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师承李翔打下坚实基本功
画家柴博森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李翔(右)与柴博森在一起。
作品《耕耘希望》
[天津美术网]:您师承李翔,您从老师的绘画中吸取到什么营养和精华呢?
[柴博森]:我参与他的清华班,还有首都师大的班,出去写生也好,一起创作也好,我就发现他在教学上打破了一定的常规,一般传统教学是给一个课程表,头一季度学什么,第二季度学什么,他就把这个课程表打破了,前两三个月就是写书法和读书,看似和美术高研班不相关,实际上恰恰利用这种方式打破以往的教学经验,因为参加这个高研班的人都是各地方的美协主席、理事等,都是小有成就的,你还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去教的话,就比较浪费时间和精力了,所以必须从理念上改变教学方式来引导他们。举个具体例子,有一次我在外面参加创作,画房子的瓦,旁边有个老师,很热心的过来和我说,这个瓦不能这样画,然后做了几个示范,画的也很精道,但是我心里觉得如果按照他这种教学方法,试想从古至今一脉相传的话,那么就会形成千人一面的画风了。李老师在教学上就有自己的方式,比如我在画树时,李老师就说了几句话,就是心中要有树,要画出树的精神来,抓住树的特点,用你的技法去发挥、去诠释和演绎,最后画出来的感觉肯定是不同的,这就是李老师教学的特点,他有一种即兴发挥的观念,把对学生的教学当作和朋友的交流,而且非常鼓励读书、写诗,我们一起出去写生,那都是满负荷量的,他虽然是中年,身体也不是很结实硬朗,看似瘦弱,但是在写生时却迸发出了无限的精力,早晨天一亮就起来出发选景,而且是徒步行走,到了中午让农家院送饭到写生地,就上一瓶矿泉水,从早晨一直画到天黑,晚上回到住宿找一间屋子把白天大家画的画集中起来,或点评,或互评,谈心得。而且李翔老师还要求学员们创作诗歌和评诗,有的人开始作的诗歌水平有限,但是经过半个月以后,通过对其他人诗歌的研究,唤醒了自己创作上的激情和灵感,明显的进步了很多,这就是一种锻炼。有时候搞人物写生,请一些当地的老农当模特,画静物的时候就从地里拾一些高粱秆,还有破旧的水桶和板凳什么的,五六人一组,分成四个组来画,画之前告诉学员别着急黑白灰关系,用三天的时间钩外形,注重每一个细节的表现,然后再去找关系,不能找一点关系就画一点,那样到后来的话就弥补不过来了,所以说这种创造就为深入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不是说把关系画好了就是一副素描作品了,你得画出那种质感来,玉米叶就得画出那种枯黄的感觉来,这才叫好的素描。2002年的时候,李老师带着全军创作室,中国画艺委会的人员到昌平重新回炉学习造型,一天十二个小时,刚开始大家都硬着头皮去画,但是画了一个多星期后开始上瘾,轰都轰不走,经过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后,大家的造型能力都有了很高的提升,这种基本功的训练影响了今后作品的创作。
作品《古堡春色》
作品《古木参差》
作品《古树人家》
作品《古树犹健》
作品《古寺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