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留法艺术史硕士邓捷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邓捷,巴黎第四大学艺术史硕士,巴黎高等翻译学院翻译学硕士,巴黎第十大学公共行政学学士。
简介:中/法/英同声及交替传译、巴黎高等翻译学院(ESIT)教师、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法国东方语言学院中法文化讲座、中法七彩板国际文化主席。邓捷先生在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成人教育部定期做中西文化艺术比较的讲座,同时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讲授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具有扎实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地理知识,足迹遍及中国、多哥、加纳、美国、摩洛哥、英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捷克、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和加拿大等多个国家。
邓捷与邓家驹、邓家驹夫人徐礼娴在天津美术网
中西方艺术强调愉悦性和形象
[天津美术网]:欢迎巴黎第四大学艺术史硕士,巴黎高等翻译学院翻译学硕士,巴黎第十大学公共行政学学士邓捷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邓老师您好!
[邓捷]:你好!
[天津美术网]:从您最近的一些讲座来看您一直在研究中西方对艺术的理解,为什么会对这一问题这么有兴趣?
[邓捷]:西方的抽象作品到了中国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大量的西方作品涌入中国,那么中国人面对西方的这些作品往往出现一种比较尴尬的情绪。应该说从1840年以来因为西方在经济政治上领先于我们,我们心中有这样的一种渴望,就是说我们要系统的学习西方的很多理念,那么我们认为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许多理念都是要比我们在诸多的方面要更加先进的。我们有这样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认为学习西方或者全面了解西方的文化是必须的,几乎是我们必要的一个课程,那么八十年代以来大量的西方作品涌入我们的眼前我们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认为了解它是必须的,另一方面我们又发现他跟我们平常生活中的我们自己的文化做派,我们自己的欣赏习惯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在现代派的这些作品中。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看着这些作品有一种尴尬的情绪,我们必须要欣赏它但又无从去欣赏,有的时候有人给我们讲一讲,这个画应该是这样好,许多的美学家从线条、色彩多个方面讲,我们拿着这些理论看一遍感觉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头脑中又不能理出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来。好像懂一些,但是如果问自己到底好在哪,好像有没有特别发自内心的共鸣,总是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西方的艺术是诞生于西方的那样一个工业发展阶段,它是诞生于西方那样一种特定的气候和特定的地理环境下的,它形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那我们中国有中国的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上形成了中国的一套待人接物的做派,由此产生了一套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哲学,这个哲学跟西方人的哲学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给自己强加了这样一个观念,我们必须系统的学习西方,如果不学习的话我们就赶不上,所以这个就造成了我们既要学但是又感觉跟他之间有差距,我也是试图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中理出一个脉络来。
科隆纳 圣火传递人
立体主义画家德劳内 韵律(原名:生活的欢乐)
美国画家马克·罗斯科 No.9(1948年混合材料)
[天津美术网]:那么中西方对于艺术理解的相同点在哪里呢?
[邓捷]: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既然都是艺术,那么它们相互之间就应该有共同点。我认为这个共同点在于无论是中国艺术还是西方艺术它都要强调一个大众的愉悦性和形象的表达性,这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看到任何的文艺表演他都能给大众带来一些愉悦,而且形象化的这样一种形式无论是兴高采烈还是十分的悲痛伤心它都是给人们带来很形象的感官刺激,这方面上,西方艺术是这样,中国艺术也是这样的。在这个基础上,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也有它们的不同点。
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剪纸作品 坠落的伊卡洛斯
印象派画家莫奈 撑阳伞的女人
中国基于社会哲学情操或社会道德善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