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陈栋琨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陈栋琨,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简介:陈栋琨,又名陈彦霖,字石斋,伯柔、雨润。1950年于天津。自幼秉承其父著名词人、昆曲专家陈机峰先生的教诲,学文习书,以唐楷为基础,广涉汉魏碑版墓志数十种,并涉及篆简行草等,犹喜书尺余大字。书法风格追求酣辣、灵动、雄浑、峻厚。曾问艺于津门书坛李鹤年、龚望、余明善诸名家,形成了他稳健凝重的楷书风格。1983年获天津市首届青年书法大赛一等奖;1984年获天津市第一届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1987年获天津市职工书法大赛一等奖;1985年加入天津市书法家协会;1987年列入《中国书法家人名辞典》;作品曾在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刊物发表;天津青年报有专版刊登;曾参加中日书法联展及全国职工书法展等。近十几年来多从事于书法教学工作。
陈栋琨正在创作
找出碑帖的“根”在哪里
[天津美术网]:欢迎天津市著名书法家陈栋琨做客天津美术网。
陈老师,您的父亲陈机峰先生是著名词人和昆曲专家,您是怎么走上书法创作这条艺术道路的?
[陈栋琨]:我自少年时代起,就和家中的兄弟姐妹们共同接受父亲的教诲,耳濡目染学习诗词歌赋,同时也接触书画篆刻。我痴恋书法,父亲并不刻意支持,也从未亲自点拨或者代为引荐名师,他甚至一度不主张我学习书法,反而劝我多念一些书。真正触动我喜欢上书法,是我9岁上小学三年级那年发生的一件小事,当时学校刚开了书法课。一次课上,书法老师教了一个最基本的“工”字写法,随后就让我来写这个“工”字。我自小只看见过小楷誊抄的各种宗卷,并没有见过真正的米字格,于是,我就把“工”字写在了米字格的一个“角”上。老师拿起我写的字,说道:“这位同学写得还行,就是把字写角上了。”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立刻哄堂大笑,老师的话和同学们的笑让我自觉丢丑,特别不好意思。就在那时,我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好好上课,一定好好学,不仅要写得合格,更要写得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叹服。我就这样喜欢上了书法。
陈栋琨书法作品
陈栋琨书法作品
陈栋琨书法作品
陈栋琨书法作品
[天津美术网]:您还曾学艺于李鹤年、龚望、余明善等诸位名家,他们对您的书法学习有什么影响?
[陈栋琨]:我初中是在天津26中上的,余明善先生是我的历史老师。我们几个爱好书法的同学在26中组织了一个书法小组,我们写完字就让余先生指点。我当时写的是柳体和欧体,但说心里话,我特别喜欢余先生写的魏碑。余先生对我挺器重,借给我很多碑帖,后来他还一点点地告诉我该买哪些帖。那时劝业场二楼的天祥有个古籍书店,我们几个同学每逢放学,都要到古籍书店去看看碑帖,就这样买了不少碑帖和拓片,但是后来文革当中,这些都成为了“四旧”。
余明善先生为人耿直,默守儒道,对艺术执着,同学们对他非常敬佩。余先生经常跟我说,写字不管学谁,也不论是写哪个碑帖,得看看它的姥姥家是谁,就是要看写的碑帖,它的根在哪,要追根溯源,得找出这个碑帖它最根本的“根”在哪里。跟老先生们学书法,不只是学他们的字和写法,还应该学习他们的为人。说到余明善先生的为人,我们26中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余先生对自己的母亲非常孝顺,他曾经为给他母亲治病割过自己的一块皮,这种事亲至孝的行为,大家非常敬重。
我从小就是个能坚持信念的人,,我跟同学去古籍书店买字帖,都是偷偷省下早点钱。字帖买回家,我不断地练习,写得很枯燥,但是我坐得住,也练得下去,这种坚持苦练的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学无止境”,就是要不断追求,不能停下来,但是应该在追求的过程中常常用脑子去“想一想”。
陈栋琨书法作品
陈栋琨书法作品
陈栋琨书法作品
陈栋琨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