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近日,常州收藏家包立本从旧货市场上收集到了一本晚清时期的手抄本,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常武地区,如有关于海烈妇、杨孝子等的诗词。“海烈妇的事迹发生于武进,杨孝子是武进人,这两位都是中国古代忠孝节义精神的代表性人物。”常州市图书馆古籍部专家朱隽翻阅后表示,这本书就是清代无锡“善人”余治编辑的《新刻续千家诗》,该书现已很少见,但对于研究江南地区清代慈善公益文化、孝道文化,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据悉,该手抄本长27.8厘米,宽16.4厘米,为绵纸,共94页。余治是清代劝善运动的积极推动者,致力于“以乡约劝善”,是当时江南善士圈的核心人物,他不仅创办了多家慈善公益机构,而且影响了众多江南富豪投入慈善,带动一群弟子从事公益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谒海烈妇墓》正是他本人的手笔,该诗云:“玉质长埋古驿旁,铮铮立节媲姬姜。毗陵道上穹碑在,一死千秋骨亦香。”另一篇署名为“蓉湖逸叟”的《题杨孝子乞丐承欢图》诗为:“乞儿底事到今称,为解亲前色笑承。多少翩翩裘马客,庭帏岑寂冷如冰。”
海烈妇是徐州人,清代著名词人、宜兴陈维崧《大酺》一词记载:“海烈妇,徐州人,流落毗陵。艳色为漕卒所窥,迫之,不屈而死,立祠毗陵。”海烈妇墓就在祠旁。康熙时大画家王翚等人所画的清代《康熙南巡图》常州府部分中,在画中的城门和运河上方,有一处掩映在树林中的小院子,有“海烈妇祠”的标注。海烈妇事件对常武地区的文化有一定的影响。清末,武进人陆鼎翰还将海烈妇祠中题咏汇为《海烈妇陈有量妻祠录》出版。
根据《洛阳镇志》等资料记载,杨孝子即杨乙,系武进安尚乡虞桥塘下头村人,他的孝行名动乡里。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杨乙家境贫寒,父母年迈,靠杨乙乞讨度日。每当讨得饭菜,先孝敬父母吃饱。有人想雇佣他,他说他不可一日无亲。十年后,父母相继去世,他乞讨到了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为父母入殓。杨乙死后,当地有传说他做了地方上的一位守护神。
《新刻续千家诗》是继《千家诗》后的补充读本,所选的诗歌类似劝世歌谣,为后世了解古代语文、道德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样本。该书至今的存世量远不及《千家诗》。“因为《新刻续千家诗》的内容只注重劝善,不像《千家诗》那样既有山水田园、赠友送别,又有思乡怀人、咏物题画那样多元化的诗,随着时代的进步,这本书的内容及所宣扬的精神已经陈旧,因此看的人不多,但即便如此,它还是有研究价值。”朱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