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后的画面会更加丰富
著名画家闫勇做客天津美术网
左起:陈之海、张养峰、闫勇、李大章在天津美术网
闫勇与导师尹沧海在画展上
[天津美术网]:您的花鸟画得益于任伯年、王雪涛诸公良多,为什么喜好表达这种小写意精神,是性情使然么?
[闫勇]:选择工笔还是写意,画大写意还是小写意,是画家对艺术表现方法和形式的取舍问题,我认为跟他们的个性有很大关系。有的人生性豪放,让他画特别精致的东西,可能就不会那么尽精微,但是一个性格特别细腻的人,让他去画大写意,作品的格局在致广大上就要逊色几分。就我个人的情况而言,我早期画过一段时间的工笔,但我眼睛不好,长时间的盯视对我的视力有影响,所以我还是比较喜欢小写意的形式,它比较中庸一些,既不像大写意那样激烈、大而化之,但是也不像工笔画那样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纤毫毕现,算是两者取其中吧。我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包括我的性格,还是比较适合向这方面发展,包括我这几位导师,像范曾先生、杜滋龄先生、陈玉圃先生,他们的作品也是属于小写意的范畴,小写意也能够被大部分人所接受。
闫勇作品
闫勇作品
闫勇作品
[天津美术网]:您的孔雀作品多以赭墨为主,纵横大气,审美取向不同于其他画家,您是如何形成这种画风的?
[闫勇]:我上大学期间就临摹过八大山人的作品,当时就以赭墨为主,为什么把赭石这个颜色加进去呢?赭石是偏暖的颜色,而墨的色调本身是偏冷的,两者相互补充一下,画面效果就非常好。中国传统绘画里,有一种山水画叫浅绛山水,它实际上用的颜色并不多,就是赭石,赭石自身也有一定的层次,有淡赭、浓赭之分,这两者中间还有一个色调,将这三种色调巧妙地统一起来,画面就非常雅致、非常漂亮,冷暖关系搭配起来也别具一格。临摹过八大山人之后,我又借鉴了陈玉圃先生的孔雀画法,陈先生的孔雀也是用禇墨来完成,非常美。后来我在中国美术馆看过南京哈家高德新的展览,感觉非常震撼,所以后来的创作,也多少借鉴了他的方法。每个人在艺术的学习过程中,都会从前辈那里获取经验和方法,并在艺术实践和理念上多多少少地受到他们影响,例如天津的著名画家李孝萱先生,他的书法就是学八大山人,这些学习过程中的痕迹在以后的创作中就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闫勇作品
闫勇作品:《得胜图》
闫勇作品:《得鱼图》
[天津美术网]:您的绘画不是单一创作一种题材或者类别,而是多元化的,这种丰富的表现方式对您的绘画创作有哪些帮助?
[闫勇]:有句老话叫艺不压身,东西学得越多越好,古人也讲,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如果用这种标准要求一个画家,可能有点过分,但是,作为一个画家,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何乐不为?在中国绘画的题材上,山水也好,人物也好,花鸟也好,通过了解、学习和创新,把它们整合起来也未尝不是个好主意,而且中国历史上全才型的画家人才辈出,唐代的吴道子能画人物和山水,宋代的李唐、马远也是全才,明代的唐伯虎是一个有文人气质的专职画家,而且他也是一个全才,他的山水花鸟人物都非常棒。近代的人物,比如张大千,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他都很擅长,徐悲鸿、齐白石也是全才,徐悲鸿不只擅长中国画,油画作品也是大师级。大家都知道徐悲鸿画马,其实他的人物画也独树一帜,而且他西画的底子非常深厚,所以他也算全才型的画家。再比如任伯年,他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才,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都非常出色,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而且不同的题材画法融会贯通后画面会更加的丰富。
闫勇作品:《空山雨后》
闫勇作品:《林泉高致》
闫勇作品:《林泉寻道图》
闫勇作品:《暮香深惹玉堂风》
闫勇作品:《紫气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