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说”出我要画出的“话”来
著名画家曹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网]:您画大写意花鸟画这么多年了,想通过自己的画传递给观众怎样的感觉?
[曹剑英]:我认为,一个画家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把对生活的感悟画出来,对笔墨的感悟画出来。让花鸟画更贴近生活,更有趣味性。花有花言,鸟有鸟语。花和鸟都是有生命的,它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我们听不出却可以看出来。而画中的花鸟是在替作者说话,与观众进行沟通。如画面中的花的颜色、数量、枝干的浓密,鸟的头部朝向,鸟与鸟之间的造型似乎都在感知着观者。其实,这些似乎都在表达着某种情感。如一支树干上,寥寥几片嫩芽,是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两只黄鹂在树干上频频点头,相互歌唱。这些无异于表露着社会和谐的一面,欣欣向荣的一面。这些都是作者有感而发,观者看后一定会产生共鸣。反之,就没有了相应的感想。另外,我曾经做过编剧,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经历了很多事情。再通过艺术的加工,进行润色,编出剧本。时常,我在想,正是由于做过编剧的经历,让我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故事的眼睛。我的画犹如一幅幅小故事,再向世人讲述着。我时常把画中的鸡鸭鹅当做剧中的人物,把花草当做环境布景,再赋予花鸟画一定的故事情节,“说“出我要画出的“话”来。
对于单纯写景的画,也要画出时代感,画出精神气来,赋予它一定的精神内涵,才能让整幅画更有看点。有的画家没完没了的重复着课堂上学来的那几朵花,不停的再重复着,只是稍作更改,自以为那就是创作,其实是照猫画虎,是机械的,肤浅的。只能说,这样的画千篇一律,过眼云烟。我不想把“今天画什么“放在第一位,而是想“今天有什么感动了我”。通过“感动”,转化成为画笔的动力,让画有了灵性、有了生命。
曹剑英作品《东篱秋趣》
曹剑英作品《荷香图》
曹剑英作品《喜羊羊》
曹剑英作品《又是一个无霾天》
[天津美术网]:您能举一两个例子谈谈创作过程吗?
[曹剑英]:比如说,近些年大家最为关注的天气问题。雾霾、PM2.5指数,成为了大家每天早晨出门前的关注焦点。今天天气适不适合外出,这是首先要问到的。如果,一连几天没有雾霾,PM2.5指数很低,适合外出,想来这样对于每个人来讲都会使人心情舒畅。基于此,我画了一只公鸡,它伸长脖子仰望天空,兴奋的鸣叫,旁边是母鸡与小鸡在亲切的对话。这种姿态是喜人的,也是感人的。我将这幅画的题目叫做《又是一个无霾天》。主人虽然是鸡,而表现的是人类对好天气的渴望,唤起人们环保意识。
再如,一次走在路上,见前面两个刚放学的小朋友边走边唱,书包在屁股上一颠一颠的,不时还跳起来够垂下的树叶,一副很开心的样子。当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加上眼前的情景,一种快活感油然而生。回家便铺上纸画了两只鸭子,鸭屁股朝着观众,噘噘着,伸长脖子在唱歌,头顶上是下垂的花朵,题目是《一路鲜花一路歌》。鸭子唱歌本就好笑,但唱的是幸福生活。再比如《衣食无忧》,画的是在丰收的高粱地前一公一母两只鸡在玩耍,一副吃饱了生闲心的样子。朋友们让我讲讲创作体会,我却说起我曾经养过的一窝鸡以及牠们的习性,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回到家一想,太好笑了,怎么没说一句创作上的事!没说就没说吧,你画的是生活,大家必然理解。还有一张小品,画里一只碟子,碟子里有一条鱼,一只小鸭子在吃这条鱼,旁边是大鸭子看着小鸭子吃,题目是《只要孩子能吃好》,这是每个做父母的都经历过的事,有好吃的先紧着孩子吃。那时滨江道上刚有个西餐厅,于是带着孩子去吃,按当时的收入很贵,便给孩子买一份,我站在边上看着,不光我,因为座位紧张,几乎所有家长都站着,看着。
这些画的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我想,作为一名画家,就应该深入到生活当中去,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作品。生活犹如一座宝库,里面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曹剑英作品
曹剑英作品
曹剑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