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辈的艺术思想中提升自己的心

著名画家吕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

连云港市第三届工笔画展(左起刘树允、吕少英、周雪)

与画家江宏伟合影
[天津美术网]:你对中国当代花鸟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看法如何?有什么自己的观点?
[吕少英]:创新应该是中国画寻求发展的永恒话题,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绘画始终是要创新的,它不可能停滞不前。我们不可能一味地去模仿,重蹈别人的旧辙去抄袭西方或日本,也都是不可能的。中国画本来就有自己独特的面目,我们要有自己的发展方向。中国画的发展在当前呈现出一个多元并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是很可喜的。就我个人的艺术创作而言,我觉得坚持自己的思路和方向最为重要,这种思路和方向的形成来源于浸润传统多年给予我的滋养,在里面沉迷了多年,我更想顺着传统这个线索进一步地去深挖,去开拓创新。通过在何家英老师工作室和首都师范大学的进修,加上自己对绘画的不断理解,使我心中的方向越来越清晰起来,越来越想进行绘画本质的探讨。我感觉工笔,它不仅仅是一种绘画的表现形式,它更多的是一种工艺,这种“艺”包含比较广阔的范畴,是技术性的,也是艺术性的。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谈到工笔画的创新,从技法层面上说,在新的时代视野中,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工笔画那种层层渲染的模式,必须要有突破和发展。

吕少英作品:《冷香》

吕少英作品:《藕塘深处》

吕少英作品:《绮云》
[天津美术网]:我们观察,你的画除了体现传统绘画风格之外,还很注重色彩的应用,这块你是怎样把握的?
2013年,我出了两本工笔画方面的教材,《工笔荷花》和《工笔牡丹》,这两本书里的技法有的用到了现代重彩的手法,有些用的是现代水墨画的技法,这些技法都是在传统工笔技法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在技法创新的问题上,我觉得只要是符合中国的审美理念的,怎么创新都不为过,毕竟绘画的本质在于意,而不在于技。通过这两本书的编绘工作,也是我认识到自己对传统和先辈的学习吸收还不够,需要继续深挖传统的精髓,不仅要把他们学的完全到位,而且要他们的精髓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语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还想把目光放得更宽一些、更远一些,再继续深入地学习西方绘画、日本绘画。2013年8月,我在日本做展览,展览期间,我参观了一些日本的美术馆,看到了加山又造、东山魁夷、高山辰雄等日本名家的原作,让我感触颇深:同是重彩技法,日本的用色跟中国的用色就不一样,在日本的传统绘画中,我们还能够看到中国画的影响,但是随着创新和发展的推进,日本画又吸收了很多西方绘画的技法,尽管它广受博取,但日本画没有改变自身的民族性。特别是近现代的日本画,它的民族性表现得更为强烈:画面感觉很平面,但是又很绚烂,很多彩,层次繁多;它的技法,既不是西方的点彩式粗放的笔法,也没有后现代艺术的离奇;它不是豪放的,有着趋静的美感,但是画面里又有一种豪放随意的感觉,远看是东方的、朦朦的整体,没有西式的强烈色彩刺激和视觉冲击力,但他的技法是西方的,完全吸收了西方色彩理论的精华,特别是加山又造的作品,他把西方现代绘画的色彩运用得非常纯熟,色调有种印象派的感觉,但是他的画面却非常具有东方的美感。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又想起了学习日本画比较成功的一个中国人——陈之佛,我也曾对陈之佛做过专门研究,他的绘画把日本画的色彩直接拿过来和中国画结合起来,他把日本的图案式类似于平面构成设计的色彩运用到自己的画面里,与中国的图式和笔墨结合起来,整个画面远看很完整,近看又很精微。我觉得陈之佛是学习日本画很成功的一个案例,也是值得我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就精神的维度而言,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欠缺,需要进一步地广泛阅读,不断地去跟前辈们学习探讨,聆听他们的艺术思想,感悟他们的艺术故事,从他们的艺术思想当中去提升自己的心。同时,我还要加大力度去写生自然,面对真切的生命,体悟“天人合一”的心境,而不是在城市的喧闹中对着图片摹写,我还要去追索内心的安静,力求静雅,把自己的心进一步地沉静下来,去探求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它们本真的、自然的灵性,去感悟生命的四季中春暖、夏荫、秋凉、冬雪的诗情画意。
[天津美术网]:非常感谢吕少英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吕少英]:谢谢!

吕少英作品:《望乡》

吕少英作品:《熏风》

吕少英作品:《艳重》

吕少英作品:《夜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