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画家刘洪麟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杰出华人联合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联合协会名誉主席。
简介:刘洪麟,1934年生,河北文安人。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班1962年毕业。1962至1966年河北艺师属新华大学绘画系大学毕业,1965至1969年天津市二轻局技术研究所装潢设计室,1969至1979年天津工业展览馆总体设计,1979至1994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美编室主任,全国装帧艺委会委员。多年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曾获优秀设计奖、论文装、编辑特别奖七十余项。多次参加艺术博览会和举办个人画展,影响强烈,普遍认为新颖独特,更受到画界资深人士赞赏,认为“白树一帜“了, 对戏典画开拓了新路。《钟旭》等作品获《世界艺术交流与创作金奖和精品奖;《艳阳楼》获2000年北京《世界华人艺术展》银奖;《三岔口》获2001年《中国艺术博览会》优秀作品奖;《女》获2002年第六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书画展》国际优秀奖,并享有“新世纪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作品入选《中国当代国画集萃》、《中国美术家选集》等。
著名画家刘洪麟做客天津美术网
刘洪麟创作的反映振兴京剧艺术的长卷首次在天津美术网亮相
刘洪麟创作的反映振兴京剧艺术的长卷首次在天津美术网亮相
刘洪麟在他创作的反映振兴京剧艺术振兴的巨幅长卷前
干一行学一行 干一行爱一行
[天津美术网]:欢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杰出华人联合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联合协会名誉主席刘洪麟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刘老师您好!
[刘洪麟]:您好!
[天津美术网]:1962年至1966年间您在河北艺师(今天的天津美院)学习,能谈谈您的求学经历吗?
[刘洪麟]:这个情况是这样的,这段时间实际上是在新华大学,1962年到63年河北艺师现在的天津美院招生。因为我在新华大学的绘画系,我是班长,专业课这方面还是不错的,当时的老师是王双成任教,还有付乃林,他们大力推荐我去考河北艺师,当然结果也是好的,我成功得考上了。我那时候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一儿一女。因为不带工资,我就没有上,我就把河北艺师的一些课程当作课外辅导了,新华大学的专业课程不少于河北艺师的基本课时。我之前工作在二轻局后来调入了工业展览馆,当然不是现在的这个工业展览馆,原来是在天津自然博物馆对面,马场道走到头,我在那里工作了整整十年,干一行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要钻进去,所以我到天津工艺美院又进修了一年多,学展览设计。当时的天津市搞设计的权威人士都在那,海河边上的检阅台当然现在没有了,以前到了大的节日五一、十一有一些游行活动,都在这个检阅台搞。这个检阅台的设计者叫窦宗洛,天津工艺美院设计方面的一把手,我进修的时候就在当时窦宗洛领导的教研室跟着这些老师们一起学习,当然受益匪浅。现在搞设计都是电脑设计,当年可没有电脑,展览从小到大,整体的布局整体的效果完全是手绘的。焦点透视,搞展览的房子或是大厅或是各个展室,建筑结构展览布局都要通过头脑的想像描绘在纸上,所以透视关系要相当严格。大家虽然见不到展览的效果,但是我可以通过画面来表现,所以这也是一种专门的学问,也要学习的。1966年就毕业了就留在了工业展览馆搞总体设计。
刘洪麟作品《程砚秋》
刘洪麟作品《峨眉印象》
刘洪麟作品《粉色世界》
刘洪麟作品《贵妃醉酒》
刘洪麟作品《地势坤》
刘洪麟作品《觉悟》
刘洪麟脸谱小品
刘洪麟作品
那时候工业展览馆搞展览的规模相当大,都是全市性质的,几个展室联动,各个局都来参加展览,写的画的这方面的工作人员都是我来管理调配的,一干就是十年。在新华大学绘画系学习的是西画,四年半。1966年毕业文化革命就开始了,很多人因为情况变化到毕业的时候人数就不是很多了,但是我还是坚持了四年半最终毕业,文革之后又续了半年,有这么个学历。我喜欢绘画,那段时间的学习还是给我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绘画基础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这也为我以后搞绘画创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在工业展览馆干了十年以后,1979年我被调到了出版社。因为我一直搞展览设计,在工业口、在科技口,1979年改革开放成立了出版局,天津原来只有两个出版社属文化局管,天津算大城市,一般的城市只有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书,政治理论、文学等等的综合性出版社,天津是人民出版社,一个是美术出版社,负责出书,出画册,画报等等。我是学画的,在工艺展览馆搞的又是商装,属于商业美术,到了出版社做的这个工作叫书装——书籍装帧,封面啊、插图啊等等。原来就一个出版局,后来一分为四,人民出版社出政治理论书籍,百花出版社出文艺类书籍,新蕾出版社出少年儿童读物,科技出版社出科技类书籍,原来的工业展览馆就属于科委管我就很自然的调入了科技出版社。
刘洪麟作品《周恩来》
刘洪麟作品
刘洪麟作品
刘洪麟作品《龙腾风雨壮》
刘洪麟作品《梅兰芳》
刘洪麟作品《裴艳玲》
刘洪麟作品《太阳从东方升起》
刘洪麟作品《中日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