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要窥全貌 碑帖要结合
著名书法家王承尧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书法家王承尧做客天津美术网
王承尧和夫人在天津美术网
王承尧和吕立在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网]:为什么您的书法从楷书、行书为代表的帖学入手,进而研学北魏墓志?魏碑对您的书法影响有多大?
[王承尧]:就我个人的书法学习经历来说,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我学的是唐楷。学唐楷,最难的是用笔和结构,唐楷写到一定程度以后,我就开始感觉到,唐楷有些不足的地方,它比较程式化,在表达情感或者在自然表达上,不如魏碑来得自然。于是,我就又下了大力气写魏碑,从楷书角度来学习魏碑,起初我也入不了门,而且用唐楷的笔法来写魏碑,自然就不伦不类,因为这样没有进入到艺术的规律中去。后来,我就换一种思路,先从魏碑当中的方笔入手,比如像《张猛龙碑》、《元绪墓志》这一类魏碑的方笔比较多,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基本上掌握了方笔,特别是那种具有金石味道的起笔、方折中的雄劲刚强的味道,我也基本上掌握了。
魏碑内容极其丰富,可分为四大类:一是造像,二是碑刻,三是摩崖,四是墓志,《张猛龙碑》属于碑刻。“摩崖”就是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原刻于江苏镇江焦山西麓栈道摩崖之上的《瘗鹤铭》就是大字摩崖的经典之一,被称为“大字之祖”。《瘗鹤铭》是古人为葬鹤而撰写的一篇铭文,是中国古代书法篆隶向楷书过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历代学书的人对它赞誉不断,认为它达到了楷书字体的最高境界,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具有坐标意义。《瘗鹤铭》还与汉中《石门铭》被古人称之为“南北二铭”,其笔势之磅礴令人陶醉。摩崖类的魏碑,它们斑驳在大自然当中,历经时间和风雨洗礼,沧桑感十足,给人独特的艺术美,非常有吸引力。
王承尧书法作品
王承尧印章作品
王承尧书法作品
王承尧书法作品
王承尧书法作品
我既然写魏碑,就一定要把魏碑的情况都掌握了,攻克了“方笔”之后,我又下功夫写了《瘗鹤铭》等圆笔的魏碑。大体上经过了十年左右时间的练习,有了“方笔”与“圆笔”的双重锤炼,我写出来的字又方又圆,基本能体现魏碑整体的风貌。作为一件艺术品,它在矛盾中才能融合成一个整体,“又方又圆”和《易经》中“阴阳”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一个道理。后来,我发现在魏碑中,还有一些带有行书味道的作品,比如像《元鉴墓志》,它很多地方书写性很强,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但是它基本上又属于魏碑的体系。对《元鉴墓志》的学习,对于我的行草书和行楷的书写,都起了一定作用,它们提示我:不能把字写得太呆板了,要写活了,让每个字都动起来,赋予它们生命。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魏碑的真正面貌。如果对魏碑有全面的了解,就会知道,魏碑不仅有刚健、挺拔,金石味道浓郁的内容,也有清丽、灵动的内容。
对于行书,我还是以帖学为主,因为魏碑当中,很少有行草书的内容。我跟况老师学习的时候,行书主要是学“二王”和颜真卿,草书学的是孙过庭的《书谱》、《十七帖》,这些都属于帖学的内容。通过帖学的学习,我吸收了行书的灵动、优美和很自然的表达。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在他们的时代是比较洒脱的,改革了当时书法的面貌,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语言,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写行书也是必修课,颜真卿的行书在继承王羲之行书的基础上,在线条的锤炼、在扬弃“篆籀”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就这样,我又下了十来年的功夫学习行书和草书,真正地把握了书法的线条和艺术表现力。我这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写魏碑和楷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写行书草书,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写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小楷、汉简、章草等等,是一个碑帖结合的过程。
王承尧书法作品
王承尧书法作品
王承尧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