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在有悠久橱窗文化的欧洲,各类品牌和商场橱窗都是产品展示的最佳窗口,也是设计师发挥创意的秀场。今年苏黎世和日内瓦街头的爱马仕橱窗里展示的手工木头材质的动物形象,结合高端品牌的杯盘灯盏,俏皮、简洁、天马行空的设计让人产生好奇,这系列作品来自两个89年设计师创立的本无工作室(Benwu Studio)。
本无工作室创立者之一王鸿超此时在忙着与江诗丹顿等品牌在上海的室内合作的设计。“现在很多都是橱窗和品牌室内设计的案子”,王鸿超细数了他最近的几个项目。本无工作室的另一位创立者游鹏此时并不在北京,但是在之前的所有项目中,基本都是两人一起合作完成的,有时候彼此提供设计方案或材料支持,更多时候则是一起商讨决定。“建立工作室,而不是以个人名义来单打独斗,这是我们能走到现在的重要原因。”具体讲起来,可以汇聚合伙人的各项资源,虽然放弃了作品的署名权。这是当下设计创业的比较高效的方式。
两个89年的小伙子王鸿超和游鹏分别毕业于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大学(ECAL)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颇为巧合的是,两个人分别在西安美术学院和中央美院读了本科一年级后辍学到国外攻读产品设计。王鸿超在美国,游鹏在英国,两个原本就是发小的人此时才发现彼此路径类似并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开始共享大洋两岸的设计资源。
“国外一流的人才非常多,我们没有国籍,没有金钱,不去打拼,很快就会被淘汰。”王鸿超在美国Stephen Burks、Soren Rose等设计工作室任职的时候,牺牲派对时间,熬夜一晚早上同在银行上完夜班出来的朋友一起吃早餐成了习惯。而爱马仕橱窗项目,则是打败了来自巴塞罗那的设计工作室和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创始人高徒得到的机会。
本无工作室在2011年成立,之后两人分别进入洛桑艺术设计大学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前者以潮流设计独领风骚,后者则是设计学府的老大哥。工作室建立之前,两个人就已经开始合作设计产品,并且结合学校资源,争取与品牌和展会合作。王鸿超在洛桑读的是奢侈品和手工艺专业,瑞士和法国工作坊设计模式和精致的风格也影响了本无的一些作品。这在他们一系列与品牌巴卡拉(BACCARAT)、人头马合作的产品中可以看出来——它们并不来自竹子和丝麻的灵感,而是非常典型的欧陆产品设计风格。
创意和好看并行不背,就如在洛桑就读的师姐邓绮云的可溶解性植物餐具,本无的设计品也是好看和充满新意的。本无也并不打算给自己一个固定的疆域,从产品设计到室内,再到概念作品,都有涉及。除此之外,本无的独立作品也借鉴了中国传统工艺技术,比如榫卯,以此为核心工艺概念构造的两款椅子Sunmao Stool和Sumo Chair,后者获得了HAY TALENT AWARD 2014,另外一把入选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目前,本无工作室打算回国内发展,这可能是很多留学国外的设计师们最好的选择。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国外的资源,在北上广等地成立工作室,目标对准的是中国冉冉升起的追求物背后美感和意义的中产阶级们。与国际一线设计师相比,有时候中国年轻设计师缺少的不是才能,而是相同的平台机会,以及在行业内外的评判眼光。
Q=艺术与设计;A=王鸿超
Q> 当初是什么契机开始创建工作室?
A> 很多留学生没有这个想法,都想进入公司。我们很早意识到我们不是这样的人。我也没有什么背景,也不想成为学院派的设计师,想做像NENDO这样的具有商业开创能力的人。2011年做了一个椅子“Sunmao Stool”,拿到纽约国际礼品展览会(New York International Gift Fair 2012),获得了A+ Young Talent Designer奖项,其实那个时候我们也不是很清楚接下来怎么做。当时入选纽约设计展览(New York InternationalContemporary Furniture Fair),朋友建议我们去,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公司过去。那里有很多家居品牌老板。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平台,作品上了很多媒体头条。
Q> 能谈谈这次橱窗设计的细节吗?
A> 我们被要求在爱马仕大的概念下创作,今年的主题是“变形”。而我们设计的这一系列则叫“动物草图”(Sketches of Animals),灵感来自毕加索的作品“Bull”系列,毕加索在11幅速写中将公牛简化成最后的几笔,我们用同样的方式想象,创作出了其他动物的框架,而真正起到点睛作用的是摆放在其中的物品,以这种手工感和来自欧洲典故的创意赢得了这次项目。
Q> 本无工作室很多产品都非常精致,但是想法是灵光一现的。
A> 玩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所有的方案都是以玩的方式做的,就像Paul Smith讲到过的意外性、奇异性,衬衫翻开里面加了一条红色的线,有些玩的东西在里面,我们一直是这样的想法。比如我们的乐器系列(MusicalInstrument project)。这是我们在古玩市场买的东西和日常物品的结合,拼起来能发出声音,比如笛子、吉他旋钮、口琴、口哨、球、铃铛、烟灰缸等等,作品出来我们都没有投稿,害怕万一别人要研究出来个什么正经的东西。另外一个系列“波浪镜子”(Waving Mirror)是根据Coco Chanel layer mirrorstaircase系列启发,做了很多镜子,类似哈哈镜,可以通过手感应控制,呈现出不同的反射和变形等。再比如榫卯(Sumo Chair)这款椅子,我们去跟工匠一起玩,“让我们一起做吧”,并不是非常严肃的态度,我们也不知道会出来什么东西,只是希望分享创意,做一件别人没做过的产品。“生活材料:树枝容器”(Twig Vessels)则是游鹏在伦敦海德公园捡到的树枝木头做成的。捡拾从树上掉下来的树枝,然后放到烤箱去烘干,加入特殊材料达到颜色渐变的炫目效果,像烘蛋糕一样烘出来的。这些小作品出来反映都相当不错。
Q> 你们的设计产品比较偏向法国和瑞士的设计风格。
A> 我们被欧洲的背景所吸引,与美国设计相比,他们的设计视觉上好太多。这也体现在我们工作室的探索和作品上。比如给法国酒类品牌人头马(Remy Martin)设计的鸡尾酒酒器作品“图腾”(Totem)。它包含一个皮质把手、四个杯子、一个长颈瓶、一个冰桶,这些都可以拼装在一起,像一个图腾柱一样,并且非常方便携带。我们也设计了一款包Fugu Bag,是针对喜爱运动人士、音乐人,和经常需要出差旅行的商旅人士的,可以在充气后保护电子或脆弱产品。日常用包我会选择重量轻和安全系数高的,充气体育用品给了我灵感,一般填充物比较笨重,而平常我们也用不到,这个包的充气板用TPU材质做成,伸缩和恢复力都非常强,可以在一分钟内充气,维持五天时间,然后可在10秒中恢复。这些产品外形都是有强烈的潮流感的,欧洲设计非常重视造型,在学校没有人专门讲这个,但是每个人都很有意识做这个。
Q> 榫卯(Sumo Chair)是根据中国家具传统手艺设计的作品,实践起来难度多大?
A> 我们第一个椅子作品也用到了榫卯的技术,最新的那个也是。榫卯这种技术常用的有20多种,学术至少有200种,而在现在条件下真正具备生产价值的也就7、8种,我们先是研究了大概120种传统榫卯,然后从中挑出7种,保证它们可以确保坚固和生产,最后我们确定了三种用来制作这个椅子,它们组成锁定系统,生产起来经济并且快,选择实木和硬木,没有使用开模,而是用手接。当时做出了四个成品。最后获得了HAY TALENT AWARD 2014,虽然没有得奖金,但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展览期间很多大师看到我们的作品并给出了建议。
在造型上,Sumo Chair最后成品是一个低靠背扶手椅,可以徒手拼装,外形让人联想到相扑运动员,侧面线条有东方感。在设计的时候就想做不一样的东西。我和游鹏一个个看经典椅子的资料,研究了20多把椅子,才做出这个设计。我研究工艺,游鹏画,做的过程中我找了老师Jörg Boner,瑞士做椅子做最好的设计师,他看了看,然后给我讲了20分钟,提的建议都很厉害。欧洲设计师非常注重各部分的比例和均衡,而这个把握没有年份是上不去的,大师一看你东西就知道你做了几年,而这个东西不好细讲。榫卯系列产品应该不会再做了,我们不会重复自我,接下来可能还会做一个潮流媒体,跟其他设计师和摄影师一起合作一些好玩的东西。我们也入选了明年的米兰国际家具展Salone Satellite部分, 接下来会非常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