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我抱着顶礼膜拜的心态学书
著名书法家刘啸做客天津美术网
刘啸正在刻壶
[天津美术网]:您的书法,兼涉各体,其中尤擅隶书和行草,这两种书体一动一静,您能分别谈谈您的理解吗?
[刘啸]:隶书之起,人皆曰:发于秦、而盛于汉。张宗祥在《书学源流论》有:“汉历晋至唐,由雄浑而恣肆、由恣肆而工秀,气象不同,字体之变甚少。故论隶书则汉为宗、晋为庶出、唐为小宗矣。”张氏用简洁、精辟之言概述了隶书由汉至唐的发展脉络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艺术风格,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我的隶书,由曹全入手,深研礼器,参以乙瑛、张迁,追求气魄宏伟、威严肃穆、苍厚古拙、气象浑穆的气息。我的行草,取法二王、米芾、王铎等。从笔画线条上分析,隶书的笔画,静穆,理性的多;行草的笔画,跌宕,感性的多。我认为作为一个成熟的书家,笔下的线条应该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在风格统一的前提下的多变的线条。单独练习隶书,我怕把线条写僵直呆板;单独练习行草,我又怕笔下线条轻浮靡弱,所以我是把隶书和行草结合起来练习的。
[天津美术网]:您练习书法多年,是否遇到过瓶颈期?
[刘啸]:有一段时间感觉进步不大的时候,就是进入了瓶颈期。瓶颈期经常有的,但是,一旦突破,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学书法有个循序进件的过程。有可能一段时间临的多,笔下稍有功力了,就会任情发挥的瞎写,于是就又感觉进步不大了。我的第一个瓶颈期是大学毕业后,上大学的时候,练的也杂,真草隶篆,都写。大学毕业了,看看自己写的,哪个体都不好。实际上还是因为临帖少了,其实临帖的过程有时有些痛苦,总不如自然书写能够给人带来快感,自然书写我能连续写几个小时,如果临帖则时间长了就有倦怠之意。这个时候我就去多读书,读书法报刊,和同道交流,从中选取兴奋点,然后就改变自己临帖的重点,带着目的去临。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周期。而这个周期,会经常的出现在学书人的学书经历中。经历过多次以后,学书人的临帖水平、创作水平、理论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刘啸书法作品:行书斗方
刘啸书法作品:行书横幅
刘啸书法作品:隶书对联诗罢书成
刘啸扇面作品
刘啸扇面作品
刘啸扇面作品
[天津美术网]:有一篇关于您的文章中提到“他在处理书法作品的章法和形式表现方面具有自己独到的一面”,这具体是指什么?
[刘啸]:几千年的书法发展至今,从传承媒介到欣赏方式上,历经了几个阶段。从龟甲兽骨,到摩崖石刻;从简牍帛书,到手札小品,丰富多样。特别是近30年,书法的发展逐步的弱化了实用性,强化了艺术性。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从国展三十年看当代展厅书法创作》,把从1980年全国首届书法篆刻展览到最近几年,全国书展的作品形式的变化做了一个分析。我认为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写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章法。我们在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书写内容,然后根据书写内容和自己的擅长选择书体,然后确定章法,最后进入书写阶段,一气呵成。只有将章法和形式与书写融为一体的作品,才是成功的书法作品。
[天津美术网]:您的作品都有哪些独到的地方?
[刘啸]:我谈谈隶书吧,我的隶书从《曹全碑》《张迁碑》练起,近期我主要研究《礼器碑》。咱们将书法的学习要以古维新,学习的时候要把临帖的字,无论是笔画还是结构还是线条都要学像了,但是没个人的性格特点都不同。两个人同时临一部帖,肯定风格是不同的,谁临帖都不会百分百像,不像的那一部分就是个人风格和特色。练得时间长了,练完《礼器碑》再涉猎一些其他的碑帖,都带着自己特点这就是个人的味道,把这些东西再加以总结、归纳和放大这就形成了个人的风格。我现在没有权利谈个人的风格,我写的不像,历史上的东西都值得我们敬畏,这都是太经典的东西了。我们对《礼器碑》的认识,一定是怀着顶礼膜拜的心情去学习的。
刘啸书法作品:手卷
刘啸书法作品:小篆—乞不用赃吏疏
刘啸书法作品《龙》
刘啸紫砂书法作品
刘啸紫砂书法作品
刘啸作品《春华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