣赏非遗精品,了解非遗故事。

  目前已完成的AR非遗项目包括南音、妈祖信俗、中国剪纸、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寿山石雕、惠安木雕技艺、福建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等。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隽永厚重!清雍正墨彩花卉诗文盖碗
• 关于洛克菲勒家族的收藏
• 山西国宝文物晋侯鸟尊在学生手中别样展现
• 后辽天威通宝光背折三欣赏
• 《绍熙通宝背春二》铁范铜钱珍赏
• 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将再修复
• “史海寻贝”:美术史论家李松的治学与收藏
• 展览解读:古籍纸张知多少?
• 河北省艺术品鉴定与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
• 金代海陵王正隆元宝折十大钱欣赏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李小可师生作品展在天津举办 李小可师生作品展在天津举办
  • 为艺术家姚景卿七十华诞送祝福 为艺术家姚景卿七十华诞送祝福
  • 纪振民、姬俊尧荣获十大年度人物 纪振民、姬俊尧荣获十大年度人物
  • 王爱宗教授南开大学开讲 王爱宗教授南开大学开讲
  • 2018天津大学生水彩画展开幕 2018天津大学生水彩画展开幕
  • 王焕墉先生追思会在天津举行 王焕墉先生追思会在天津举行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