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才能写出好作品
著名书法家陈栋琨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书法家陈栋琨做客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网]:您学习、研究、创作书法很多年了,您的书法创作过程中,最在意的是什么?
[陈栋琨]:我最在意的还是传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脱离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发挥。一幅好的作品,从大的方面来说,应该有气象,整体上宏伟、大气磅礴,放开胆子去写;从小的方面说,应该有气息;从笔法上来说,应该注重笔画的连贯性,笔画之间有非常微妙的连贯关系。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这些方面都应该加以重视,特别是气息方面,或者从笔画的变化方面特别注意。
我喜欢浏览古人的碑帖,一边欣赏,一边琢磨,慢慢地琢磨出了一条磨砺书法功力的道路。我总觉得世间万物都是大同小异的,具体到书法这个艺术门类,虽然各家各派有所区别,但是也一定有其共性,一定有古人研究出的、最精髓的艺术特征。想要在这门艺术中学出点名堂来,不妨就从古人笔法的共性入手。
陈栋琨书法作品
陈栋琨书法作品
陈栋琨书法作品
陈栋琨书法作品
我观察字帖,最关注的就是“字是怎么写出来的”,着力于研究“书法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随着对书法艺术认识的提高,我越来越感觉到我童年时代对于音乐、诗词、戏曲、美术的练习,似乎最终都是为了要在书法研究中验证自己“求同存异”的理论,所有艺术形式百川入海,最终都秉承了相似的规律。“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欲上先下,欲左先右……”就像古典戏曲舞台上的人物,无论起行、转身都要先做一个反动作一样,书法也是一门回旋辗转的艺术。不管多小的笔画,都可以做一个反向的动作,这样落笔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我们去琢磨古人的字,有些东西是模仿不来的,只有站在创作者的立场上去思考——当年他是怎么写的?其实共性就在于这种“欲速则不达”的艺术追求。学古人的艺术风格是皮毛,领悟古人的运笔方式才是学到了书法的根本。
这样的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少人在初学书法时都跟着基础字帖一笔一画地写,却始终难以掌握其中的精髓奥妙;多少书法练习者喜欢追求创作过程的赏心悦目,而舍弃了这些看似“累赘”的运笔方法,还洋洋得意自认为超越了基本功的阶段。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艺术流派的差异其实只是那么一点点。运笔方法和古人相同,就是大同,每个人的写字风格,不过是小异而已。追求艺术本身应该是求大同舍小异的。至于风格流派、艺术面貌,应该顺其自然,行得通是个人的本事,行不通不过是个人的运气差点罢了。
[天津美术网]:最近您创作了哪些新的书法作品?
[陈栋琨]:最近一段时间,我写得比较多的是草书和小楷,小楷写的是常见的《金刚经》、《道德经》之类作品。从书法的角度讲,最难的是草书,因为写草书特别需要激情,但是即便如此,也应该在松弛的心态下写,写的时候也一定要有节奏感,写作者应该品性淡雅,但是写出来的字必须“秀而不媚”,秀丽的同时也有阳刚之气。
[天津美术网]:感谢陈栋琨先生接受我们的访谈,下次再见!
[陈栋琨]:再见!
陈栋琨书法作品
陈栋琨书法作品
陈栋琨书法作品
陈栋琨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