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贡献在于规范了中国草书
叶迪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叶迪生在观看马寒松画青花瓷
叶迪生在观看马寒松画青花瓷
[天津美术网]:您怎么看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叶迪生]:西晋结束,到了东晋,代表人物就是王羲之,王羲之被后世尊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刚开始学的是他姨母卫夫人,卫夫人学的汉末的蔡邕,蔡邕的“飞白体”写得非常好,蔡邕培养了他的女儿蔡文姬,蔡文姬被匈奴掳去,后来作了《胡笳十八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延续和流传。蔡文姬的丈夫叫卫仲道,卫仲道的族兄就是卫觊,从卫觊到卫瓘、卫恒、卫夫人,卫氏是书法世家,世代都是书法家。王羲之写得最好的,一是行书,一是草书,《十七帖》是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两字,所以得名,内容是王羲之所写的尺牍,即日常来往的信件。到了王羲之的时代,草书就比较规范了,他的《十七帖》就是代表,比如草书的上下左右中间结构应该怎样,王羲之把大体的规矩给定下来了,同时他通过《兰亭序》也把行书推向极致境界。
叶迪生书法作品:秦观词《好事近·梦中作》
叶迪生书法作品:苏轼《前赤壁赋》
叶迪生书法作品:唐诗一首《杂诗》
卫夫人给王羲之做了书法上的启蒙,从东晋到北朝,王羲之向北方游览,他看到了李斯、钟繇、蔡邕这些书法家写的碑体,王羲之感觉到,这才是中国书法的正统,于是他又吸取了他们的书法精华。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羲之在书法史享有如此高的地位,谁是背后的“推手”呢?有两个人,一个是南北朝的梁武帝萧衍,当时有许多的争论,甚至有人说王献之写得比王羲之好,儿子比父亲强,梁武帝和他的宰相陶弘景不断地推崇王羲之,说王羲之的书法是最好的,他们这么一推,天下人就都知道王羲之的书法是最好的了。到了唐朝,唐太宗特别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他把王羲之的所有的书法全都收归己有,所以王羲之没有真迹流传下来。唐太宗本人是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书法皇帝”,他的大臣们有很多都是有名的书法家,像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陆柬之等,唐太宗就要他的大臣们宣传王羲之,还让大臣们临摹王羲之,所以现在所有传下来的王羲之书法,都是后人摹写或者临写的,比如像褚遂良他们,或者是“双钩”的,摹写比临写要写得更像。唐太宗临死前,下令将王羲之的所有书法为他陪葬,所以真正的王羲之真迹已经没有了,但是唐太宗的大臣们很多临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被保存下来了,所以王羲之的书法是这样传下来的。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有三大行书,一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一是苏东坡的《寒食帖》,一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从专业的角度,书法家对这三大行书有很多评价和议论,以他们的专业眼光,这三大行书可能都不错,在艺术上各有所长,但是一般的普通大众,很多人并不是书法家,也缺乏专业的书法修养,但是他们人人都有审美能力,看了这三大行书,他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人会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比苏东坡的《寒食帖》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要好,因为王羲之将书法的妍美发扬到得恰到好处,谁都说王羲之写得好。王羲之对行书的贡献很大,谁看到王羲之的书法都想临摹。
另外一点,中国草书自张芝发展到王羲之,在王羲之的《十七帖》里有了最完整的规范,在我们看来,草书最规范的是王羲之的《十七帖》,所以我们现代人学习草书,就得从王羲之的《十七帖》开始。草书在临摹的过程中不能和原帖一模一样,只能看大致,通过不断地悟去体会。写楷书就跟照相一样,坐在那里一笔一划地写出来,就像画素描一样,行书就像一个人在走动,草书用完全照原帖临摹的方式就不行了,因为草书有书写者的性情和他写书法时的感情在里面,就像一个人在跑动一样,要把他跑动的情态画出来,就比较难了,只能通过领悟去抓住他的动态,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写,如果一笔一划地照原帖写,是不行的。
有两个人对草书的规范贡献很大,古代的是王羲之,现代的是于右任。草书如果写得很乱,那么就谁也看不懂,即便是写草书,也得让别人看得懂,所以要不断地临摹王羲之的《十七帖》,比如里面的字和符号是怎么变的,一定要弄清楚。王羲之的草书现在看来不是很夸张,但是很规范,需要反反复复地临摹,我们临摹的时候,不能完全照抄,写得比较熟练之后,就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开始跟王羲之的《十七帖》不太一样了,王羲之的是比较正规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一样呢?因为我读过了王羲之之后的书法家写的草书,比如怀素、张旭、唐太宗、孙过庭,在看的过程中,不断地去领悟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从他们各人不同的风格当中,不断地去体会、体验,然后吸收到我的书法中来。写草书要有章法,让人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草书,但它毕竟是艺术,艺术品就像一朵花一样,植物学家看到一朵花,就会分析它是什么花,什么结构什么产地,需要什么样的生长环境,普通人看到一朵花,他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会觉得很喜欢。艺术品不能只让专业的人喜欢,别的人都不喜欢,那这样的艺术品就无法流传下去,艺术品应该让人人都能欣赏,就像那句话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作品好不好,看一看,自然就知道。但是也要能让专业的人欣赏,不能违反专业性,但是艺术品有创作者的性格在里面不断地表现出来。
叶迪生书法作品:王昌龄诗《出塞》
叶迪生书法作品:王昌龄诗《从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