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7年 北京某拍卖公司王步青花文人垂钓会友图以1150万成交。
王步,被藏家评为“年度作品上涨最快的工艺美术家”,在一份“历史上最优秀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家排行榜”上,王步仅居大清督陶官唐英之后,位居第二,可谓实至名归。
王步(1898~1968年),江西丰城长湖竹溪人。字仁元,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款,斋名“愿闻吾过之斋”。他1907年到景德镇学艺,1968年病逝,毕生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达62年,制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其青花作品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不见细碎笔迹,可谓前无古人,当时在景德镇被尊称为“青花大王”。
1907年,王步到景德镇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学徒5年,1912年徒满出师时所在工场倒闭,只得靠画鸟食罐为生。1919年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吴霭生聘请他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社从事仿古瓷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为日后创新作好了准备。1926年吴霭生病逝后,他受王琦、邓碧珊等人影响,学习传统中国绘画,同时向邓碧珊学习书法,刻苦临帖,采用水墨画技法绘制青花,制作出大方、清新的作品,在当时的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下面分别从分水、笔法、构图三个方面来剖析王步的青花瓷绘艺术。
▌青花分水
青花分水是一种青花绘制技法,用一种名为鸡头笔的特种工具蘸钴料水,笔锋不触及坯体,以笔锋牵引着料水在坯体上方移动,从而分出各种深浅色阶层次,烧成后显现浓淡分明、水料融莹的艺术效果,犹如国画的水墨丹青。国画中有墨分五彩之说,青花中则料分五色, 根据画面需要将青花料配成不同的浓淡,即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之分。鸡头笔的发明和分水技法的出现,是青花绘制技艺上的一大进步,给青花艺术带来了崭新面貌,为形成料水淋漓的明代民窑青花,漂翠浓艳、莹润欲滴的清代康熙青花打下了技术基础。
王步在分水上有独到之处,他将中国水墨画技法运用到青花绘画中,在借鉴水墨画的笔墨技巧时,特别注重坯体与宣纸的区别,结合青花传统技法,充分发挥钴料的色泽效果,增强青花艺术的感染力,守法而不囿于法,匠心独运。他在青花绘制中,针对不同的色阶与料晕,以鸡头笔蘸料水,利用料水积层的厚薄以及托拿坯体的左手侧坯和右手提笔收水相配合的技巧来表现。他习惯于在分水笔上保持一定的水量,落笔轻捷,运笔从左到右,根据画面的大小、笔上料水的多少一气呵成,不留笔迹。他常常饱蘸料水,以下流成线的涌水在坯上绘画,因水多而涌,坯体吸干稍缓,料水粗粒下沉,细粒上浮,烧成后青色漂润,明净莹澈,水色鲜亮,苍翠隽秀,淋漓甜畅。为了更好地表现水色的浓淡层次,他常采用蘸浓水后以笔尖蘸些清水落笔分水,在最浓处收水的方法,呈现由淡到深的效果,有效增强了水色的表现力。
王步在青花艺术实践中大胆革新,借鉴国画泼墨技法创造青花淌水法,拓展了青花水色的表现力。他以勺舀水倒入坯上后按胸中画意,随手转动坯体,让料水自然流淌到物象的适当部位,拫据料水流动的势向因势利导,进行艺术构思上的勾线处理,使作品具有水墨画的泼墨韵味,无论是青釉还是白釉,无论是大块色面的白菜、荷叶还是小花小草,无论是浓重的点线还是淡淡的笔致,其料色之美依然如故。
如青花观海图瓷板,画面顽石硕大,苍鹰稳立,月落日出,若隐若现;水面层波叠浪,似行云流水;青花色泽层次分明,富于变化;用笔或随意挥洒,湿笔、干笔相辅;或断线为点,粗实稳健,简洁多变,体现出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和高深的笔墨技巧。此瓷板画虽无年款,从风格上看当为王步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作品。
▌青花笔法
用料水在泥坯上绘制青花图案,运笔时因坯体的吸水力强,不允许细描慢画,稍一停顿,就会笔势凝滞。如行笔太快,线条易失势而纤弱,以致淡料;若太慢,则笔意滞涩,还易犯料刺的毛病,线条不易流畅。尤其是画长线不易一气呵成,要画出厚薄一致的长线,必须做到眼明、心细、手准,用力均匀,快慢相宜,运笔自如。青花料线在坯上不透明,它的深浅是通过积料的厚薄来表现,在坯上不易辨别,只有经过高温烧成后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在坯上要绘制出理想的青花作品,不仅要有驾驭原材料特性的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分水经验和过硬的画技,王步在这些方面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双钩法与大写意法并用。
青花绘画的基本技法是双钩法,以双钩线为主来塑造形象。王步早年作品多为铁线双钩描,据说,他在坯上一笔能画出一尺多长的线条,功力高深。在他的青花作品里,水中的青蛙、松树上的松针等,线条工整精细,柔中带刚,畅而不滑,浑圆苍劲。
王步晚年根据青花绘制的工艺特点,借鉴水墨画的笔墨技法进行探索,将分水划线法发展为分水勾线的没骨法,创造了既符合青花制作工艺要求,又能充分体现青花瓷器材质美的大写意笔法。为了避免分水时冲线,采用先分水后勾线的方法,以落笔粗、收笔细的钉头鼠尾线描勾绘各种花叶的筋脉,这样不仅水色莹净、笔线清爽,且画意生动。王步有深厚的艺术素养,掌握了高超的青花分水技巧和灵活自如的笔法,在坯体上能做到随心所欲,运笔如神,或大笔挥洒,或小笔点染,或浓料勾勒,或淡料轻描,深得妙谛。
他的青花作品无论是青翠潇洒的藤蔓、料水浑融的老干虬枝、凌寒独秀的梅花,还是娇艳欲滴的夏荷、霜花烂漫的秋菊以及青嫩的白菜等,无一不描写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如青花白菜图琮式瓶,每个面设计了一二株白菜,画面安排在下侧,上半部分大面积留白,左下角分别押“王步”“长湖”“竹溪”“陶青老人”印。他大胆地将菜叶张开,其叶片起伏翻卷,叶子边缘的起伏、正侧、仰俯种种形态,都在画家高超的技法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画时用头浓料水在主叶的上部灌顶直下,快中有稳,在主叶根部则以绘画手法快速收笔,形成由深至淡的理想色阶。主叶中空出白点,在视觉上起到了打破沉闷的作用。待整棵菜叶的分水完成之后,在这酣畅淋漓的泼墨分水中,王步以他圆润苍劲的中锋笔法勾勒出菜叶的筋脉,线条曲展相宜,让人觉得菜叶筋脉在自由蜿蜒地伸展,意趣天成,极富文人画韵味。
▌青花构图
王步作品在构图上融入中国文人画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构图方法,达到了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为青花艺术的发展创新开辟了广阔道路。他的作品构图常大片留白,主体形象突出,使无象的空白成为意象的空间,画面空灵开阔,气势宏大,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如青花竹菊图四方笔筒,每个面仅画一株菊花或三两支竹,大面积留白,空白处白中透青的地色给人以纯净大方的感觉,净化了画面,增添了美感。釉的白色相对于青花图案的深蓝色来说,有扩张的错觉,深蓝色则有收缩的错觉,对比强烈。可见,王步的作品巧用留白,既体现了景德镇瓷器的材质美,又能产生宽敞、豁亮、轻松的艺术效果。
王步作品的另一特色是熔书画印于一炉,根据构图的需要,借助题跋和钤印,起到点明画作主题、丰富画面情趣、加深画中意境的作用。其作品常见落款有“竹溪”“王步”“丰城长湖主人”“竹溪道人”“竹溪陶青老人”等,亦有许多作品无款。他的篆书款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阔而不肥,个性鲜明;常用印文有“王步”“竹溪”“长湖”等。王步的题跋与画中物象力求对比,物象取圆势,以求内含,而字块取方势,通过对比营造动感。
如彩绘无量寿佛图瓷板,人物开相奇古,渲染逼真,僧衣不以线描,用没骨法染出衣褶,起伏褶皱极富立体感,仅于僧衣边沿略以墨线勾勒衣纹;石法亦以墨彩渲染而成,不加勾皴,如烟雾升腾,似泼墨幻化。全图气氛神秘莫测,为王步彩绘精品。画以篆籀题字“无量寿佛”,印章为“竹溪”“王步”“长湖”3方。
青花兰竹图菱形笔筒,则根据所绘器物造型来构图,把菱形笔筒相邻为钝角的两个面作为一个面来装饰,因为菱形笔筒是横向摆在案桌上,两个面会同时投入人的视野,产生的透视变化不大,接近平面的瓷板;同时,在画面分割过程中,又有意识地安排一个面的物象为主体,一个面为题款,既可浑然一体,又可自成画面;画兰、竹的两个面,枝叶延伸到了相邻的面;题款的两个面,各题行草长诗一首,风格豪迈洒脱,诗与画情景交融,其一为文徵明《题画兰》:“手培兰蕙两三栽,日暖风微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其一为元好问《题乔夫人墨竹》诗:“万叶千梢下笔难,一枝新绿尽高寒。不知雾阁云窗晚,几就扶疏月影看”。
王步与以粉彩见长的珠山八友同时,一生致力于青花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他继承了景德镇青花艺术传统,又不断创新,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以中国画写意画风的特色与青花传统技法结合起来,又撷取各流派的艺术成果,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瓷绘艺术特色。他既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绘制技巧,又能熟悉和掌握原材料的性能,因材施艺,运用自如,以其熟练的青花技艺融汇中国水墨画之笔意,别开生面,自成一派,创作了许多笔意奔放、淋漓甜畅、博大精深的作品,为景德镇青花瓷绘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开创了青花艺术一代新风。
※ 本文根据南昌彭明瀚《水料幻化 青色淋漓——王步的青花瓷绘艺术》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2012年《收藏》0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