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是寻找灵感发掘感悟的手段
著名画家吕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画家吕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
吕少英在日本的《迹与魂》中国绘画展上
[天津美术网]:与山水、人物等其他题材相比,花鸟画的构图相对比较单一,因此画好花鸟画,造型能力至关重要,您是如何去解决造型这个问题的?
[吕少英]:我觉得造型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要解决造型的问题,首先,得有大量的阅读量,我平时就喜欢翻一些画册,看画我会首先看它的构图,遇到比较好的构图,我会随时记下来。这样的构图积累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会知道哪种构图是脱俗的,哪些一看就是泛泛的、大众的,画起画来自然也就能得心应手。另外,我觉得还是应该多涉猎其他的艺术门类,比如西方绘画、日本画,我感觉西方绘画特别是西方的现当代绘画,包括一些西方的艺术设计形式的构图,它们的构思都非常巧妙,提炼出画面中的点线面也非常有形式感,这些绘画形式常常都会对我有很多启示。我在学校做教学工作,我周围的同事也大多是做艺术的,他们有的是画油画的,有的是搞当代水墨的,有的是做设计的,涉及艺术的各个领域,但是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互相之间并没有太多的隔阂。通过艺术圈朋友日常交往的真切感受,让我体会到:其实各门类的艺术是相通的,艺术走到最后,走到制高点,它是共通的,都以美为共同的诉求。这种美,既是表象的美,又有内在的美,特别是内在的美,更是不同艺术门类对话的基础,例如有人看到马蒂斯的作品觉得太荒诞、太离奇,有的人看到毕加索的作品,就会觉得太离谱了,太匪夷所思了,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这些作品的内在美。中西方艺术的制高点是相通的,无论是素描、色彩还是油画、国画、设计,它们的基本艺术规律是相通的,都可以把它提升到点线面的高度,概括为一种大的美、内在本质的美。从寻求大美的角度去涉猎、研读中西方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就能很好地提高构图意识、造型意识乃至对绘画的认识。其次,写生也是提高造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一个画家,应该了解物情、物理,写生的过程就是探索物象的过程,画家通过写生研究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结构、形态等等,画牡丹,如果连牡丹叶子的三叉九顶都不懂,就会贻笑大方,如果画猫画得像老虎,肯定就是写生能力没过关。写生是面对真正活生生的生命,而不是面对照相机里的图像,写生是寻找灵感,发掘内心感悟的一个手段,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写生时,有时用画速写的形式来表现物象,因为速写,不只是写生的一种训练手段,还能够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来提炼画面的构成形式,把整个画面通过小篇幅速写的形式提升到点线面的整体布局来看,就能更宏观地把握画面。同时画速写也是画家的基本功,评判一个人是不是专业,有一个专业标准,这个专业标准就是基本功,作为画家,就得有基本的绘画功底,基本功实际上就是多年的绘画经验和技巧积累而成的。素描和色彩的练习是训练基本的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的手段,是学画的最起码的基本功,造型能力是基础,只有下苦功夫去提高,没有别的捷径可走。现在有很多学国画的初学者,他们常常问我学国画能不能跨过素描、色彩这一关,甚至可不可以不学素描、色彩,我告诉他们可以不用学素描色彩,但是造型的基本功也需要通过速写、线描等手段补回来,如果学了素描色彩,那些功夫也不会白费,不要认为学了色彩素描对国画就是没有用的,荒废的。实际上,有了素描色彩练就的造型能力,拿来画杯子、花、人都可以,素描色彩和速写线描起的作用是殊途同归的。
吕少英作品:《芙蓉出水》
吕少英作品:《归》
吕少英作品:《红冠》
[天津美术网]:您现在的创作基本上是以工笔画为主,那么您还画写意作品吗?
[吕少英]:画,现在我基本上是工写兼修,二者都没有偏废。写意画主要就是画一些没骨性质的小写意花鸟画。前面我也谈到过,写意画表现的是一个人内在的涵养,更多的与画家的体悟有关。在博大精深的中国画面前,我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涵养和体悟还很不够,我希望通过工笔画去触摸中国绘画的本真,通过写意画适当的把自己的胸怀放得大一些、放得广一点,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的工笔画显得那么板滞,给人流俗的印象。我在创作的实践过程中,适当地把写意的技法糅合到工笔里面,有意无意间,会闪耀出很多新鲜的火花来,给我一些新的启示,发现一些新的技法,让我感觉眼前一亮。对于写意画,我也在不停锤炼自己的技艺,我带着工笔画学习的对物象的生命本质和情态的体悟去画写意,胸中的涵养丰沛了很多,也比较容易得心应手,下笔更加流畅自如,真正体会到了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真味——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画写意如果连物象最基本的形都把握不好,或者概念化地去画形象,就容易画得流俗,而且也有欺世之嫌。
吕少英小品
吕少英小品
吕少英作品:《紫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