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在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江苏宜兴窑与广东石湾窑是两处以生产陶器而闻名的民间窑场。明清时期,这两处窑场在生产紫砂陶和石湾陶器之外,还都烧制过一种以陶泥为胎、器表施釉的釉陶,由于这类釉陶中某些产品的釉色特点与钧窑瓷器有相似之处,因此后人常称之为“宜钧”或“广钧”。这两种产品在当时不仅供民间使用,它们之中的某些精致之作更受到了明清两代皇家的赏识,成为宫廷内的陈设与珍藏,但在清代宫廷的原始档案中,并无宜钧或广钧之称。清宫档案中把具有多种釉色的宜兴釉陶器统称为“宜兴挂釉”器皿,据此笔者亦沿用档案中的原始称谓,并依据清宫档案和《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的原始记载,以藏品在宫中的原藏位置为纲,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为清宫旧藏的宜兴挂釉和广钧器藏品加以选介,并试就宜兴挂釉与广钧两种产品之间的异同等问题作一定的分析探讨。
▌清宫旧藏“宜兴挂釉”器选介
众所周知,故宫博物院院址即是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宫殿旧址,传承有绪的清宫原藏历代古物珍宝即“清宫旧藏”文物,不仅是故宫博物院藏品的主要来源,更是最具研究价值的传世资料。清宫旧藏文物是指故宫博物院建院之际点查接收的紫禁城皇宫内和其他皇家宫苑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沈阳故宫等处的清宫原藏文物。
经笔者对故宫院藏文物账的统计,故宫博物院现藏明清时期的宜兴挂釉器藏品共计约90余件,其中属清宫旧藏的计30余件,建院后入藏的60多件。而依据清宫历朝《陈设档》和《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的原始记录,这部分旧藏器大多能找到它们在宫中的原藏地点。以下选取有代表性的旧藏宜兴挂釉器藏品依原藏地点分别介绍。
瓶外口下刻楷书“祥符”字铭。依清宫陈设档记载,此器自道光至光绪朝一直存贮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后之乐寿堂内,至晚清时则移至内廷西六宫中的太极殿内陈设。
此罐原收贮于外廷东路慈宁宫东跨院库房中。
此器原收贮于内廷东路钟粹宫内的一个红木描金箱中。
壶扁方形,肩部两侧饰凸雕铺首,里外通体施天蓝色釉。此器原陈设于内廷西路之养心殿内。
清宜兴窑紫砂胎白釉海棠式高足盘一对 高7.8厘米,口径11.2厘米,足径6.7厘米
盘海棠花瓣式。紫砂胎,里施白釉,釉面有细碎的开片纹。两盘原陈设于紫禁城外廷东路之慈宁宫内。
此罐原藏内廷西六宫之永寿宫大库内。“永寿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明清两朝后妃居所,清光绪朝时此宫前后殿均改为大库,收贮御用物品。
塔身中空,一侧开光,另一侧釉下楷书竖写“宣和内府”铭,通体施天蓝釉,塔内供玉佛一尊,带楠木座,衬锦垫。此塔身之上有两截带楠木座的玉腰节,内供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曾任四库馆副总裁、内阁学士董诰书写的小经书二册,一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为《御制玉观音赞》。此器原为毓庆宫佛堂内陈设。毓庆宫位于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原址为明代奉慈等殿。乾隆、光绪等都曾长居此宫。
明宜兴窑“宣和内府”铭天蓝釉七孔花插 高25.1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14.9厘米
花插米黄色胎,外通体施天蓝色釉,底部施铁褐色护胎釉,并竖刻篆书“宣和内府”四字款。清宫档案中曾多次提到“宜兴挂釉花插”,说明宜兴窑此类产品为宫中喜用的陈设器。
▌清宫旧藏石湾窑“广钧”器选介
北京故宫现藏明清至现代的石湾窑制品370余件,其中多数藏品为故宫博物院建院后入藏,而原属清宫旧藏的石湾窑“广钧”器计有82件。现以藏品的原藏位置为单位,对部分旧藏广钧器选介如下:
原藏养心殿。该殿为紫禁城内廷西六宫南部的一座独立宫殿院落,明嘉靖时兴建,初为皇帝的便殿。清代自雍正朝开始直到清末,此殿一直为历朝皇帝的正寝之宫和处理日常政务及接见大臣之所,堪称清王朝实际上的政治中心。殿内原藏明石湾窑凸印缠枝莲纹梅瓶和清石湾窑蓝釉撇口瓶各一件。
原藏寿康宫。该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代各朝皇太后多居此宫。此处原藏明石湾窑窑变釉梅瓶和清石湾窑窑变釉牛式花插各一件。
瓶底施酱色护胎釉,外通体施蓝色夹杂放射状白点的窑变釉。这种以深浅不一的蓝色为基调,其间杂以或多或少流淌状的白点而颇似雨中水迹的釉色美称“雨洒蓝”或“雨淋墙”,是旧藏石湾窑器中的典型釉色之一。此瓶原藏寿康宫。
敞口,菊花瓣式弧壁,圈足。里外施雨洒蓝窑变釉,底无釉,棕褐色胎。此一对菊瓣洗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敬事房赏用瓷器实存》档中记为“奏鸣敬事房赏用瓷器旧存,自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起至十四年十一月十日止……均釉瓷洗两件……”此器原藏敬事房。此处为乾东五所之第三所,明初建,为清代内务府管理太监的机构“敬事房”所设库房,收贮外国、各藩、各地贡物等。原藏明石湾窑窑变釉菊瓣洗一对。
通体施米白色仿哥釉,釉面布满细碎的开片纹。原藏古董房。此处为乾东五所之第五所,明初建,清代为专司收贮古玩器皿、图书典籍的处所之一。原藏明石湾窑器11件,为宫中收贮旧藏石湾窑器数量最多的库房。
此瓶原藏古董房库中,原为一组4件。
原藏古董房库中。
一组共36尊。原藏千秋亭。此处位于内廷御花园中路钦安殿前的西南侧,明初建,在亭内供佛。清代亭内佛龛中原供一组共36尊清石湾窑罗汉坐像。坐像脸、手均露胎不施釉,姿态、神态各异,釉色亦有差别,从施釉特点来看,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以蓝釉为基调,间以白、红、绿、紫等其他釉色;另一类以红、黄两色釉为主。
原藏颐和园。该园为清代皇家苑囿之一,位于京城西郊,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初名“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复建,更其名曰“颐和”。园中陈设收藏的文物大多为复建后自紫禁城内移来的,许多还是慈禧太后亲自点名要去陈设的,这在光绪朝陈设档中多有记载。旧藏明清石湾窑器5件。
胎体较轻,呈黄褐色。外施青绿色釉,底无釉,底红彩书“一”字。原藏颐和园。
花插作大象造型,象背开花瓣式口,下连承盘,平底,下承四足。通体施雨洒蓝窑变釉。原藏颐和园。
炉里施米白釉,外施雨洒蓝窑变釉,底施酱釉。
原藏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