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中国古代器物设计,不仅注重器物形态上的美观,还能够兼顾环保等理念,与此同时,中国古代设计还将节约、公平等美好品格注入其中,百代之下,依然使人惊叹不已。
汉代铜灯
汉代的铜灯设计,无论是近日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雁鱼灯,还是此前声名大噪的长信宫灯,都在注重器型优美的同时,兼具环保意识。此类储水滤烟灯具,可谓中国古代设计中的佼佼者。
据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介绍,整盏灯由雁首颈(连鱼)、雁体、灯盘、灯罩4部分套合而成,灯罩设计为两片弧形板,可左右转动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鱼和大雁的身体都是空心的,点燃灯油或白蜡后产生的油烟被灯罩挡住,不能乱飞,只能向上进入雁和鱼的体内。信立祥推测古人在雁腹中注入了一些清水,烟尘可溶入水中。此外,雁鱼灯的4个部分均可自由拆装,以便揩拭和清理烟尘。
除了此次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雁鱼灯,1985年山西省朔县照十八庄也曾出土过一件雁鱼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件彩绘雁鱼青铜釭灯,设计理念与海昏侯墓中出土雁鱼灯大致相同,装饰较海昏侯墓中出土雁鱼灯则更加华美。
长信宫灯于1968年在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通体鎏金,作宫女跪坐执灯形象。宫女梳髻覆帼,着深衣,跣足。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等部分组成。各部分可拆卸,灯盘可转动,灯罩可开合。宫女体臂中空,右臂为烟道,可将灯烟导入器内,以保持室内清洁。灯上刻铭文九处,内容包括灯的重量、容量、铸造时间和所有者等。因刻有“长信尚浴”字样,故名长信宫灯。(河北博物院)
“敕庙”铜牛灯,1949年出土于长沙桂花园,此灯以牛为灯形,牛角中空,上与一带喇叭状罩的圆管互相扣合,喇叭口正对牛背上的灯盘,牛腹中空,可盛水,点灯时,烟可由罩口进入圆管由牛角处进入盛水的腹中,保持了室内的清洁卫生,是较早的环保灯之一。(湖南省博物馆)
省油灯
听说过“不是省油的灯”这句俗语,可你知道吗,“省油灯”这种器物真的存在。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照书烛必令粗而短,勿过一尺。粗则耐,短则近。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
邛窑绿釉省油灯为1951年邓只淳捐赠,敞口,腹微鼓,腹下渐收呈假圈足。短灯嘴置于腹部一侧,通至腹内,另一侧置环形柄,器身为碗形夹层,中空,夹层内可注水降低油灯的热度,减少油的过热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灯面中间与嘴均施绿釉,灯盏外壁上腹施灰白釉,下腹与底无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倒流壶
倒流壶始于宋代,又称为倒灌壶、倒装壶,在设计上有诸多独到之处。在使用时,需从壶底中心的小孔注酒,壶底小孔与壶内的隔水管相通,隔水管上孔高于酒面。当酒壶正置时小孔不漏酒。壶嘴下有隔水的管壁,倒酒时酒不会溢出。倒流壶是中国古代设计中的杰作,独具匠心。
景德镇窑青白釉倒流壶,壶体呈瓜棱球形,一条堆塑其上的螭龙巧妙地形成壶流与提梁,平底,底中心有一注酒的圆洞。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此壶设计巧妙,因利用连通器原理,注酒时将壶倒置,从底孔注酒后,再将壶正置,即可从螭龙嘴往外倒酒,故称“倒流壶”。(北京故宫博物院纪炜)
桃式倒流锡壶,锡质。壶体为硕大的桃形,流、柄均作桃枝状,壶底有圆口。腹部一面刻有诗句:“武陵如可问,载酒任怡情。”另一面刻:“一枝娇欲助”及“王胜万制”名款。此壶的特点在于“倒流”,因壶上无口,使用时需先将壶倒置,由壶底的圆口注入酒液,再翻转过来往杯中注酒,因而得名“倒流壶”。(北京故宫博物院宋海洋)
公道杯
公道杯同样堪称中国古代精巧设计中的翘楚。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龙颔)。
公道杯产生于宋代,既是实用器,又是娱乐玩具。据传说,公道杯的创造与朱元璋有关,但此件南宋龙泉窑公道杯,则以实物的形式,证实了传说的不可尽信。
此为宜兴窑作品。杯呈荷叶状,圜底,钉状三足。整器以宜兴紫砂为胎,内外施绿釉,外壁点缀团花。杯内心为一头梳双髻、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仙人,面对一施黄彩的圆柱而坐。圆柱中空,内有紫砂陶质细长浮柱,作寿星状,圆柱上围绕浮柱有5个红点。(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