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新型服务兴起凸显“信息就是力量”年画收藏应注意哪些要点?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将于3月举槌梁世雄:笔墨当随时代,风格宜采众长287间顶尖艺廊云集第47届巴塞尔艺术展文奢桃源·海上雅集首届海南海岸雕塑展举办近50件馆藏级沉香精品在京亮相中国或向外资拍行发放拍卖执照一针一世界:铅笔画般的手工刺绣木刻:日本的美都被他刻画出来了汉代长信宫灯金缕玉衣在天津展出故宫里的手艺人:在给故宫文物治病的高手10位名人雕塑小样南京出炉 请你来选拍卖行分化加剧 网络竞拍引领新浪潮文化部:放宽艺术品市场准入波士顿美术馆收藏弗里达卖出的第一件作品2016年艺术品金融新玩法上线:质押+网拍乾隆年代每年进贡4千斤玉石到京城《大闹天宫》刺激日本动漫发展日本春画展:有人看到白嫩肉体有人看到黑冷幽默高清图:天津画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送文化到静海区视频:著名画家徐守渭做客天津美术网著名画家徐守渭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海河情福泽万家 天津美术家深入蓟县送文化视频:“宝地腾飞”寓发展 天津美术家走进宝坻高清图:画家李旭飞在达沃斯论坛“天津之夜”为津派书画扬威高清图:天津百名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公益活动进武清高清图:书法名家再写国展作品 天津市国展获奖书家作品展在武清开幕高清图:驰雪追风新画境——李澜谈雪景鞍马题材创作高清图:天津百名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活动走进东丽军粮城高清图:迎新春—书法、美术、唐卡名家联展慈善公益活动在天津美术馆举办高清图:金猴献瑞—天津书法八家楹联展亮相大雅书画院高清图:“宝地腾飞”寓发展 天津美术家走进宝坻送文化高清图:海河情福泽万家 天津美术家深入蓟县山区送文化高清图:沽上溢彩--天津市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成立暨首届作品展开幕
首页 >> 设计 >> 正文

人本设计:设计师的价值 在于解决问题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01-18 06:55

“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现场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设计是什么?

  天津美术网讯 设计是永不停歇的创新力量,是打破壁垒和疆界,是异想天开,是人文关怀,是一种新的符号体系,更是一种无穷尽的生活态度。

  2016年伊始,“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和“2016年上海艺术设计展”成为了设计界的开年大展。

  “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于1月9日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拉开序幕,以“设计·责任”为主题,内容包含传承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发展之作,也有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的创新设计项目,体现了社会创新、品质生活、传统再生、生态和谐等理念。

  1月10日,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开幕,展览提出“设计之变”主题,着重于关注在时代现象中辨识未来设计的方向;探讨正在设计界形成设计之变的外延与内核;从设计实践中预见导向未来设计的可能方向

  随着全球化的技术革命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国设计从最初的吸收、采纳、更新,逐渐进入到自主设计的创造阶段。如今设计已不再仅仅依附于商品经济,它在追随商业繁荣的过程中正在爆发性地迈向发展的临界点。

  然而,在消费主义的主宰下,设计的商业主义、功利主义引导着设计的平庸化、相似化、功能化,产生着由营销为主导的设计价值体系,导致了近似设计、重复设计以至设计模仿泛滥成灾。如何处理设计与消费主义的关系,成为了在现代性语境下重新确证设计自身意义的关键。

  正如“上海艺术设计展”总策展人丁乙所说,“设计之变”是顺变,也是谋变。

  我们正在进入设计的时代,城市由设计所构筑:与设计相关的商圈、商场、专卖店、创意工坊、设计店、品牌或设计发布会、博览会、设计画廊、设计展、设计周、设计节、设计双年展、设计杂志、泛媒介的广告、快速增量的各类品牌和设计师的跨界合作以及超量的设计学院和设计专业毕业生……

  丁乙介绍说,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设计便早已摆脱了线性的设计史发展逻辑,呈现无流派、无风格状态,一方面,设计既转向了专业化,正如从产业更新的角度,设计无论从产品内核或是外部形态的革变,更是往往起着时变之应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设计的行为衍变为更加民主和多元,消解了其权威性特征,并且逐渐建构公众全方位参与和现实检验的机制。“而伴随着消费主义结构的变化与新消费主义的兴起,设计同样需面对两种考验:其一,消费潮流,即商品以及设计的形式被大众快速的接受与弃用。其二,与之相角力的环保观念。节能、节材、可回收、再利用以及智能化设计也正在形成主流思潮。此外,设计的公民化普及也助推着个性化设计价值的确认,以及消费者对反模版化独特性设计的诉求。”

  大众普遍认为,设计是理性的,脱离不了以人体工程学为杠杆的一系列指标,无非是外观和功用两者的结合。然而,大量的近似设计和泛滥的模仿设计让人常感乏味,“人本设计”正逐渐成为共识。“设计师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赵卉洲直言,“设计的根本意义在哪里?就是‘设计服务于生活’,我们用设计去改变你的生活方式,设计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被所有人所感知。”

  建筑评论家史建在看过“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后谈到,“这一届跟上届不同的地方,感觉到设计在慢下来,或者在沉下来。从我的建筑领域来讲,可能没有更多的像上一届有力量的世界级影响的设计,但是设计更多的是发生在乡村,发生在城乡的接合部,更多地沉入到社会当中去,沉入到社会的底层、社会的边缘。”

  “人本设计”里这种沉稳、细腻的基调,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为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上。

  北京的“地瓜社区”致力于将社区里闲置的地下空间,改造成为新的社区共享文化空间,促进地上和地下居民的沟通与互助。地瓜社区创始人及执行董事周子书拿自己举例说,“我到北京租了一个地下室,两个15平米的房间,通过这个方式住到里面去跟地下室的住户们交朋友,跟他们去喝酒、吃烤肉串,通过这个方式发现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原来大家都不想住在地下室,而且地下室不是每个人都很穷,很多人有钱,很多人工资比我高多了。他们核心的问题不是说需要设计师帮他们去把他们的房间改造得怎么样,而是想如何通过好的渠道发展他们职业的可能性,能够让他们早点搬离地下室。”

  这样的背景下,首先不是一个设计师的身份,而是如何作为一个聆听者,去理解你的研究对象。“我想他们需要一个公共的空间,因为他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和交流。我想应该把我的房间弄出来,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共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去交流做技能交换。”

  在改造过程中,周子书碰到了很多实际问题,“这时候我觉得我的角色不是一个设计师,而是一个协作者,如何把我的潜在客户的想法,通过一些转译的方式,然后做出一个属于他们的东西。”他说,“我们本来打算把房子全都要涂成白色,弄点家具什么的。结果有一个小伙子,他是一个服务员,他跟我说,你不要把它全部涂成白色,我们来城里打工就是为了挣钱,回家自己盖一个房子娶一个老婆,你能不能把这个里面刷出一个房子的形状?我说这个点子很好,后来根据他们的想法进行了改造。我们还发现,98%的地下室的居民房间,他们都会用报纸和杂志贴自己的墙,我们就做了分析,看到桌边一般是贴什么样的海报照片,门后面贴什么样的,床、窗边上分别贴什么样的,进行了梳理,并做了一本书,完全按照杂志的方式做,把它全部撕下来以后可以重新去贴墙。他们很多人都喜欢明星,我们就联系了赵薇,赵薇就把她的照片主动放到地瓜墙纸里面来。”

  建筑设计师臧峰也认为,建筑设计不仅只是针对客户设计的产品,更是能够切实改变人的生活空间的质量。他在2013年与其他几位设计师一起设计了“内盒院”,并在当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上进行了设计展示。内盒院是一个可以实现对古旧四合院建筑功能进行更新的预制化模块建造系统。臧峰和周子书一样,也在改造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实际的问题和矛盾。“有一位男性的老居民,你可以叫老炮儿或者叫京油子,无业,50多岁了,每天在胡同里晃。问题是他有一个女儿30岁了,跟他住一个房间里面,14平米,中间靠一个布帘拉来拉去的,挺不方便的。所以用我们的系统改了,上面做了一个夹层,他女儿可以睡到上面去,我们还给他加了天窗,出现了一个客厅,让他的空间和等级获得了一个很好的配合,所以使用起来很方便。”臧峰说,不同的居民有不同的想法,但是他们都能够从内合院的事情里面得到满足他要求的方法,“所以我们觉得这个事情是做对了。”

  文化符号:中国设计 不是中国元素的滥用

  设计的美感是从文化当中截取的,对于大众来说,首先直面的是一种符号的感受。奥运祥云的形象,从被设计出来到现在已过10年,但大家依然还在使用。祥云图标的应用已不仅仅在体育方面或者是奥运会的方面。很多企业的标志中、家庭装饰的壁纸上、甚至星巴克的圣诞礼包上,都能看到祥云的身影。

  符号往往是最容易传播的,不可否认,中国元素的应用有着强烈的文化需求和独特魅力。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团队参与奥运会设计的工作,“祥云”这个核心图形就是由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组成的联合小组设计的。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说,奥运会的设计和奥运会的视觉形象是可以被广泛应用到非常多的环境当中的,所以每一个国家都不遗余力地在视觉上体现自己的文化,“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会徽,就有著名的面包山的印象。在这么强烈的文化再现需求下,对于中国的设计师来讲,是能够在设计当中体现中国影像的。”

  然而,在无数鱼龙混杂的“快餐式”设计产品中,往往加上一点中国符号就可宣称运用了“中国元素”,打出了“中国风”的卖点。可是中国设计就是中国元素的滥用吗?显然不是。近似设计、模仿设计的泛滥,已经引起了设计师的反思。

  赵卉洲说,对于设计来说,我们不要粗浅地谈艺术化或者是文化化,这是非常空洞的,我们是需要表达自己。其实我们表达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的时候,就是表达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一代人。这些曾经失去的记忆里面,我们把这些东西拾回来的时候,它就是有温度的,它就是可以传递出去的。她认为,过分地使用“中国元素”或是“中国风”会显得十分刻意,而中国的时尚不用刻意去表达,中国式的设计就是中国式的生活方式,是从生活中提炼的感知,是生活方式的自然流露。

  “我们把这些个人的记忆扩大到集体的记忆、到国家的记忆,很多人知道中国这30年的发展速度这么快,这3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其实老外是很好奇的。”2015年9月,赵卉洲在米兰时装周上做了主题为《记忆的空盒子》时装发布会。她向全国消费者征集了旧物,妈妈做衣服的缝纫机、手工刺绣、剪纸窗花等,都被设计进服装和配饰里,将传统元素用现代工艺进行表达。“我把中国记忆带过去的时候,也把米兰记忆带回来,形成我设计上新的灵感。”赵卉洲说,“这个设计有很大的争议,我到底是不是中国设计,跟中国风有没有关系,我完全摒弃了那种符号性的中国风的元素,但是从传统的基因跟现代的表达里面是东方的。”

  文化符号的再设计,不仅仅运用在服装上。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章俊杰在谈到他们的“竹织研究计划”时,提及了对传统手工艺的一些设计尝试,“竹编的手工艺经过了那么多年,现在看到的跟几千年前是一样的,怎么样突破呢?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手工艺的改变,我们选择的竹编是可以形成一个造型的,最基本的一个依托就是模具,经过一些结构的构成可以在编织的过程当中抽出来。我们进行了模具的改造,同时选择了陶瓷材料跟它进行复合,我们发现它们俩搭在一起挺和谐的,因为陶瓷很敦厚,竹编非常通透。这两个之间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同时又是非常天然温润的状态。” 章俊杰表示,文化是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领域,同时商业价值是围绕社会需求、人的需求的发掘。文化价值在商业上会产生潜在的能量,文化创意能推动社会发展,推动竞争力提高,背后蕴含了更大的价值。

  协同创新:跨学科设计是趋势

  现在的设计艺术越来越趋向于科学性,而不是传统的观念性。所以它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比较客观,更需要开放性,需要出去接触别的事物。有不少设计产品涉及电表电路、涉及高新科技、涉及医药行业,这就必须要跨界,要和产业界进行联合。

  “未来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一定是要协同创新的,一定是要通过跨界资源整合的。”赵卉洲道出了当下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设计趋势。

  她举例说,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是整合,“我去年5月份跟另一家公司合作了科技创新的项目。比如现在有按摩振动的衣服,现在很多上班族都肩颈劳损得很厉害,我们就可以跨界来做,这不仅仅是一个按摩器,而是一个可以携带的智能的穿戴系统,还有冬天的一些保温的纤维、感光材料等等,这一系列跟生物植物的跨界链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浙江大学的数字化艺术与设计博士王冠云讲述了一个关于细菌的有趣故事:“我们的团队在偶然的一个机会下面发现,纳豆细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它可以根据环境湿度的变化发生一个形变。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很潮湿的环境下面,这种细菌就会吸水,它的体积就会膨胀。如果这个环境湿度比较低,这个细菌就会放水导致体积缩小。所以我们在尝试着,能不能用这个技术做一点设计方面的应用。”

  王冠云举例说,“我们会设计这样的一个茶包,这个茶包上面有一片小叶子,一开始的时候是卷曲的状态,如果倒上热水,这个叶子上面细菌的环境湿度发生变化了,这种材料慢慢打开,可能2分钟以后这片叶子就会完全打开,这时候会告诉我们,这个茶包泡好了,可以喝了。”

  此外,王冠云和团队也做了跟人体有关的尝试。他们加入一些其他的材料,同时改变温度和湿度。比如出汗就是一种湿度的变化,如果能设计一种衣服,一出汗,上面有很多的小窗户,身体一热小窗户会自动打开,帮你排汗散热,如果这个时候你身体变冷,这些小窗户就会自动地关上。“我们马上就做了这样的一些测试。花了很长的时间,大概有半年的时间在制造、设计等等的环节上面进行努力的尝试,最后我们真的设计出了件会呼吸的衣服,一件智能的衣服,就是复合性的包含生物材料的一件衣服。”

  从生物到设计,从一种可以吃的食物到最后一件可以穿的衣服,王冠云的这些经历也让团队深刻理解到,要时刻对跨专业学科保持着敏感,另外对这种知识、这种技术要有深入研究的能力。最后再要发挥设计师的想象力、创造力,最重要的是这种实现的能力。

  王冠云说,“可能以前两种概念是完全独立的,但是在我们的项目当中,它一定会变成一个结合,甚至是在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关于跨学科、跨领域的一些合作和研究。”

  就如丁乙所说,今天,信息革命已成为全球思想变革的巨大加速器,而设计无论是在思想、理念、功能、材料的发展上,还是在科技探索方面,都已为我们开启了众多的可能性。“设计之变”从此不再仅仅止步于设计领域内部,更着眼于触动生产结构、生活方式乃至城市空间、社会关系的诸多更迭进化。然而,这绝不是变化的终点,相反,它将是“永远崭新的开始”。(记者 江凌)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沪深“抢跑”设计大展 艺术市场深耕创意产业
• 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观察
• 韩美林细说吉祥物康康的创作经过
• 中国设计,能为大众生活带来什么?
• 沪深抢跑设计大展 艺术市场深耕创意产业
• 何见平:现代设计的中国故事
• 中国地铁艺术十年历程案例亮相深圳
• “设计之变”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揭幕
• 首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全球启动 设计的文艺复兴?
• “2016猴年第二届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收官
首届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山水画展览
  •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