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古籍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古人周嘉胄在《装潢志》中提到“良工需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充此任者,乃不负托。”古籍修复技术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其书画高值者,装善,则可倍增;装不善,则为弃物。”
如一些珍贵的名人手迹、墨宝等,经过古籍修复匠人精心的修裱,装潢,能更好地呈现出作品的灵气和神韵,使作品展露原有风貌。
古人古籍修复的手段有托、裱、补、镶、装等十几种。有些方法,我们现在仍在使用。
比如,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记载:“书有毁裂……裂薄纸如薤叶以补织,微相入,殆无际会,自非向明举之,略不觉补。”微相入技术,即书页破损边缘,跟补纸边缘的纤维只能微搭,这样才能保证书的厚度不变。古籍修复是个经验活,日复一日的拆书、洗书、补书、折页、喷水、剪页、压平、捶书等十余道工序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古籍修复师最大的财富。
古籍修复作为一门传统技艺,传承至今出现了很多专家级的人物,如以“大刀切书”而闻名遐迩的苏州曹有福先生,以精湛的石刻和碑帖装裱技术名扬四海的无锡黄怀觉先生,以及在裱画和装裱册页方面技高一筹的严希魁先生。
正是由于我国历代古籍修复大家的刻苦钻研,薪火相传,才使得很多传统技艺被传承下来。其中最为主要的技艺有补书法、去污法、托裱法和水洗法等。
图:新华网
补书法
补书法主要针对虫蛀和鼠咬。当一册书虫蛀严重,书内污浊脏物较多,同时还有霉斑等时,必须先细心地用软刷、镊子去清除脏物,对霉斑进行技术处理。
有些容易烘染走色的红、蓝格纸书,需特殊处理。之后,修补虫蛀先将要补的书页打开,补洞时撕纸宽约0.25—0.35厘米为佳。补洞后,同时用湿毛巾轻敷去掉周围浆糊余迹。较虫蛀而言,鼠咬危害更大。鼠咬轻微的,其修补方法与虫蛀的一样;咬毁严重的,则需用同色同性纸接补,然后晾干、捶平、齐栏、定册。
去污法
当含有灰尘或泥土的水滴在古籍上时,可采用毛质软排笔慢慢刷去污斑上的浮土和易被刷下的泥迹;泥厚者可用小刀由泥斑中心顺着纸纹向外刮;如有破裂,则顺着纸张裂缝的方向刮。
托裱法
即在古籍书页的背面托上一层薄厚适宜的纸张,一般适用于破损面积较大,出现霉烂、纸张老化、焦脆等现象的图书资料。此法用于“霉”书和“焦”书最合适。古籍由于受潮日久,形成糟朽,无法阅读。
有的古籍,受风吹、日晒、烟熏变得焦脆,似烟叶状,一触即碎,难以翻阅。这类古书的修复,同霉烂书一样,必须使用托裱法。
水洗法
水湿会导致书籍霉烂,即便是及时晾开,也会有许多书页黏在一起。长此下去,这些书页会发黄发黑。处理水湿的技巧比较复杂,要用水将要洗的书页涤荡、洗刷,再晾干、压平。
有油污的书,如蜡油,由于油溶于水,必须用“熨烫法”,即在油污书页的两面,各垫两三张吸水纸,用热熨斗熨烫吸水纸,使油溶化在吸水纸上,必要时可以反复几遍。
冲洗书页之后,拿毛笔进行局部清洗,对冲洗时没有洗干净的部位再刷洗一遍,这样做完之后才会进行撤水处理。等书页干了之后,工作人员还会进行对齐、锤平、装订的步骤。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籍修复也出现了许多新工艺新装备。
纸浆补书机
纸浆补书机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从最早的欧洲机型到美国机型,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产品。目前,纸浆补书机是国内外大型文物机构、图书馆古籍修复方面必备的仪器之一。纸浆补书机主要用于破损、虫蛀严重的书籍、档案等纸质文献的修补。
在修复古籍时,工作人员需把要修复的书页正面朝下放在纹理细密的棉布之上,并对其周围进行密闭。之后通过补书机打开水泵将清水注入补书池中,之后将准备好的优质纸浆导入补书池。
补书机通过水泵带动补书池中的水运动从而在纸张托架下部产生一个负压空间,通过负压的抽吸作用加速和提高纸浆溶液的下泄速度和力度,增加水的排净率和纸浆成纸的牢固性,最终实现纸浆附着于书页的构成,完成书籍书页的修补。
古籍除尘台
在古籍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存放环境限制,存放温湿度不稳定,就给害虫的繁殖和生存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古籍书页、封皮上往往存在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
为了保持古籍的清洁,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古籍在修复时一般都需进行除尘。古籍除尘台根据所处理的古籍的珍贵程度,可以分为书籍自动清洁机和珍稀书籍清洁站。
书籍自动清洁机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在稳定状态下通过气流大小的控制,利用智能AI算法,综合考虑做出书籍清洁的最佳选择。通过带有真空吸尘装置的清洁刷,将古籍的封面、封底、书页进行较为彻底的清洁。
这种全自动化的清洁方式可以在保证不伤害到古籍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清洁的效果和效率,经过实际测试在一个清洁流程中书籍自动清洁机可以完成150~200次的古籍清洁工作。
珍稀书籍清洁站相较于书籍自动清洁机,一般只针对珍贵的书籍手稿进行使用。所采用的智能AI算法更加复杂且其操作规程也更加严格。珍稀书籍清洁站的使用者必须佩戴保护手套和袖头,然后方可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
PH值测试仪
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一般情况下,纤维素是稳定的,很难被水解、降解。但是在酸的作用下,纤维分子极易发生水解,纸张的机械性能因此会大幅下降,这就导致古籍的书页脆化变质,极易受到损坏。
此外,由于古籍各部分暴露在大气中的情况不同,再加之函套、书盒、夹板等古籍装具的用料也会对古籍PH值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不同的书籍,同一书籍的不同页,同一书页的不同部位的PH值都有可能有较大区别。
所以需要利用PH测试仪对古籍各部分的PH值进行精确的测量,以便在制定各项修复方案时能对细节进行适当的调整。
新型脱酸剂
古籍的书页脱酸是减缓古籍纸张脆化进程,保护纸张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国的纸张脱酸技术起步较晚,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脱酸方法有两种:
一是我国传统的碱水洗书法,
二是双液两步脱酸法。
这两种方法虽然能够较好地实现纸张的脱酸,但是由于其技术所限,纸张必须一页一页浸泡在溶液中处理,费事费力。
目前,国外采用的大规模脱酸技术从原理上主要有液相除酸法和气相除酸法,根据所采用的除酸剂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WeiTO法、Battelle法、Bookkeeper法、DEZ法、Fmc法、甲氧或乙氧甲基镁溶液脱酸法。
多功能纤维测量仪
世界上纸张的品种众多,其主要的材料都是植物纤维,但是不同用途、不同地区的纸张,其所使用的纤维原料也不尽相同。古籍用纸依据材料可以大致分为:麻纸、皮纸、竹纸、草纸、混料纸等几个大类。
在古籍修复工作中,一般要求使用与原始书籍同样或近似材料的纸张。具体的造纸用料配比和纤维形态就需要借助仪器的辨别。多功能纤维测量仪可以测定纤维的长度及长度分布,细杂纤维含量,纤维宽度及宽度分布、纤维细胞壁厚度及壁腔比、纤维粗度及毫克根数、纤维配比、纤维弯曲指数等参数。这些参数基本满足了古籍修复工作的所有需要。由于多功能纤维测量仪设备价格不菲,目前只有少数大型博物馆具有此种设备。
古籍修复工作质量的好坏,与古籍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因此,博物馆图书档案工作者应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开发和应用,采取科学的态度,吸取并继承传统古籍修复技术的优点,应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做到新旧交融,中西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古籍修复技术的水平,为保护我国珍贵的古籍文献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 周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