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周汝昌:《兰亭序》之谜潜力巨大 后劲十足——冯超然艺术市场探析“心境”第三届全国建筑师诗书画巡展·重庆站揭幕平行空间 ——李文旻当代素描作品展开幕大风和畅——施云翔山水画展在京举行艺术深圳公布2018年参展画廊名单专家谈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管理办法米罗可儿十周年儿童美术展:收藏每一个梦超然——中国油画名家邀请展7月8日开幕20件世界闻名的艺术作品,你一定要知道7月5日智得在线人文艺术专场正式开拍7月5日智得在线人文艺术专场正式开拍《释迦牟尼讲经图》克20万起拍咸丰重宝 内外计重铸母大钱珍赏澳大利亚树皮画首次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祁海平教授做客竹间书院 阐释抽象艺术的中国境界清雍正斗彩梅妻鹤子图纹杯王献唐收藏生涯:黄金脱手换得陶南镇库书王献唐收藏生涯:黄金脱手换得陶南镇库书清代顾二娘砚雕真伪与收藏孙其峰、聂义斌师生书画作品故乡展在招远展览馆举行台湾中华大学师生莅临中国楹联博物馆参观交流临风听蝉——李旺水墨作品展在滨海新区开幕“百年雍容 德艺双馨”溥佐纪念展及家族作品联展在即墨举行我心中的廉洁格言-天津市河西区庆“七一”书画展开幕精准扶贫 文化同行——庆“七·一”宝坻、武山书画作品交流展在宝坻书画院开幕2018鼎天春拍名家书画精品云集 29日起预展7月1日正式开槌庆“七·一”中国书画精品展在庆王府开幕 12位书画家力作展出东丽文化馆组织绘东丽写生采风 来自全国各地50余艺术家参加天津翰海书画院举行聘书颁发仪式 着力提升整体艺术水平缘人缘红木文化艺术馆揭牌 举办“浮生雅趣”国画名家邀请展庆七·一 宝坻、静海书画作品联展在宝坻书画院开幕走进当代女画家陈阳的水墨“故居系列”“磨喝乐”文化论坛在水香洲书院举行天津画家山西吕梁地区采风艺术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首页 >> 我收我藏 >> 正文

周汝昌:《兰亭序》之谜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8-07-04 16:36

  我的拙见,中华文化有三大国宝,《兰亭序》《文心雕龙》《红楼梦》,皆属极品,后人永难企及——更不要说超过了。我不提吴道子、顾虎头,也不提鲁班、师旷,因为真品实迹已失,无法研究;也不能备举经、史、子、集,这容易理解。所以特标三大国宝者,又因为三者皆有研究上的“多谜性”,异说多,争议多,难解多,麻烦多,千百家下功夫多……惟三者称最,别的也难与之比并。

  因此,我对它们兴趣最大,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最大。

  “兰亭序”是怎么回事?就是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上巳诸名士胜流在山阴会稽的兰亭举行修禊的盛会(本为临水洗涤垢秽与祓除不祥的古俗),众人赋诗,合为一集,王羲之为之挥毫写序,故具称《兰亭集序》,后省“集”字,成为《兰亭序》——此本指文章,但因字出于书圣,又写得非常好,成为书法绝品,从这角度讲,序稿就是习书的最高范本,因而称之为“兰亭帖”,又有雅名谓之“禊帖”,从来珍为无上上品。

  神龙本剪字,下同。

  此帖的传奇性与珍奇性合而为一,并可分为三大部曲:一是“赚《兰亭》”;二是玉匣殉葬昭陵;三是五代之乱破墓与后世千翻万刻的临摹本与石刻本,堪称“化身千亿”,以致辗转翻版,精神面目竟各不同了,成为一大奇观!

  这种传奇经过与珍贵价值,就是《兰亭》的极大魅力的源流根叶。

  《兰亭》原迹虽失,但精神不朽,人们一直在追寻它的“近似”之影,可谓中华艺苑最大的典故与典范。这与唐太宗紧密相关。

  原来,大英雄、大艺术家唐太宗李世民——世世为民,却做了皇帝,开创汉代以后最伟大的中华盛世者,是个“王右军迷”(右军为书坛尊称书圣王羲之的承用语),他搜遍了六朝幸遗的右军书迹,还不满足,只缺《兰亭》一序。

  这件原稿真迹在哪里?当时为右军之七代孙、隋代书法大家僧人智永手中秘藏。太宗百计求索,智永以性命相拒,绝对无“商量”之余地。堂堂大唐天子,也束手无策,此事害得他魂萦梦绕,夜不安席。

  后来,竟想出了一条妙计——要去骗取。

  这个传奇性故事异常风雅有奇趣,古人还写过《赚兰亭》的剧本,但本文并不是为了“故事”,不能复述,而是为了说明此帖真本的来历:本来由王氏世传家藏之宝,皇家以奇计“赚”得来的;及太宗将薨,遗嘱以玉匣贮好随葬入陵,永秘于世。

  幸而,在宫廷时已由书家供奉如冯承素等各摹副本,赖以略能窥见其“幻影”——今日尚存的摹本,即属此类。

  唐代还没照相、影印技术,更无“复印机”,却想出巧招儿:双钩廓填。就是用“硬黄”纸(一种蜡纸,有些透明度),铺于真迹上,以笔勾出字的笔画轮廓,然后填墨成字形。书史传闻,五代梁末帝贞明二年至龙德三年(916-923)的七年间,昭陵已破,宝物散在人间,玉匣亦落风尘,遂失踪迹。于是摹本、翻摹本、石刻(摹字)本、名家临仿本,纷然竞出,各称独得真形秘相,收藏者竟有百种以至数百种各样不同本者。

  传馮承素摹本(神龍本)故宮博物院

  传世的《兰亭》专考著述有桑世昌的《兰亭考》、翁方纲的《兰亭续考》。但后世竟无一部新的系统的条理的研究专著出现。书学之衰由此可以概见。

  到北宋时,苏易简(《文房四谱》之作者)家藏有三轴摹本,最为大书家米元章赏重,引起我研究上的注目之线索。据米老的高级眼力所定,苏家第二本最为近真,第一本、第三本依次而等降。我于是努力探求这苏家三本的遗型远影。结果认为米说是正确的——其第二本实乃无价之大宝!

  传虞世南摹本 故宮博物院藏

  中国文献哪一科目都浩如烟海,岂敢夸什么海口,说对《兰亭》所有之本皆已尽见,但数十年来我所搜集到的却也十分可观,包括石印、影印、墨拓诸多今已稀见的遗迹,逐字逐画地仔细比较详勘,大致源流脉络、优劣得失,略已清楚在心;而且专心临写,以至能够“背临”,不失其形神笔致。

  传欧阳询摹本之拓本(定武本) 故宫博物院藏

  我的结论是:苏家三本皆有遗影幸传,并未断绝:第一本后来附会题为“冯承素本”——旧时则题为“褚(遂良)临本”。第二本的“子孙本”是三希堂帖陆继善摹本与张珩捐献的元代摹本,曾为诒晋斋摹刻入石,极为精彩(此见《诒晋斋巾箱帖》,皆刻古法书,以《平复帖》为首。世传的《诒晋斋法书》乃是成亲王的书迹,易混为一事)。第三本即相沿题为“颍上本”的残石本的祖帖。

  传褚遂良摹本 故宮博物院藏

  定武兰亭之吴炳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定武兰亭之独孤本(部份1)有赵孟頫十三跋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定武兰亭之独孤本(部份2)有赵孟頫十三跋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兰亭》帖有几处有趣的问题从未见专家研者提起过,每叹细心善悟能察之人不多。今举之以为学人启牖之助。

  如第一行“癸丑”二字,丑字特显横长竖扁,而癸字又特小,似夹于“在”“丑”之间。此为何故?人不言也。

  那情形很显然:王右军在这年落笔为文,正式纪岁用干支,这是首次(三月初三),而上一年写的干支是“壬子”,已经有点儿习惯了,所以一落笔就又写了一个“壬”——未及写“子”,已悟这已不对了,可是这才是开头的第七个字,便要涂去,太难看,遂生一计,将“壬”描“丑”,再在上边添一“癸”字。

  这么办了之后,留下的痕迹就是:一是“丑”的中横画特别长,这本不是丑字的形状,乃“壬”的“遗骸”是也。二是那小“癸”又细又扁——不然“字空儿”里是容不下的。

  这个来由,一不复杂,二不离奇,可是从无一人识破道出之。旧年我曾将此意说与徐邦达先生。

  此谜解后,一到第二行,就又有奥秘。“内行”们熟悉,“群贤毕至”的“群”字(本是“君”上“羊”式结构)的末笔一竖,中间一道小空线,像笔毫分了叉,形成一画而左右两“扇”,因而皆称之为“叉笔”或“岔笔”。

  是笔不好吗?旧论曾有右军此次所使是一支“败毫”(即使用已久的半坏笔)之说。其实非也。

  原来,在上好的唐摹和元摹本上,这一行字不止这个群字,下边还有“毕”字,也出现了字中间(虽不在笔画中)的细空白线。

  这就无法用坏毫“叉笔”来解释了。

  再谛审后幅,也有类似的现象。

  合在一起,我遂悟到:这与笔了不相干,乃是原纸久经折叠处磨损墨色的“直缝”式残存遗痕旧迹。

  此一发现,极有意趣——表明原件不是卷轴,而是平折“蝴蝶装”式的古物。而摹者高手十分忠实,照磨损处存此痕迹,不敢“填实”(妄者必会为之“收拾”“修补”……)。

  至于字句,也不乏俗解不明违失原意之例。

  如后来为人议论甚至讥为“病句”的“丝竹管弦之盛”,人们就说了:丝竹即管弦,何必重复?以此为右军之小疵云。

  提出这种意见的人,大约是只知“死文字”而不明活文章,尤其是汉字语文的特点,也更不善于体会古人的文心笔路。——比如秦少游的“杜鹃声里斜阳暮”,也受讥评,以为又斜阳又暮乃是无谓的重复,而不悟二者是时间推移的两个层次:暮是日没于草中,比日斜要晚得多。

  汉字语文最大特点是既有“义组”,又有“声组”,缺一不可。可惜如今之人更少知者了。

  请你看看原迹款式:已写上了“此地有峻领(岭)”,为何又要在峻字上添写“崇山”二字?岂不也可讥为“重复”?殊不知这就是汉文声调韵律的事了(一般人以为只有诗、词、赋、骈等才有声调韵律,于散文无关。那就更是不懂汉文了)。

  下边有了“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皆四字为句的声律,故此“峻领”遂成“孤音”病韵,必增二字也为四字句,读上去方能铿锵有味有韵(即音乐美)。

  此理通常不敏感之读书人已十分“钝觉”了。

  “丝竹管弦”,大致道理相仿。

  但是古代,也还另有分别:丝竹,指小型幽雅的“细乐”,文士诗酒雅聚以之“侑酒”也。管弦则指大曲,大合奏,以至包括军武雄壮之乐,如《凉州》《甘州》是也。也不能也不可徒以“重复”而简单地看待之。

  再如,历来著录释文皆作“快然自足”,其实原迹明明是个“怏然”,又怎么讲?

  这并非笔误。此“怏然”即通常可见的“盎然”,说“兴味盎然”,正是“满足”之义。

  古人都喜书写异体字,也包括“通借字”。怏、盎相通互借。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怏,可见周汝昌也不全对

  还有一个“及所之既惓”,历来又将原迹改为“……既倦”,对吗?忠实吗?

  惓者,即“拳拳”之义,亦即“眷”也。这与“倦”正相反。

  盖右军原意是说,初时“暂”得于己,盎然自乐;然后对之发生殷殷恳恳眷恋不舍之情,而此情一到境迁时,感慨遂生。若云本来“暂”得犹然以为自足,岂能久而反“倦”乎?若既已“倦”,置之舍之而已,复何用其感慨——此“感慨”就成了“悔愧”了,这与下文之批驳“齐彭殇”“一死生”又如何联接得上呢?

  所以《兰亭》一帖,似乎让人们给念俗了,也写俗了,尽失真相。至于又有人说帖是伪造,吾人又何从而“对话”乎?

  诗曰:

  暮春修禊晋风流,蚕纸鼠须俊笔遒。

  识字难周生误读,可怜真伪亦悠悠

  附1:

  《晋书》《王羲之传》错“怏然”为“快然”

  一、《经典碑帖释文译注》俞丰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18页

  怏(yàng),通“盎”。

  《集韵》:“怏,怏然自大之貌。”

  《类篇》:“怏,於良切,怏然自大之意。”

  宋戴侗《六书故》:“怏……又於浪切。怏然,欣惬自足意。古通作盎。”

  怏然自足,形容满足自得的样子。

  按,此句《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引作“快然自足”,后代遂以“怏”为“快”字,虽于义亦通,但不如“怏”字在字形、字义两方面与原帖吻合。《晋书》作“快”或是历代传抄之误。

  二、《启功丛稿·论文卷》启功著中华书局1999年7月第1版第56页

  “怏然自足”的“怏”字,《晋书·王羲之传》已作快慢的“快”,但帖本无论墨迹或石刻,俱作从中央之“央”的“怏”,知《晋书》是传写或版本有误的。

  三、《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02增补本

  “怏”的解释为:yàng【怏然】yàngrán〈书〉①形容不高兴的样子:~不悦。②形容自大的样子:~自足。【怏怏】yàngyàng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不乐|~不得志。

  附2:

  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

  唐人记载兰亭故事有两种版本。刘悚《隋唐嘉话》记:“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众所得。……果师死后,弟子僧辩才得之。太宗为秦王后,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才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大有不同。何文称,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仿摹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后访知在辩才处,三次召见,辩才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萧翼隐匿身份,乔装潦倒书生,投其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忘年交,后辨才夸耀所藏,出示其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兰亭》,遂为萧翼乘隙私取此帖长安复命。太宗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临终,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兰亭》真迹葬入昭陵。何延之自云,以上故事系闻辩才弟子元素于永兴寺智永禅师故房亲口述说。刘、何二说,情节悬异。一般以为,何说漂浮失实,刘说翔实可信,骗取与耳语没有了。两者情节虽异,但《兰亭序》真迹埋入昭陵,说法却一致。

  此事又有余波。据《新五代史·温韬传》,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曾盗昭陵:“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依此记载,则《兰亭》真迹经“劫陵贼”温韬之手又复见天日。另外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说,《兰亭序》偕葬时,为李世民的姐妹用伪本掉换,真迹留存人间。然此后《兰亭》真迹消息便杳如黄鹤,其下落如何,更是谜中之谜了。

  唐太宗得到《兰亭》后,曾命弘文馆拓书名手冯承素以及虞世南、褚遂良诸人钩摹数本副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现传世的《兰亭序》已非王羲之真迹。传世本种类很多,或木石刻本,或为摹本,或为临本。著名者如《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摹上石,因北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今河北正定)而得名。

  唐太宗命冯承素钩摹本,称《神龙本兰亭》,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牵丝映带,纤毫毕现,数百字之文,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其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冯承素摹的《兰亭序》纸本,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高24.5厘米,宽69.9厘米,此本曾入宋高宗御府,元初为郭天锡所获,后归大藏家项元汴,乾隆复入御府。

  摘自《兰亭秋夜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专家谈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管理办法
• 中国邮政“2018集邮周”启动
• 咸丰重宝 内外计重铸母大钱珍赏
• 清雍正斗彩梅妻鹤子图纹杯
• 王献唐收藏生涯:黄金脱手换得陶南镇库书
• 王献唐收藏生涯:黄金脱手换得陶南镇库书
• 清代顾二娘砚雕真伪与收藏
• “贝利尼家族收藏大展”展场值班手记
• 上海博物馆藏45方黄易篆刻原石见出的风格特点
• 民国德化窑新粉彩口号瓷茶盘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李小可师生作品展在天津举办 李小可师生作品展在天津举办
  • 为艺术家姚景卿七十华诞送祝福 为艺术家姚景卿七十华诞送祝福
  • 纪振民、姬俊尧荣获十大年度人物 纪振民、姬俊尧荣获十大年度人物
  • 王爱宗教授南开大学开讲 王爱宗教授南开大学开讲
  • 2018天津大学生水彩画展开幕 2018天津大学生水彩画展开幕
  • 王焕墉先生追思会在天津举行 王焕墉先生追思会在天津举行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