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前段时间,“王连起先生的书画鉴定之路—— 《中国书画鉴定与研究·王连起卷》的新书座谈会”在杭州南山书屋举办。当日到场参与座谈的嘉宾多达十余位,均为来自海内外的书画鉴定学界的专家和学者。 王连起先生生于1948年,自幼喜爱文史和书法,“文革”期间被迫中断了学业。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学习,在当时首都图书馆金沛霖先生的帮助下自修文史,阅读了海量的书籍,不仅饱谙经史,对西方哲学也有涉猎。对于书画,王连起先生则从碑帖入手,启蒙恩师为李卿云先生。俗话说,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王连起先生过人的学识和天分得以被徐邦达先生了解。徐先生将其收入门下,进而调入故宫做自己的工作助手。在徐先生知道他对碑帖还有浓厚的兴趣之后,又亲自修书,将其引荐给了启功先生。 王连起先生自言其书画鉴定的研究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兰亭。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自古以来《兰亭》的流传版本也较为纷杂,可以说兰亭问题是研究书法史不能绕过的根本问题。第二就是赵孟頫。赵孟頫作为元代承上启下的书画家,他在绘画史和书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上可以追溯宋唐晋魏汉,下又可以联系元、明、清书画的发展变化。因为个人的喜好,王先生对于宋元书画的熟悉程度可谓如数家珍,又因工作的关系,书画鉴定不能因个人偏好而有偏颇,所以王先生在鉴定方面并不止于宋元,同样涉及明清。于是,在这部刚出版的论文集中,我们不仅可以读到王先生关于赵孟頫和兰亭的专题研究,也可以看到他对于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和绘画的见解。 王连起先生的书画鉴定可谓是对上一代书画鉴定家们的继承和发展,并在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首先,他在做徐邦达先生助手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实物鉴定经验,并且做到对历代书画著录烂熟于心;第二,中国书画本身问题复杂,除了书画本身的艺术风格、水平高低,还与各个方面的学问都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与文学和史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王连起先生继承了启功先生在文史方面的学问,并将文史与书画鉴定得以融会贯通。比如他破解了宋高宗御押的含义,又比如他对《晋文公复国图》的创作时间的考证等等。在继承了前辈们识真辨伪、文史考订的治学方法的同时,王先生又能够自出机杼、不袭前人,在书画鉴定问题上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不仅如此,他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工作期间,也都曾为这些文物单位解决了许多古书画研究鉴定方面的疑难问题。王连起先生在纪念恩师徐邦达先生时,曾谈到过从事古书画研究鉴定的必备条件:“个人的能力,包括艺术感悟、记忆和分析能力,必备的专业知识,另外就是要有相当的文史知识基础。客观条件,则要能看到大量古书画藏品的机会;名师指教;从事专业研究的条件和环境。”正如其所言,在过人的天分、令人倾羡的学习机遇、便利的工作环境这几个必要因素的作用下,再加之后天的孜孜不倦,最终铺成了其不可复制的书画鉴定之路。 王先生同样继承了前辈们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他从不以“鉴定家”自居,并且经常批评社会上的书画鉴定乱象。谈到作为鉴定家的修养,他说:“启功先生在为张葱玉先生的《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作序时说到古代人论史学家须有‘才、学、识’三个基本的条件。这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话,先生移来论鉴定家。要补充的是清代的章学诚《文史通义》中对治史又补了一条‘德’。同样也要求鉴定家,似乎更有必要,即便不谈利害品德,仅言鉴定工作的内容,主要是识真、辨伪、正讹、纠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