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艺术走向市场不能急功近利
著名画家郝玉明做客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网]:郝玉明,刚才您也谈到了关于您平时是怎样去教导您的学生的,当今美术氛围中,有一部分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在这方面您是怎样指导您的学生呢?
[郝玉明]:现在确实存在这种情况,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咱们的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正规,文化艺术也逐渐的走向市场。但是我觉得艺术走向市场和对艺术的急功近利是两个概念,比如说有的人,他的艺术品走向市场是很合理合法的走向市场,因为卖画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过去很多的书法画家都是以卖画为生的,包括苏东坡,八大他们都是卖过画的,还有刘奎龄刘老先生,任伯年任先生,他们都是以卖画为生的,所以说艺术走向市场并不奇怪,关键是如何走向市场,如何对待市场,我觉得在如何对待市场之前应该先做到要对的起自己,就是自己的作品是不是可以在市场上站住脚,是否真的有价值。
郝玉明作品
郝玉明作品
郝玉明作品
郝玉明作品
郝玉明作品
我总和学生们讲,现在你们还都年轻,目前还不是把作品走向市场的时候,虽然说你可以卖点钱,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钱其实是一文不值的。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把基本功练好了,打扎实了。但是现在有个矛盾点就是升学率和就业率的问题,在毕业创作设计时学校还需要就业率的指标,所以学生们必须到外面去打工,如果不去打工会直接影响毕业。这是我们改革期间以来遇到的矛盾,将来能不能解决,现在还是未知的。因为当时我们那个年代上学是不存在这种现象的,首先我们上学是免费的,第二,外面没有市场招收我们这些学生,所以我们不可能拿着画去市场上卖,最多也是给报社发个插图,设计个封面,这些稿费都是非常低的。还有一点是我们那会毕业不愁分配,当时天津只有两个艺术院校是培养美术人才的,一个是天津美院,另外一个事天津工艺美校,其他的院校根本没有艺术类,并且班级量也不多,一个班只有十二个学生左右,所以毕业后,社会需求量就会很大,那会的学生根本不愁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但是现在各个学校都成立艺术系,都成立同样的专业,并且班容量比过去大很多,一个班能达到20-30人,所以我现在担心的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干什么,有没有那么多的单位可以吸纳他们。这个问题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同学们知道,我上学花那么多钱,等毕业之后没有工作,他就会从心态上调整不好,从而学不好,因为他们觉得,我毕业后也不会有人录用我。但是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引起教委的重视了,我想怎样把中国的艺术教育怎样和我们中国的特色联系起来,千万不能形成毕业既失业的这种状况,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些形成了,好多学生,包括研究生毕业之后都存在着就业难。所以我觉得,我是经历了过去的传统模式教育的,所以我很怀念,第一是当时的老师都非常的负责,另外当时的学生思想上单纯,除了学习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所以他不可能走向市场,即使一旦走向市场还会受到批判,所以那时候的学生心思都在学习上,我回忆我学习的那五年,是非常扎实和有收获的五年,对于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吸收很多的营养,其实现在我还在吃过去这五年的老本。
郝玉明作品
郝玉明作品
郝玉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