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人物档案】
顾欣,视觉传达设计系讲师。199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视觉传达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职于北京福特宝广告公司、北京第一企画广告公司、北京陈绍华设计顾问公司、Hesign合善设计(柏林)、朗涛国际品牌顾问及设计公司 (北京)和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09年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工作。
先后完成柏林艺术大学2004年度展览海报及宣传推广设计、第三世界妇女科学组织(TWOWS)第四届大会会徽设计、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和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视觉形象设计、2011和2012年《装饰》杂志整体设计;参与王府井百货、中国工商银行、印度泰姬Vivanta酒店、中赫等品牌形象设计;作品参加2010年世博会上海国际海报大赛、北京奥运全国艺术设计大展海报邀请展、第一届德中平面设计双年展、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等专业展览;出版个人专著《比文较字——图说中西文字源流》并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提名奖。
顾欣近照
2014年3月31日,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发布会对由我院、北京清尚环艺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中标的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也正式公布了投标方案设计核心团队成员。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馆视觉形象设计负责人顾欣。
视觉形象 尽善尽美
2013年5月,顾欣加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设计团队。这是一个由美院五个专业青年教师组成的集体。顾欣的任务是负责中国馆的视觉形象设计,包括标识、吉祥物、辅助图形应用等。
中国馆的主题是“希望的田野”。在标识设计中,顾欣用线与面勾勒出大自然的轮廓和曲线,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田野;金色代表粮食;红色代表人和生命;水墨纹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图形透叠寓意世间万物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中国馆标志、四个基础色调、水墨绘画辅助图案,经过拆分重组,提供了一个可延伸的设计结构。标识体现了“天、地、人、和”的整体设计的理念,透叠的设计语言也与米兰世博会的主标识相呼应。吉祥物的设计同样源自“天、地、人、和”中的“和”字。其中文名字为单字“和”。“和”由“禾”和“口”组合而成。“禾”代表水稻,延伸意义为粮食;“口”代表饮食,延伸意义为人口。借鉴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大阿福”的典型形象,身躯源自“和”字中的“口”字,手拿体现“禾”字的稻谷,形象具有积极、友善、乐观的精神,吉祥物寓意不仅紧扣世博会主题,也与中国馆主题相吻合。
标识、吉祥物早期方案
顾欣的设计方案得到了委托方的认可。2013年11月,设计进入深化阶段,顾欣从设计美学质量的角度,主动提出了标识、吉祥物设计改进方案。
“之前标识的外形轮廓,尤其是图形的底部过于平直,显得生硬、呆板,修改时加入了柔和曲线,使其更显弹性富有活力;强化了图形顶部的波浪起伏,在整体形态上与中国馆建筑方案的波浪式屋顶更接近,给人以舒展、飘逸的感觉。”
“原本方案中标识搭配的中英文书法字体,从形态上看太过于突出和独立,很难与标识图形的设计语言融合,所以在修改字体时,我选取了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从他手书的碑帖中找出‘中’和‘國’二字,经过拼贴组合成标准字体。但由于在官方以及公众场合必须使用简体字,所以我又找到颜真卿书写的‘玉’字,把它加以修整后置换出‘國’字里的‘或’,最后得到现在简体的‘中国’二字。虽然标识在图形上倾向于现代的设计风格,但在中文字体上仍旧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标识中英文字体最终选用的是十八世纪意大利著名字体设计师,被誉为‘印刷之王’的博多尼设计的经典衬线字体Bodoni,在它的基础上稍加修改设计而成,体现了参展国对于主办国文化的尊敬。”“此外,标识的中文字体和英文字体的大小比例也做了调整,为便于国外游客识别,英文字体设计得更大、更醒目。”
标识经改进之后,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又贯穿以现代设计的意识。为了与标识更好地匹配,吉祥物“和”也做了很大调整。新方案摒弃了之前的手绘风格,从形象细节到轮廓勾边,都采取了更简洁、抽象的处理手法,此外在配色上也与标识保持高度统一。除了男孩“和和”,还新增了女孩的形象“梦梦”。
修改之后的设计方案语言现代、形式优美、内涵丰富,令人耳目一新。
标识、吉祥物确定方案
2014_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图案
简洁理性 高效传达
当被问及设计风格,顾欣沉吟片刻,坚定而自信地回答:“简洁的元素、明了的表达,就是我的语言”。
出于对德国设计的敬仰,2003年,顾欣在工作了四年后选择留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设计系。留德期间的学习、工作、实践使他逐渐形成了简洁、理性的设计理念。
在柏林艺术大学,顾欣以自己编著的《比较文字——图说中西文字源流》的书籍设计作为自己的毕业作品。设计主要依靠文字和纸张的黑白对比,版面简洁而精致、内涵深刻,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提名奖。这本书的德文版,从封面到内页,每一张都是顾欣逐页打印后手工折叠,最后请书籍装帧作坊的师傅装订完成。是一本精致的手工书。顾欣对于简洁设计的极致追求可见一般。
另外一件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设计作品是顾欣创作于学生时代的展览海报设计作品。“海报的主题是‘肖像’,每当观众走近这张海报时,海报上的圆形镜面就会反射出观看者的肖像,如果观看者不一样,那么海报的内容也会随之改变,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交互过程”。巧妙的构思、简洁的设计,却给观者带来新鲜的体验。
2006_海报设计“肖像”
“每一个设计作品都是不一样的,它会根据不同的内容而变化;但是设计师必须有贯穿始终的理念。”“设计师允许、也需要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但设计应是理性的。在信息泛滥的今天,视觉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接受者的感受,对信息进行系统、逻辑的整理和编辑,传达最简洁、直观的信息。”
尊重学生 教学相长
2009年,顾欣开始了在视觉传达设计系的教学工作,年轻的他始终相信教学相长。“我很喜欢和同学们打交道。我会毫无保留地传授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从同学那里了解到很多新鲜的想法。”教学上,顾欣主要承担编排设计、书籍设计等课程。他强调要尊重同学们的想法,教师应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完成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在他指导下,许多同学都完成了非常优秀的设计,比如刘雅坤的书籍作品《80后自杀者的告白》获GDC11年展学生组“设计与文化”最佳奖;封彤的书籍作品《内Inside》获2011年第十二届白金创意大赛书籍设计类铜奖;刘姗姗的书籍作品《口吐菊花》获靳埭强设计奖2012优秀奖等。从2011届起顾欣连续三年获得美院本科生毕业优秀论文和毕业作品指导教师,并获得2011和2012两届白金创意全国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顾欣认为,教师还应该传授理性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理性的东西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比如说设计步骤,基本上都可以概括成三个大阶段:首先是前期调研,之后是构思设计,最后是实施完成。当然这三个阶段都还可以有很多细节的变化,有时后期还会有信息反馈环节。”
“平面设计师是一名翻译,把一个事物,或者一个概念进行视觉语言的转化,用大家很容易理解的方式来呈现,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师是一名清洁工,为设计清理掉繁琐、无谓的信息;设计师还是一名导演,善于把握剧情的节奏、营造出符合故事内涵的观赏氛围,让设计作品生动、有趣,吸引观众和读者的阅读兴趣。只有做到这些,才谈得上是好的视觉传达设计。”
2008_王府井百货品牌设计
顾欣的工作室并不大,但却显得格外宽敞。一立书柜,一张办公桌,一条长椅,基本上就是所有的大物件。书籍、材料码放有序,谈话间顾老师重庆人特有的热情增添了几分亲切。
简洁、舒朗、悦目、温暖,也许就是以理求善、以简求美的含义……
2005_书籍设计《中国的发展》
(陈姿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