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风格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著名书画家丁忠兵做客天津美术网
丁忠兵在天津美术网
丁忠兵与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汪天行、主席刘华、鹰潭市委宣传部长周世敏、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陈特明
丁忠兵与鹰潭市委书记陈兴超、原市长钟志生(现九江市市长)
[天津美术网]:您的作品大气疏朗、不拘一格,极具视觉冲击力,这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丁忠兵]:每个人表现艺术的手法不一样,我也没有刻意去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果一味地追求某一种风格,它可能离你更远。艺术的风格或者艺术的表现手法,它是慢慢形成的,不是一天两天练成或者求之即来的,也没有捷径可走。艺术风格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的画面风格只是我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我自己的风格还没有最终定下来,我现在就是比较随心地画,没有说一定要画成怎样。
[天津美术网]:您现在的中国画创作主要关注一些什么题材呢?
[丁忠兵]:我的国画现在以山水为主,人物、花鸟也都画。
[天津美术网]:您的花鸟画是跟谁学的呢?
[丁忠兵]: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的陈玉圃先生,他主攻山水画,其实大家不知道,他的花鸟画画得很漂亮,他的画是顺着元明清这一路走过来的,彰显的是文化特色。“文人画”为什么能兴起?这里面有一个历史背景,宋以前的绘画作品都是画在绢上的,画面上题跋的文字很少,书法的内容也很少,随着纸的兴起和文人画的兴起,中国传统绘画的就被赋予了更多诗性和人文的内容,画面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个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跟宣纸的诞生有很大的关系。用宣纸画的画,尺幅比较大,留白的空间也比较多,以前的绢画都比较小,没那么大的尺寸。为什么文人画逐渐占据了中国绘画的主导地位呢?因为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作为文人们抒发自我情怀的重要载体,它是创作者最真实性情感触的流露和表达,他们以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繁”,充盈其间的这股“浩然之气”、“忧患意识”承接了中国流传千年的文化血脉。中国传统文化最古典、最深奥的是什么呢?就是心境和灵魂,对这二者的尊崇,是我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别人拿不走、挖不走也带不走,它可以生发出一种正义的、向上的、感悟的力量。为什么文人画可以承载这么厚重的内容?因为不管时间空间如何改变,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精神都可以在画面中得到彰显。我们当下的社会,虽然文化丢失得很严重,有很多相互矛盾的现象同时存在。虽然说人活在当下,先要考虑吃饭的问题,还要考虑很多形而下的生存发展问题,但我总希望,我们艺术界以“文人画”为纽带,大家在一起相互切磋,能够让“文人画”再度兴起并发扬光大,我们不说传承得多好,我们只需让它再度兴起,这是我们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
丁忠兵作品《拜石》
丁忠兵作品《春游载歌图》
丁忠兵作品《观沧海》
丁忠兵作品《李白诗意图》
[天津美术网]:画山水离不开写生,您平时经常去哪些地方写生?
[丁忠兵]:选择写生的地方,不是说自然风景好就好,因为风景如果要入画,需要一定的特殊条件,比如我们画树、画石头,要对自然条件做加减法,石头多了不行,土多了也不行,树叶子太多了也不行,写生有它独特的要求。所以,我去写生,经常选择到一些深山老林里,这样的写生环境比较好,因为深山老林里树木的结构,包括山的最纯粹最原始的面貌都展露出来了,有利于线条的选取和利用,这样的自然环境就非常适合写生。
[天津美术网]:您每年都出去写生吗?
[丁忠兵]:基本上每年都出去一趟。中国画的学习虽然注重师古临摹,以临摹为主,但是写生,它可以跟临摹结合起来。中国画跟油画不一样,油画更注重写生,临摹则是中国画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所以说,临摹、书法都伴随着每一个中国画画家的一生。无论何时何刻,都离不开临摹,如果离开了临摹,艺术就没有了生命力。很多人说,不去写生,不去创作,是不行的,但是在我看来,写生固然可以带来一些新的思维,为画家的画面带来一些灵感和感悟,但是最好的营养还是应该从古人那里汲取,这是非常重要的。
丁忠兵作品《秋山人家》
丁忠兵书法作品
丁忠兵作品《松下听风图》
丁忠兵作品《童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