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清乾隆《书画合璧四友》之“贞干”局部
天津美术网讯 松,因能够忍耐严寒、高劲孤绝等自然属性受到历代文士追捧,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含义,成为人生磨砺的精神榜样,南朝江淹自喻“松性”,李白劝友人“愿君学长松,慎勿做桃李”……在历代帝王心中,松的重要位置亦是无可取代的。近日,北京的松美术馆举办了展览:“明月松间照——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松’”,46件以松为主题的宋、元、明、清绘画中,好几幅都与帝王相关,其中有一幅还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御笔,机趣巧设颇耐玩味。
乾隆皇帝的书法颇多,书画合璧的作品却并不多见,此套《书画合璧四友》册页中画了松、竹、梅、兰,各配以四个唐宋书法大家的名帖临摹。乍看之下,这个水墨勾勒皴擦的松树局部平淡无奇,书法也是典型的乾隆风格。这帝王笔下的松和文人所绘有何不同呢?此松树左上方的“贞榦”是为何意?右边又为什么偏偏抄写颜真卿的《鹿脯帖》呢?
“贞榦”是个非常古老的词汇,甲骨文中的“贞”是由占卜手杖和鼎组成,造字本义是卜问神灵,“榦”的本义指的是战旗的旗杆,简化字为“干”。《易·乾》解释“贞干”为“贞者,事之干也”。贞,也同桢,桢干指古人筑墙所用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的叫干,比喻支柱和骨干。贞干和桢干后来都被用作比喻社稷之重臣,帝王之良辅。汉代匡衡说“上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东汉王充云:“夫三公鼎足之臣,王者之贞干也”,鲁迅在《坟·文化偏至论》也说:“唯有刚毅不挠,虽遇外物而弗为移,始足作社会桢干。”
隋唐孔颖达解释“贞干”时说:“言天能以中正之气,成就万物,使物皆得干济。”孔子认为“受命于地,为松柏独正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也独正也,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可见这贞干、松柏、良臣和帝王都是先贤心中天地间最具“正气”的存在,所以古人选用松用来建庙堂,良臣神位也能入太庙与贤主明君一起供后人祭拜。乾隆常常用“贞干”比喻松和大臣。他的《种松戏题》诗中就有“育材自合求贞干”,《咏明庄烈帝》中又有“大厦之倾一木支,是惟贞干君臣合”。可见在乾隆眼里,“贞干”就是国之栋梁的代名词,不仅指松、指大臣,有时还指君王本人。北宋王安石在《字说》中讲:“松为百木之长,犹公也,故字从公”,百木之长,一如人之公卿,不仅是身份尊贵,还要有大公无私的崇高精神与中正之气。
此株松与书法间隔处,有“众花胜处松千尺”和“洗尽尘氛爽气来”两方钤印,是什么能让乾隆皇帝有如此轻松愉悦的感受呢?《书画合璧四友》作于乾隆二十二年夏日,就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大清西边疆土一度大乱,大部分朝臣并不赞同出兵镇压,唯有少部分人支持乾隆两次出兵,奋勇拼杀,彻底平定了困扰清朝多年的准噶尔叛乱。两方钤印描述的可能就是乾隆皇帝看到功臣归来时的心情,他后来还嘉奖乌雅·兆惠为一等武毅伯,嘉许富察·傅恒为“社稷臣”。经过长达半年的南巡、体察民情和边疆战况的变化,以千古一帝自期的乾隆皇帝对作为朝廷贞干的国之良臣倍加珍视。《大雅·皇矣》有“帝省其山……松柏斯兑”之句,记录了太王皇帝观省山上的松柏排布为兑卦的样子。兑,是《周易》中唯一一个代表喜悦的卦象,将松排布成兑卦的目的就是君臣同秉刚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上下相合,团结一致。《周易》分析兑卦的卜辞就是“亨,利贞”,与前述“贞干”又有关联,可见这松亦有喜悦之意。
喜悦之外亦有沉重,乾隆在此松的右侧抄写的《鹿脯帖》是唐代重臣颜真卿的一封书信,时任刑部尚书的颜真卿因为妻子正在病中,需鹿肉佐药,只得向好友求助,他不仅清廉耿直还刚正忠贞,因遭人妒忌被派镇压叛乱,后被反贼缢杀,成为唐肃宗朝的巨大损失和耻辱。北宋大臣苏轼被贬后也曾哀叹“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这“十八公”就是松字的拆字,是松的又一别称。良臣被帝王错待罪罚是国之损失,乾隆抄写此帖的目的也正是以史鉴今、警示自己要珍视善待朝中的贞干之臣。
完成此《书画合璧四友》的第二年,乾隆还创作了《咏五大夫松》一律,这首诗刻在现今泰山五松亭西盘路北侧石壁上。“五大夫松”的典故由来已久,《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风雨暴至避于树下,因此树护驾有功赐封官职,所以松也被称为爵松。一种说法认为《礼记》中记载大夫这个官位应有五人,所以应是五株松树,另一种则按秦官爵封等级,“五大夫”应为第五等级大夫的一株松树,乾隆诗中“五老须眉宛笑迎”采纳的是前一种符合周礼的说法。此诗最后一句“记取一枝偏称意,他年为挂月轮明”,一轮明月是圆满之意,一枝称意的松正指重臣,社稷安康,圣明统治的理想抱负都是要建立在国有良臣的基础之上。乾隆也学秦始皇,还在北京钦赐了其它松树为“遮荫侯”“探海侯”和“白袍将军”等官名,足可见他珍视大臣的用心。
此画完成的33年后,乾隆八十寿诞,大臣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万松岭行宫的楹联“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塞上称觞”正是对乾隆用贤的褒奖和肯定。清史专家萧一山评价说“乾隆之盛,斯亦用人之效已……故人才济济,得佐明堂,而后乃有政治之可言”。《石渠宝笈》中对另一套四友册页(现存台北故宫)评价为“寄意遥深求贤渴,为觅肱股任驰驱”,也点明了乾隆种松、画松、咏松的意图。
观赏以松为主题的绘画,只看笔墨表面的变化或者树形的好看与否,难免流于肤浅,仅将古人笔下的松视作“几暇清兴”的墨戏之作,也容易忽略更深层次的思考。只有反复揣摩典故,图史互证,才能尽可能地还原画者的真实用意。除了“贞干”,此册页中的“介节”“蕊珠”和“仙佩”也都与求贤用贤有关。深意一经解读,我们对那个常被批评为“胡乱题词”和“缺乏品位”的乾隆皇帝的印象是否能有所改观呢?(杜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