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艺术是相通的
青年画家杨海涛做客天津美术网
青年画家杨海涛做客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网]:您的这种心态是不是和其他的同龄人不太一样?
[杨海涛]:不太一样,我的爱好和他们很多人都不太一样,比如我喜欢京剧,天天听京剧唱京剧,我买了很多京剧的光盘资料。喜欢读老庄、禅宗,这样我就能天天沉浸在里面,这样很快乐。我可能和别人聊这些话题的时候别人可能觉得很枯燥,但是我周围的一些朋友还是很感兴趣的。
[天津美术网]:这些东西对您的绘画有影响吗?
[杨海涛]:这些对我的绘画影响非常大。面对西方文化,100多年来我们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来融合它,我觉得就是我们自身没有完全的沉静下来,冷静下来之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背后一个强大的资源库,但是这个资源库的钥匙我们没有拿到,年轻人就是要拿到这把钥匙。有了这些传统文化的巨大财富,巨大力量,并且把这些东西都为我们所用,然后你才能像汉唐时期的人那样有了强大内心的时候,再面对西方文化、外来文化我们就会很坦然,也很容易化成自己的东西,否则连自己都没有,连继承都没有,又怎么谈创新呢!
[天津美术网]:您读了老庄、禅宗的书之后,是不是就特别能理解古画背后的文化?
[杨海涛]:对。在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一幅宋代的山水是有关于禅宗的。当时有一个名叫李皋的人,他是韩愈的弟子,他去拜访药山禅师,这幅画描绘的就是一个问道的场面,并有题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在山水画中。如果你不了解禅宗,不了解传统文化,你就不会了解这背后的故事,当然你也就很难懂作者在画些什么,而只是将它当作一幅山水画作品来看。当你知道、了解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这不单是一幅完美的山水画作品,作者还在通过画面表现他内心的想法,他的哲学思想,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东西都在画里,完全可以通过画来传达出去,其实画就是自己,画能传世,能留给后人,只要这幅画在,这个人就没死,就是有生命的,我觉得这就是传统文化最大的魅力。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天津美术网]:我们看庄子的书,能感受到他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这种东西在您的画面中有所体现吗?
[杨海涛]:《庄子》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叫做《逍遥游》,他所指的这种逍遥就是佛学中的解脱。大家学了传统,学了西方,我们学习了这些东西之后怎么样像吃了萝卜白菜一样把它们转变成维生素,吸收到自己的身体里面呢?我们吸收了,就解脱了,就逍遥了。然后《庄子》的第二篇文章《齐物论》中又讲到,“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这同样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孔子注易经: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为器),还是让我们追到那个道。所有古代的学者无论是画家还是读书人,我觉得甚至是所有人都强调要了解自然、宇宙、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做事,才能坦然,才能解脱,才能逍遥,不然的话那就是一个没有找到自己的人。所谓要有出世的修养,才可以建立入世的功业。
[天津美术网]:既然谈到您生活中的一些爱好,您也非常喜欢京剧,能跟我们说说京剧在您生活中的地位吗?
[杨海涛]:其实我喜欢绘画,喜欢禅宗与我喜欢绘画有分不开的关系,所有的画论里面都在讲老庄,讲禅宗,比如明朝的董其昌一直讲山水画的南北宗,因此我就一直学习,追着学。当然本来我就对禅宗对佛学感兴趣,这样的话我就沿着这个路线去研究。比如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中的一画章、了法章、尊受章等等都是一些佛学的术语,如果你不了解佛学就看不懂这些。而京剧呢,比如说近现代,梅兰芳和齐白石之间、荀慧生和吴昌硕之间拜师的佳话,我觉得艺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一定是相通的。我们从事不同的职业,比如您做主持人,还有些人开车,我做另外的一个行业,但是咱们共同的对人生的认识,对宇宙的认识,这些东西到达最高点的时候都是统一的。比如开车时的这种平衡,怎样才能解脱,才能逍遥?一定是掌握了这门技术,人车合一的时候才能逍遥。绘画的时候,画家的思想、技法和自然、古人、内心相通的时候才能逍遥。“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都统一了之后才能逍遥,就没有障碍了。你既通西方文化,又通传统文化这样才没有障碍。我觉得京剧跟中国画是完全一样的,它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我天天沉浸在它的那种味道中很享受,京剧和中国画一个是视觉的一个是听觉的,但是是相通的,都是往自己内心去的,只不过是不同的路线不同的方式,但最终给人带来的这些精神上的慰藉都是一样的。人类面对和解决的终极问题是一个,因而中西文化本质上是相通的,中西艺术是相通的;二者角度、侧重点不同而已。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