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潘鹤:我做雕塑是有话要说森博会木竹工艺品展区:木雕与牙雕争奇斗艳著名油画艺术家邓家驹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王金忠玉雕作品:尽善尽美的花鸟俏色女老师坚守一个人的博物馆:九千多枚藏品如数家珍油画艺术家邓家驹:每一种绘画都有它更深刻的意境油画艺术家邓家驹:油画要表现出画家内心的激动印章市场缓慢升温:皇家印吸引高端眼球油画艺术家邓家驹:创作历史画一定要尊重历史油画艺术家邓家驹:画人物要表现出每个人的性格油画艺术家邓家驹:历史画能帮助人们加深民族记忆油画艺术家邓家驹:我对美术有一种强烈的喜爱天津画院举办“画说天津”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研讨会蒋喜:从传统玉文化中汲取玉雕创意著名书法家封俊虎:儿童学书法有指南 谨记五要点苍劲恬然凝重朴实—李克玉书画作品评析"国宝级"设计师田中一光:将日本平面设计带入世界那些在电影里跑龙套的大咖设计以艺术之名 向时计致敬萌萌哒:故宫推出《皇帝的一天》儿童iPad版应用油画艺术家邓家驹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孟宪维谈华世奎书法:人正笔正心正 书法端端正正沈宪民谈华世奎书法:用笔有六法唐云来谈华世奎书法:“气韵味美”和“二难”华克齐谈华世奎书法:展览受到天津父老的广泛关注姜维群:“天津劝业场”与“天下第一关”双星并耀孙国胜谈华世奎书法:收藏20年促成书法展于长水:《思闇诗集》彰显华世奎晚年心境王俊生金殿礼徐胜利董铁山著名画家朱彪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著名画家王印强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组图:田娟佳作欣赏·金陵十二钗
首页 >> 名家直播间 >> 正文

著名书法家张鹤年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09-30 21:19


    临帖没有原作的神采不行

著名书法家张鹤年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书法家张鹤年做客天津美术网

张鹤年正在创作
张鹤年正在创作

    [天津美术网]:您研习书法有很多年了,读帖无数,哪些书法家的字帖对您的影响比较深?

    [张鹤年]:对于读帖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客观地讲,我本身确实是读帖比较多。由于这些年工作比较忙,我的时间和精力主要都被工作上的事务给占据了,所以真正临习字帖的时间比较少,有时候虽然有时间,但是又没有条件去写书法,比如去外地出差或者工作,就不可能带着很多东西,带着笔墨纸砚去也不可能,但是可以带着字帖,所以我有一个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无论在家还是在外,我的床头任何时候都放着字帖,字帖对我好像有催眠的作用,我每晚不看一眼就睡不着觉。读帖的前提是得选字帖,通过大量的读帖,大量的积累,大量往心里记,大量去理解不同书体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最终形成一个能够跟个人的脾气秉性相投的字帖,书法的面貌和书写者的性格有直接关系。大家可能会感觉,有时候看一个人写的钢笔字,就知道这个人长多高,看一个人写的钢笔字也能看出来他的性格怎么样,比如这个人是慢性子还是急性子,都能从他的字看出来,我们知道有一门学问就叫笔迹学,这有什么科学根据吗?我觉得是有的,因为手拿笔运动的过程是全身运动,同时用笔的快慢与力度大小也是整个人性格的体现,如果一个人比较强悍,那么他写出来的字,力度就比较大,如果一个人比较温柔内敛,那么他写出来的字就相对平和,这些都能体现出来。大家看毛泽东的字,毛泽东早年十几岁的时候,他的字写得非常非常好,无论是魏碑还是欧体,都写得非常好,我曾经见过他早年用毛笔写的资料,非常好。后来到了战争年代,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心胸无比宽大,心里装着的都是要如何如何建设国家,这个阶段,毛泽东的字就写得特别奔放、豪放、帅气和洒脱。毛泽东年轻时认真临摹了很多字帖,我们今天可以这么说,毛泽东的草书尽管写得不是十分成熟,但是他没有写一个错字,大家可以去看他写的草书,一个错字都没有。这就是说,他当年读了无数的字帖,他临习了中国的草书,草书的结构非常难,要掌握它可以说像学一门英语一样难,比如草书里的一个点,换一个地方就不是原来这个字,就是另外一个字了,结构非常非常复杂。毛泽东写了那么多草书,没有一个错字,所以不得不让人感到敬佩。尽管有人讲,毛泽东如果晚去世10年,他的草书将会是里程碑式的,这个说法确实有一定的依据,也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才能形成的成果,如果毛泽东早期没有大量地掌握那么多基本的东西,就不会有他后期奔放的书法出现。现在好多人提出了“毛体字”的概念,尽管有很多人争论,但我对毛泽东的书法成就向来都是很崇敬的,因为他没有写过错字,而且完全是有规范的,在一定法度下写的书法。

    年轻人问我怎么学习书法?我就告诉他们,我的习惯就是读帖,要认真读帖,读帖和读文章不一样,读文章是整篇文章连贯地读,把文章的意思弄明白,读字帖不是这样,它是

    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且还有一个要求,读的时候手要动,我小时候因为这事没少挨打,因为我读字帖养成的习惯,手总在动,我母亲以为我这是毛病,就拿扫帚打我的手,说我的手不该总动,后来她才知道我这是读字帖练字养成的习惯。大家知道王羲之有一件轶事,他练字经常把自己盖的被子磨成窟窿,他即使躺在床上,手也经常在动,模拟写书法的动作,天长日久,盖的被子也磨出了窟窿,所以他的夫人就经常补被子。卫夫人、张芝都是王羲之的老师,王羲之学书法,他不可能天天拿毛笔,所以一有空,他就总动手指模拟着写,这个动手指的过程,看似微小,实际解决了很多问题,第一,解决了结构问题,第二,解决了强化记忆问题,所以我现在就总强调读帖的重要性,读帖要有目标地读,不能泛泛地读,比如我这一段时间读的是汉隶,汉隶的字帖读完了,我就希望了解一下汉隶以后隶书的历史演变过程,那么我就再读点魏碑,从历史朝代的更替来说,汉之后是晋、魏,所以读帖的过程也是领悟书法源流的过程,了解各种书体的来历,各种书体的特征,每一种书体都有它自己的特征,但是每种书体都让人感觉很美。隶书的用笔跟楷书相反,就显得飘逸,中国书法发展到了唐朝,楷书大行其道,楷书把隶书的行笔反过来了,但是还是很美,这是怎么回事?因为这是书法的源流,就像跳舞,本来跳的是传统的民族舞,但是慢慢跟时代融合起来再加点新元素,同样也很美,为什么都很美?因为基本的核心没有变,例如它的节律和结构没有变,它从具象到抽象的特征没有变,魏碑的“马”字,流传到现在,还是很容易能让我们看出它是“马”字,但是我们现在通用的其实是魏碑以外的另一种字体了,这就像一个美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它的美,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化浓妆是美,化淡妆还是美,但是淡妆和浓妆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读中国书法的字帖,一定要注意几点,第一,要懂得书法从具象到抽象之美,有人说抽象的概念是欧洲油画里才出现的概念,比如抽象派、印象派、后印象派,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真正抽象的概念,抽象的尖端其实是中国汉字,它把这么多的客观存在通过简练得不能再简练的线条表现出来,大家随手就可以写,反映出客观存在,这就是很高的抽象。梵高的抽象高,毕加索的抽象也高,但是还没有达到中国书法这样高的抽象程度。研习书法的前提是要读到字帖里去,这就要和古人交上朋友,跟欧阳询说上话,怎么说话?欧阳询写的书法,我理解了,就是说上话了,读字帖就是在跟古人对话。读字帖还有一个副产品,就是能学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古代大量的字帖都是好文章,有时我就跟学书法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说,教孩子读字帖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感受能力,例如《滕王阁序》就是非常好的散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现在的作家写不出来这样的文章,著名作家蒋子龙就讲过,古人写得这些散文名篇都太美了。散文中登峰造极的《兰亭序》多美呀,那是王羲之激情满怀的时候写出来的,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风和日丽的春日,三十六个志趣相投的文人墨客在那里喝酒雅集,喝美了酒杯漂到谁那里,谁就要作一首诗,最后就形成了一堆的诗,有人把这些事集成一本书,然后请王羲之来写一篇序言,当时王羲之是右军将军,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是高级干部,又是好的书法家,所以就让他来写,王羲之的文章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即便如此,上面也有涂涂改改,文章里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一开始,“崇山”两字是落下的,后来就补到边上去了,如果文字涂了重写,那就不行了,整篇书法作品就显得行不成行,列不成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是中国汉文字的行书顶峰,为什么说它是顶峰?因为它是书法和文学的高度契合,两者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再加上王羲之当时创作时抚今追昔浩叹人生的心情,更是让整部作品锦上添花,成了千古的绝笔,书法反映什么?反映性灵,“性”和“灵”是两个概念,“性”是表面的,性情高兴,“灵”是内里的,精神层面的。

张鹤年书法作品
张鹤年书法作品。

张鹤年书法作品
张鹤年书法作品。

张鹤年书法作品 孟子语
张鹤年书法作品 孟子语

张鹤年扇面作品 元人选集 诗
张鹤年扇面作品 元人选集诗

张鹤年书法作品 宋 程颢诗
张鹤年书法作品 宋 程颢诗

张鹤年书法作品《岳阳楼记》
张鹤年书法作品《岳阳楼记》

张鹤年书法作品《岳阳楼记》局部
张鹤年书法作品《岳阳楼记》局部

    《兰亭集序》不仅是好文章,还是“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有什么故事呢?颜真卿的侄子死了,这个侄子比颜真卿本人小不了多少岁,《祭侄文稿》就是他在侄子追悼会上的发言稿,有意思的是,现在几乎没有人能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临摹下来。中国书法史上,书圣是王羲之,亚圣是颜真卿,行书的书写完全是从书写者的内心爆发出来的,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必然是书法家情感、技能与智慧的全面爆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书法书写过程中的涂涂改改也是正常现象,你看毛泽东写书法也涂涂改改,但是他不可能再写第二遍,重写第二遍就不是那样,就书写时的技法与情感状态而言,写第一遍时瞬间爆发与再写第二遍时人为制造的一次爆发是不一样的,那种瞬间爆发的感觉不会再度存在。读帖的时候,手动就是掌握结构,然后再拿着毛笔去临字,感觉就不一样了,就不是照猫画虎了。真正把帖临像了,不叫学书法,把字帖的神韵临像了,才叫学书法,百分百地像,那不是临,只有把神态写出来了,才叫临。所谓临墨,墨是拿线勾出来往里填,它不是一笔写出来的,即使外在形态绝对像,但是没有原作的神采,也不行,读帖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最早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楷书,为什么?学书法打基础,必须临写楷书,我从小临写楷书,后来上学学的是柳公权,得交作业,回家写的是颜真卿,还得给我爸爸交作业。我现在回过来总结我年轻时的想法,反思颜真卿对我的影响,以前的我不知道用什么词儿来进行总结,现在我有词儿了。唐楷从褚遂良、虞世南发展到冯承素、欧阳询,他们对初唐书法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汉隶逐渐地发展到魏碑,魏碑算楷书,它带着很多前面源流的影子,经过这中间几百年的发展,等到了唐初,这些书法家就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楷书作为一种书体被广为认可,为什么叫楷书?楷就是楷模,楷模就是模范,因为唐楷以前的书法,比如魏碑的书法都很杂,现在我们说不出一个魏碑书法家的名字,魏碑的产生很多出自生活本身的实际需要,比如名人死了埋到地里面,就要立一块碑写墓志铭记载他的丰功伟业,姓甚名谁,有什么成就,生卒于何年何月,一米见方的墓碑,就要承载这样歌功颂德的功能。墓志铭埋在墓穴口的位置,后人见到的都是从地下出土的,魏碑是不可能写出来的,而是用刀切、凿刻出来的,到了唐楷就不是了。唐楷的大家,作为当时社会公认的,能拿出来作为范本的,有褚遂良、冯承素、欧阳询等人。唐朝大约有280多年的历史,唐楷发展到了颜真卿这里,就很成熟了,我们如果研究颜真卿就会发现,颜真卿在30岁到40岁之间写的书法有很多欧阳询、柳公权的影子,柳公权的字强调的是骨头,结构很坚挺,颜真卿到了六七十岁时写的书法,就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一种非常敦厚、非常厚道的感觉,字不是那么秀美了,但是有朴拙之美,朴素的美。为什么我崇拜颜真卿?我认为他颠覆了在他之前中国几千年的书法传统,不仅如此,他也颠覆了唐楷,他在六七十岁的时候,把前面这些都颠覆了,几乎找不到前人书法的影子了,他这个时候的书法,最能体现人们想写字、想办事时的心境,他这个阶段的书法,除了让人感觉到美以外,还有很多厚重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我一直崇拜颜真卿。我有几个学生跟着我学书法,我主张教他们学习颜真卿,学颜真卿能把人学厚了,当然我们不能说他前面的人写得书法薄,颜真卿生活在唐末,他的书法是颠覆性的,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楷书还有大楷和小楷之分,小楷是写书法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很多联系,但是从外在的形式和书写过程来说,两者是不同的,在技巧上也不同。小楷放大多少倍也看着是小楷,大楷写成小楷的大小,人家一看也不像小楷,因为大楷和小楷的书写和用笔要求不同,工具也不同,所用的纸也不同。写小楷,我崇拜的是文征明、钟繇,他们对我的小楷有影响,钟繇是曹魏时期的历史人物,历史年代比较早,写书法,我最强调的还是美。等到了90年代,对我有影响的是明代书法家王宠,也叫王雅宜,他不到40岁就逝世了,是一位英年早逝的书法家,他写的小楷,看着很散,似乎点划之间都散了,但实际上不散,有一种唯美的感觉。原本小楷都写得很规范,但是到了王宠这里,他写散了,每个字看着很散,但是整篇地看,又不散,好像小音符在跳动,所以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喜欢王宠的书法,到现在还在写王宠。我刚才说得这些都是学书法的打基础阶段,现在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米芾、黄庭坚还有王铎等明朝的一些书法家,明朝这个朝代在行草书上对中国书法的贡献非常之大,明朝之前,还有宋,再往前,还有张芝张伯英,但在行书上,对中国书法史贡献最大的是明朝。明朝开始有了大幅的书法,在明朝以前,书法都是信卡式的,到了明朝,才有悬于厅堂的大幅书法,可以悬挂起来。王铎是明朝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书法家,王铎之后,明末清初,清朝入关以后就是傅山,我对这些人印象比较深,所以到现在写字都带着他们的影子。读帖读多了以后,哪个老师写得像,哪个老师讲得对,就能一目了然了,有时候读着读着或者写着写着,就会出现另外的问题,我读帖和写书法的经历,大致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张鹤年扇面作品
张鹤年扇面作品

张鹤年书法作品《舟泊汉江望黄鹤楼》明 张居正
张鹤年书法作品《舟泊汉江望黄鹤楼》明 张居正

张鹤年书法作品
张鹤年书法作品

张鹤年书法作品
张鹤年书法作品

张鹤年书法作品
张鹤年书法作品

张鹤年书法作品
张鹤年书法作品

来源:天津美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青年女画家王若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著名画家赵毅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青年画家杨海涛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著名画家姚广厚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著名女画家田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著名画家孙富泉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著名画家温洪琪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著名书法家姜钧杰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著名设计艺术师何敏杰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著名书法家马魏华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著名画家贾冰吾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著名画家珅源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著名画家王印强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著名画家朱彪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油画艺术家邓家驹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迎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在天津召开
  • 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作品欣赏 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作品欣赏
  • 天津花鸟四家与市民品读传统 天津花鸟四家与市民品读传统
  • 市民在西洋美术馆享受“鱼”文化 市民在西洋美术馆享受“鱼”文化
  • “此间·梅江”当代艺术家联展 “此间·梅江”当代艺术家联展
  • “中国梦·翰墨缘”五画院联展 “中国梦·翰墨缘”五画院联展
  •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