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易春友 自然家UFO灯
在中国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的手艺人,找到他们,既是传承了传统,也在某方面扶持了他们的生活。
美术报:这次在设计上海中,“自然家”的展品与普通竹编有何不同?
谭:它不像普通竹编,手艺人只需潜心学习几年时间就能够做得颇精巧。瓷胎竹编的制作工艺繁复,编织所用的竹丝也随着匠人的工龄越长,工艺越娴熟而越来越细。这过程,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瓷胎竹编的难点在于,竹丝细软得几乎没有骨力,要想让它顺势依胎而上,达到严丝合缝的效果,不仅在施力的尺度拿捏上要有所见地,编织时还要如禅门僧人坐禅时那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一事,否则很容易行差踏错。每一件瓷胎竹编的编织,其实都是一次恪守静笃的修行。我们一开始想做的就是日常的瓷胎竹编,没有炫技的民俗图案,也没有花哨的颜色。只想让人实实在在握在手里,触到心里,借以真切地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美术报:请问“自然家”接下来会致力于哪方面的研究并做出新的产品?
谭:未来会在植物染、竹编这两个方向继续发展。植物染是因为在多年前有去云南,但是以往一直都比较忙,还没有以一个很完整的产品系列去考虑,之前自己织造的一些土布在市场上也挺受欢迎的。所以打算在布艺这一块逐步完善,目前在做一些产品的配套。而安徽竹编不像浙江安吉发展得那样成熟,在那一带目前还有很多散落在民间的竹编艺人。我们都很喜欢传统手工艺,通常在正式制作产品前,要和手工艺人们磨合大概一年之久,得到他们信任,然后做出符合我们对产品规划的作品。
美术报:现如今中国版权问题仍比较严峻,请问您在推出原创产品后是否也会遇到“山寨”版?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谭:我们从工作室创办开始到现在从头到尾都遇到了“山寨作品”,但是我们还只是个小团队,根本无法改变这一社会现象。而当我们不断地遇到“山寨”的时候,我们也感到很灰心。但是只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做原创设计的,就得靠不断设计出新的产品来淘汰旧的产品。同时也会在设计产品过程中,加大产品制作的难度系数,使别人没这么容易仿造。
另外我们也不像那些大公司,可以投入一大笔资金去申请专利以及各方面的保护政策。我们毕竟还是小团队,定位的市场人群也比较偏向小众,想要占领市场是挺不现实的。而且我们制作产品前前后后花费了蛮高的成本,甚至最后产品所获得的利润还不够支付申请专利的费用。因此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有这笔资金,我们会更希望把它用来投入到产品制作中,做出更好的产品,让我们工作室得以站稳脚跟。
“山寨”确实使我们也存在生存的压力,毕竟“山寨”的产品价格低廉,可能做工不如我们的好,但顾客有了更多的选择,可能就不会选择我们家的产品,所以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让“自然家”一直延续下去。
其实换个角度想,“山寨”我们的产品也不是一点益处都没有,因为我们做的主要是传统活化,把快要被人遗忘的传统手工艺出现在现代生活中,所以如果有更多人关注也是好的。就好像一家工厂想“山寨”我们的产品,就必须去找手艺人,而没有被发现的手艺人在中国还有很多。找到那些手艺人的同时,也在某方面扶持了那些手艺人的生活。
美术报:手艺人一般隐居在乡野山村里不被人熟知,那您是通过何种方式来找到这些手艺人?如何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
谭:我大学的时候就很关注手艺人和传统的材料,另一方面我也很喜欢四处旅行,擅长与当地人沟通交流。有时候可以通过手艺人得知他们一圈儿的手艺人,通过这种拜访的方式寻找是最有效的。还有当你很了解产品的时候,看到某户人家有我感兴趣的器皿就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知道你的意图,他们也会很热心地告诉你哪里有做这些东西的手艺人,我们最开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手艺人的。另外这些年我们也积累了很多客户朋友,他们也会与我们分享他们老家有谁在做这个。
当我们决定要开发一个新的项目时,会与手艺人前期有个很长时间的沟通。遇到手艺人自身有一定的追求时,那么他对于合作的人也是有挑选的。在过程中,我们对待手艺人的态度也是很友善的,不会白白地让手艺人为我们免费劳动,我们都会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绝不会让他们吃亏,同时也会保证他们基本的收入。这也让手艺人看到我们的态度,觉得我们还是希望能与他长期合作。
目前与我们合作的已经有几十位手艺人,往往这些手艺人都是夫妻档,一个负责搜集材料,一个负责编织,两人相互配合。这些手艺人很朴实善良,我们之间相处也不需要太多的客套和形式,久而久之就如同朋友一样。尤其是相处了十年的手艺人,他现在成了我们的老大哥。
美术报:“自然家”主要做手工制品,有别于机器生产,所以在产品的数量上容易受到限制,您是怎么考虑的?
谭:我们最开始做产品的时候也意识到会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但是我们都很喜欢做这个事情。当看到手艺人的生活因我们而越变越好,我们也很有成就感。这些东西并不是很有“钱”途的事,但只要我们这群人能一直保持美好的状态,就挺满足的。以前我很想把一个单品能够做到足够的量产,但是受到很多限制无法实现。那么我们还是活在当下吧!能做多少是多少,对于手艺人来说我们能够开发出推向市场就算成功了,我们想积累多些成功的案例。
美术报:如今很多设计师都成立了工作室,其中也不乏走上传统手工艺之路的,作为前辈的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谭:首先自己要很喜欢,要不然很难坚持。第二就是和人合作,要学会站在手艺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时候设计师会在设计上有野心,希望自己的设计是独一无二的,甚至能够夺人眼球,并且受到外界的肯定和赞美。但是对于手艺人来说他们不在乎这些,他们更想要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因此我们会考虑在制作过程中对他的人生会不会有不健康的影响,如果有任何对手艺人有负面的影响我们都会舍弃。当我们的产品走向市场从而产生利润,我们都会把我们的成果分享给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