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海报
天津美术网讯 设计在当今世界里已经无处不在。在现代人通常的概念中,设计在功用上指向产品的商业包装;感官上,设计意味着现代、国际化、简洁与时尚。同时它也伴随着消费社会快速的复制、淘汰和更新。人与设计,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变得越发短暂与脆弱。
策展人刘庆元和谢安宇对设计有着迥异于常规的思考。近期他们从当代设计艺术家工作室、在地民艺复兴及乡土文化保育、材料研发与影像记录、人工智能与交互设计等领域择选出13个小组作为他们设计观念的呈现。这些小组的的工作指向已超溢出狭窄的艺术与设计领域,将视角延伸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每个小组的作品虽形态各异,但他们都深植于自己的领域多年,具有鲜明的实验性和扎实厚重的实践经验,他们的探索创新修复了人与“物”之间一种既近又远的微妙距离,呈现出“另一种设计”的可能。
华·美术馆执行馆长冯峰在开幕式上致辞(图片由华·美术馆提供)
策展人谢安宇开幕式上致辞
华·美术馆执行馆长冯峰认为,十三个小组的每一个小组的后面都有一个特别复杂和庞大的系统,都跟社会实践性关联。他们的工作是探讨一种人的生活方式和理想生存方式的可能性。
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2018年6月30日下午,“另一种设计”展览开幕式在深圳华·美术馆举办。展览由华·美术馆主办,刘庆元、谢安宇策划,分为“工作室”“营造术”“实验室”三部分。“工作室”本应是设计师或艺术家的工作空间,在工作的意境下赋予个人不一样的创造力。此次展览摒除了工作室有限度的参与方式,公开呈现艺术家和艺术组织在“设计”过程中的动态演变。“营造术”指一种面向乡村具体现实的、极具挑战性的文化实践和理念推进,当下环境复杂的乡村建设和社区营造工作正期待另一种激活的方式或过程,它是既定空间范围内的体系设计和流动工作站,而不仅是一种“营造”工作的成果。“实验室”则从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联动进行另一种设计观察,呈现创作者从自我实践中对表达的可塑性进行探索和发掘,从而实现自我推演的过程。
工作室
展览按照三个主题分布于华·美术馆三层展示空间。第一层展厅的标题为“工作室“,项目侧重于物料材质的尊重、发现、加工和再创作。
策展人刘庆元解读卢麃麃小组作品
观众进入一层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卢麃麃小组的作品。他们以“服装设计”为载体,向观众展示解读造物的工作过程和关注“剩余”的价值所在,并引导观众参与其中。
穆钧团队的项目之一“毛寺生态实验小学”
观众观看生土样本
建筑专家穆钧展示了他的团队近年来致力于生土建筑研究与实践的项目。展区以详实的文字、图表和照片介绍了马岔村民活动中心、甘肃庆阳的毛寺生态实验小学、四川会理的马鞍桥村的震后重建综合示范及村民活动中心等生土建筑项目。穆钧的团队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当地原生的生土和其他材料,以传统工艺为主导,加上新技术合理应用,在降低建筑成本同时,又切实满足了当地乡民的生活诉求。穆钧的工作方法为乡村建筑改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次展览他们还带来了中国部分地区的生土样本,向观众真切地展示了生土的原生样貌和材质美感。
策展人刘庆元解读“本土创造”作品
“本土创造”作品局部
“本土创造”户外作品
许刚和穆钧的作品遥相呼应,两个项目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均基于原生材质的研发。穆钧以科学家的方式严谨细致的调研和实施项目,而许刚则以设计师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展开创作。许刚的原创产品设计团队“本土创造”展现出对建筑废料、植物材料等进行再研发和生产的极大创想,通过大量“半成品”带来集体设计模式所延展的思考。本次展览他们在一块展台上高密度的集满了石、木加工的器具,它们具有着浑朴原始的质感和奇异的构思。后面偌大的展墙则贴满了工作照,显示了团队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胡安·奥提的作品
三位陶艺家陆斌、胡安·奥提(Juan Ortí García)和谭红宇带来自身创作领域的独特创造和造物呈现。陆斌对陶瓷材料进行技术与观念的研究并以影像的方式进行创作;谭红宇通过多年收集、整理、拜访、研究拍摄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陶艺家个案,为现当代陶瓷文化的个案研究和梳理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论和实践之道。西班牙陶艺家和产品设计师胡安·奥提,师承国际现代陶艺极简派大师恩里克·马斯特列(Enric Mestre),他有丰富的劳作经验与敏锐的日常感知,具备对材料、自然光线与形制建构的纯熟控制。本次展览他带来的多件陶瓷作品悬挂在一面展墙上,造型多圆形、圆锥形和柱形,砖红和白色为基调,光线勾勒出淡润的阴影,充溢着神秘、静谧空灵的气息。
营造术
二楼“营造术”则是以乡村为背景,积极探索另一种设计介入的可能性。这层布局以品字形结构,呈现了“景迈山项目”、“仓东计划”和“源美术馆”三个项目。
“仓东计划”村民日用品
“仓东计划”村民老照片
谭金花的“仓东计划”在广东开平低调潜行多年,仓东村民积极参与社区营造,团队与社区协作共建是这个项目最为突出之处。仓东原是一个岭南侨乡特色的荒颓小村。从2011年起,谭金花团队以一种缓慢、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式与仓东村民在这块土地上相濡以沫、共建共享。他们编写村民口述史、记录村中动植物、修复民居、碉楼、村道和祠堂、开垦菜园和草药园,并开设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发起游学计划、邀请国外学生来此学习。乡民自发参与在社区活动中,视其为生活的组成部分。据策展人刘庆元介绍,村中的每一条道路的复建,团队都会与村民协商。该项目在2015年获颁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本次展览呈现了仓东村民的老照片、日用品和仓东谢氏族谱研究。
陈晓阳的“角柜计划”
艺术家陈晓阳在讲解“角柜计划”
陈晓阳和银坎保的“源美术馆”是以广东从化乐明村在地艺术创作和交流互助的方式,分享自然美学与文化再生之路,以乡村公益艺术项目深化“乡村美术馆”概念。陈晓阳既是雕塑家也是一位人类学博士。她的社区项目经常以艺术家的敏锐直觉作为开端,以人类学严谨的学术方法探究梳理,以展览、人文教育的形式使城乡居民相互受益。本次展览陈晓阳团队展示了五个美丽复古的手工角柜,“角柜计划“最初是陈晓阳发现了村中黄婆婆家遗弃的的角柜,陈晓阳以此为线索,展开了关于角柜的研究计划,接下来她复制了角柜原型,邀请艺术家以此来创作,并发起了木工工坊活动,加强城乡居民的文化互动。
“景迈山项目”展区入口处 (摄影:朱锐)
“景迈山”展区现场图 (摄影:朱锐)
“景迈山”展区现场图 (摄影:朱锐)
左靖工作室的景迈山项目是本次展览展示面积最大,形态最为丰富的展区。左靖长期坚持对在地文脉和民艺日常进行持续、严谨的梳理和呈现。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左靖工作室受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的委托,为景迈山及其范围内多个传统村落进行乡土文化梳理、展陈利用等工作。云南景迈山有着世界上年代最久、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千百年来,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和汉族五族共居于此。在近两年时间,左靖工作室以“服务社区、地域印记、联结城乡”的工作原则,详尽梳理了景迈山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邀请艺术家创作,举办展览,对部分民居进行了合理改建,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赞誉。
布朗族人生活用品绘本(局部)
此次景迈山展区以另一种背景、概况、日常、茶林、人与物、建造、作品、经济研究与包装设计和拾遗等九个单元,以绘本、摄影、视频、图解等视觉形式向城市观众全方位呈现了景迈山地区的风物、历史、艺术与乡建成果。展览亮点纷呈,其中插画家依据景迈山地区布朗族人使用的日常用品、古茶林植物、茶的日常应用的绘本占据了大面积展墙。据左靖介绍,此次布朗族日常用品的绘制方式,受到了日本今和次郎的考现学的启发。这些生动而详实的展示方式堪称乡土教材,曾在布朗族的村庄展示,当地布朗族人非常喜爱。
景迈山布朗族民居的室内改造 设计:张一成 摄影:张鑫
旧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是左靖对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次展览中也呈现了芒景布朗族传统民居的改造方案。改造方案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又加入了防火、保暖、防虫等功能,使传统民居更为宜居。
景迈山展示中心建筑模型 (摄影:朱锐)
在展区的一隅,一块长宽各1.8米的模型展台赚足了观众的视线。这是依据建筑师梁井宇设计的景迈山展示中心建筑原型等比缩小的木制模型,制作精致细腻。景迈山展示中心位于景迈山芒景村,建筑师采取当地民居的两层木结构歇山顶房屋样式,使用当地的建材和工艺,并与周围山林和其他民居相协调。展示中心将于明年落成,届时这里将成为景迈山地区的文化艺术和公共活动展示中心。
八块展台展示村民日用品 (摄影:朱锐)
村民个人生活用品 (摄影:朱锐)
观众驻足观看村民日用品
场地中八块展台摆满了八位当地村民个人的日常物品。这些物品既有传统的竹烟筒、佛教器物、酿酒工具、民族服饰,同时并存着塑料水瓶,kindle,智能手机和时尚杂志。观众不仅能最近距离触摸到村民最真切的生活细节,同时也能感受到古老乡村在新与旧演进中的微妙变化。
“景迈山项目”艺术家创作展区 (摄影:朱锐)
“波叶落家歌游古茶园”视频摄制:张红片长:25min创作时间:2018年
展区还展示了冯芷茵、龚慧何崇岳、姜山、李国胜、骆丹、慕辰、榆木、赵玉、朱锐等艺术家的摄影、小说、影像等形式的记录和创作。艺术家以各自独特,充满想象力的视角重新审视景迈山区域中各民族的生活语境,为观众提供了更大的观看视野和想象空间。
实验室
“亚实验室”的作品
抑民的手绘图(局部)
“卖力工房”的作品
三楼“实验室”部分是充满多元性和前沿性的各领域碰撞。亚实验室作为一个数字创意技术实验室,不仅具有文化研究意识,还立足于持续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创意技术文化、心理、美学特征,通过技术对互联网趋势的前瞻性应用,创作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数字内容。用身体语言表演“看”世界的二高(何其沃)工作室一直在积极寻觅自我生产的道路,从舞蹈概念本身、参与者与舞蹈的关系、个体经验对创作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反思、试验和拓展,形成了强烈的自我特色。抑民的手绘图及影像作品极为精密,更像是生物学机械学的平面图纸,一直沉浸在自我“业余化状态”中进行实践的仰民在创作中体现了跨学科的特点,呈现出一种带有实验性设计的“治学状态”,作品的极端理性和作者言明的“业余”也构成了某种奇妙的张力;“卖力工房”是一个青年工作小组。他们以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和游击的状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斡旋,他们尝试各种材料,不拒绝任何角色,在日常性中保持实践与表达。本次他们带来的作品更像一个乐高玩具现场。他们将木具裁剪成如卡通拼图的人物造型,充满了浪漫轻松的游戏精神。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