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画家马海方、张鸿飞、苏鸿升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张鸿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艺委会委员,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张鸿飞,1950年生,吉林省伊通人,197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74—1977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从师于许勇,王义胜教授。作品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银奖、首届关山月中国画创作奖、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国际美展金奖、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三等奖、中国扇面艺术展金奖、获吉林省文艺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四次,获省级美展一等奖七次,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出版有《鸿飞工笔》、《张鸿飞现代工笔画选》、《艺术——生活》等著作。
马海方,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
马海方,1956生于北京市大兴县。 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近几年先后由香港心源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画集多种。主要艺术成果: 1990年《古都风情》获全国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一等奖。 1991年《旧京人物图卷》获第一届民族文化[2] 风情大展一等奖。1992年《老天桥人物》获中国美术馆东方书画艺术大奖赛一等奖。 1993年在北京当代美术馆办个人展览。 1993年《休闲图》获国际中国书画艺术大奖赛金奖。 1994年《旧京风情图卷》获西苑杯大奖赛一等奖。 1994年《旧京风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1995年《鸟人鸟事》获中国体育美术大展银奖。 1998年《找乐》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1998年获世界华人美术大展银奖。1998年11月在瑞士举办个人画展。 12月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 12月获文化部群星美展银牌 2000年《卖山货》入选中国美卸提名展;《遛早图》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 2001年在中华世纪坛参加吴冠中为首迎奥运八人展。 2003年参加世纪坛举办的今日中国美术展。 2004年《全聚德烤鸭流程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苏鸿升,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馆馆长,艺术总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客座教授。
苏鸿升,1953年生,山东临沂人,花间居士,问清园主,作品被天津艺术博物馆、马来西亚现代美术馆、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国际名人及美国收藏家收藏。《江苏画刊》提名《二十一世纪优秀艺术家》。主编《当代中国画家·画风》一书。197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自幼年喜爱艺术,从事绘画30余年,在70年代大学读书时期,就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尤其对中国画学术研究和艺术理论就有了深刻的理解,为进一步中国画创作坚定了思想认识。同时广泛接触学术界朋友及大家名家,为走一条中国画创新道路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吕云所评价其艺术“走在了学术最前沿的画家”。
著名画家张鸿飞做客天津美术网
张鸿飞和苏鸿升在天津美术网
张鸿飞、马海方、、苏鸿升在天津美术网
张鸿飞马海方画展现场
著名画家张鸿飞:绘画离不开画家本人生活的源
[天津美术网]:欢迎马海方、张鸿飞、苏鸿升三位老师来到天津美术网,做客我们的访谈节目。
[马海方]:张老师画过老东北的民俗题材吧?
[张鸿飞]:比如我画的《福临门》就是东北过大年。我是大年初六下去采风,80年代初,1982年。还没出正月我就到老乡家里面去了,刚刚改革开放农村已经和计划经济的时候有了明显的变化,老百姓的手里面有零钱了,老百姓就开始想要装点自己的院子。他们买来的红红绿绿的挂钱,贴福字,哪怕是一个牲口圏也会贴上福字。大人小孩儿都换上了新衣服,只要你一走进那个屯子,就感觉得到家家都是红火一片,这就是我当初创作福临门最初的感受。这幅作品也获得“吉林省美展”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三等奖。首先这幅画我感觉是那个时代的记录。这幅作品当年也曾经发表在人民日报上,80年代的彩版印刷发表作品是很不容易的。
[天津美术网]:您还画过一些草原题材的作品?
[张鸿飞]:是的。草原有一部分,还有东北风情,我画过《白山黑水》。我们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白山黑水》创作于20年前,因为我对东北抗日联军情有独钟,因为抗联的这些将士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抗战是非常难得的,牺牲的战士更是不计其数,他们的事迹我听了很多人讲他们的故事,不亚于两万五千里长征。他们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又被日本关东军将村屯封锁起来,有些伤员无法跟着部队继续走了,只能把他们安排在一个山洞里面留下一袋苞米,生死有命。当年我们的杨靖宇将军牺牲之后,解剖尸体,胃里面都是棉絮,所以我对我们这些抗日的将士非常的敬佩、尊敬。还有就是《暖》,表现的送公粮的题材,因为人都是这样离不开生活的源,马老师的绘画也离不开老北京,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还是注重生活上的第一手资料和切身的感受。建国以后的一些作品,不论是文学还是美术都是直接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这样一路走来,我画的很杂,有现代题材也有历史题材。我画过《天骄图》、《华夏风流十二条屏》,这次带来了《华夏风流十二条屏》。这种展示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取向,以及我作为一个画家对历史的认知,我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在不同时期对于艺术所产生的不同的理解。天津有很多的画家,像孙其峰先生,他们的作品都是我刚刚开始学画的时候就看到了的,我和马老师这次来也是想借这次机会和大家切磋一下。苏老师是我二十多年的好友,他和我们也是多次和我们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有这样的一个平台,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天津文人荟萃,在全国的文艺界非常有影响,就像刚才苏老师介绍到了,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天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来过几次天津,变化非常大,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我总感觉到天津在我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有一种情感。这次能在天津人美出版社搞这样一个活动我和马老师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非常高兴。
张鸿飞作品《北国雪原》
张鸿飞作品《草原晨曲》
张鸿飞作品《晨》
张鸿飞作品《晨曲》
张鸿飞作品《春意融融》
张鸿飞作品《村头》
张鸿飞作品《打工者》
张鸿飞作品《傣乡三月》
张鸿飞作品《狄仁杰》
张鸿飞作品《黄河源》
张鸿飞作品《黄土高坡》
张鸿飞作品《回家过大年》
张鸿飞作品《接春羔》
张鸿飞作品《金秋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