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在当下,国内很多美术馆越来越关注展览的品质,内在指的是展览内容的定位与学术研究价值,而外在指的是展览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展览设计上。武汉美术馆展览部在新馆成立之初,就将人文关怀与寻求特色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结合区位优势以及美术馆自身的结构特点,举办了许多有特色有口碑的展览。通过近10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探索在展览设计需注重的几个方面。
展览设计的理解与转换
武汉美术馆地处热闹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受众一般分为三类:专业人群、美术爱好者、其他人群。前两类观众数量相对固定,往往注重的是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或是能从中得到本质上的启发。而第三类观众是以年轻人居多的“潜力股”,他们进入展厅往往带有好奇的心理。他们较注重展览的形式,青睐夺人眼球的展览。如果展览能让他们放慢了脚步,留下一个念想,他们就会关注,还会再来,美术推广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发生了。因此,我们在设计中需要兼顾这三方面的需求与目的,是兼顾而非迎合。
武汉美术馆作为一个“年轻的美术馆”,基本以流动类展览为主,固定陈列展览为辅。这一点正好和博物馆的展览侧重是相反的。展览的流动性意味着做一个展览实施时间紧,展览周期短,同时还需要考虑空间搭建与修复,展具的循环可利用及储存等相关问题。武汉美术馆的展览设计主要体现在对重大主题、自主策划、交流合作等类型展览的设计上,在设计对象上我们往往受到经费预算和展览档期的影响与制约。因为只有充足的经费,才能保证设计的实现;只有充足的档期,设计才会显得更有价值。
武汉美术馆总体设计思路是建立在对展览的学术价值即展览理念的理解基础上,通过作品类型确定适合的展览语境;通过学术主题确定展览视觉需要强调和表达的对象;通过展览作品结构信息,确定展览空间结构、展线长度和作品数量。具体而言,对展览策划理念的理解与转换主要体现在空间的分隔利用、空间色彩方案以及展览用光的设计、展具设计、导读系统设计等几个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联系配合塑造一个“立体”的展览空间环境,营造一个舒适、体验的观展氛围。美术馆的展览本身应该就是一件优秀的作品。
空间布局与色彩设计
展览空间的分隔与利用,需要在对展览主题和目的认识及了解后,将展览的结构单元安排到空间中,同时科学合理地设定好观众在空间上体验互动的路径。在整个工作实施的环节中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很重要。首先通过展厅的平面图手绘勾画出展览大致的空间结构,参观路线。然后通过“草图大师”软件,将草图通过在之前准备好的展厅数字“模型”上进行“搭建”。这个软件十分实用,对电脑的运行环境没有严苛的要求,可以在多个软件上相互转换,同时后期也可以做推理演示。通过展览“建模”,不用频繁往来展厅,便可通过工具容易测量获得空间距离等数据,因此,可以直观地分析、具体地论证观展路线是否流畅、过渡空间是否安全、展线上的作品与观众间的观展距离等问题,同时对后面展具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展览“建模”并非流于视觉上的形式,更多的是为后面展览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节约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空间色彩的设计不是所有的展览都需要,而是要根据展览的内容确定,在实际情况下,要考虑展墙的色彩面积与作品视觉张力的问题。在色彩的选择上,可以参考展览招贴的视觉主体色,以此营造出整体设计视觉上的统一呼应。另外,可以从作品本身出发,对于传统的纸本、油画等架上作品,可以考虑作品本身的视觉信息——提取作品中大面积使用的颜色作为环境色。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情况,如在传统作品展览中,也有展厅局部空间会使用跳跃的色彩来“破”一下空间,来突出重要作品。对于当代作品,可以根据作者的要求结合空间面积来处理。因为作品有足够的张力,因此选择需慎重。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展览色彩语境,因为空间色彩也是情感体验中重要的一环。
光与导读系统的设计
光的设计是美术馆展览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主要是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用对光。武汉美术馆灯光系统经历了一系列转换。就目前看来,LED灯的色温稳定,色彩还原度基本接近于自然下的色彩,同时照度上也避免了对作品的伤害。判断不同材质、尺幅的作品使用何种灯具、光源也很重要。如遇到墙面上展出长卷作品时,需要用到的是横向的宽光源。当整面墙出现很多框并置排布时,往往是使用洗墙灯,因为窄、中、宽光源无法均匀地照亮全部。其次是利用光做表达,随着观众对展览审美的提高,光的意义不再是以单纯的为作品呈现而存在,光可以是固定的轨道光源,也可以是定制的移动光源。经过设计后的光空间,被赋予更多的表达。
导读系统是将整个展览串起来的线。作为一般性的展览大多数美术馆形成了一套已有的模板。从展标、前言再到标签种种。这样做确实有很多便利,在展览密度高的情况下,效率提高了,还不易出错。但如果想要让这个展览做得“有意思”,就需要打破以往,得结合展览做文章。考虑一个平面到立体的转换过程。平面上需要与展览招贴相呼应、延伸到空间上需要对空间及作品本身结合,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它包括了展览主体视觉展标墙等符号设计、前言、文章、年表、后记、作品标签等文字系统的设计、公共空间、过渡空间的引导设计。武汉美术馆近年来的品牌展、策划展都做了这方面的深入尝试与实践。如“为工农兵服务——武汉老橱窗展”“我法——蒋兆和作品展”“苍山为岳——石鲁作品”“绝代风华——一部链接城市的艺术史”。另一方面设计还需要考虑空间中材料的使用和效果呈现的问题。了解利用材料的特点,根据展览的特点寻找适合的材料语言进行表达。如油画布材料适合做油画类的展览,白画布材料适合做传统水墨类的展览,PVC胶片材料适合做影像类的展览,透明膜则更适合做当代类型的作品展览等。另外,还需要研究展览的审美规律与习惯等。因此我们对使用的不同广告材质要求局部打样,对图形文字的效果、色彩差异进行输出前的调试,为视觉效果统一把好输出关。
任何一个美术馆都不希望自己的展厅设计如装修一般,伤筋动骨。但每家美术馆又都希望自己的品牌展览能够设计得有特色。这就需要在设计之初考虑周全,既需要设计又不能过度设计,同时在施工中还需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材料的环保性、作品与观众的安全性、硬件维护成本等多方面,多做几套方案,找到改变与保留的平衡点,才能完成一个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展览“创作”。
(作者 刘雄 武汉美术馆展览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