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相互切磋秧歌表演技巧 (文中图片均为王炳慧 任献文 摄)
▲秧歌表演
▲秧歌表演
“胶州秧歌不会失传。”农历正月十五上午,在率领自己发起成立的“胶东办事处胶州大秧歌传承人剧团”参加完“胶州秧歌会”后,胶州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英民信心满满地说。
以“三弯九动十八态”为风格特征的胶州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胶州市有着延续多年的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举行“胶州秧歌会”的传统习俗。今年的秧歌会是在位于胶州市中心的秧歌城前面的广场上举行的。成千上万的百姓从各处涌来,将几十支锣鼓喧天、彩衣飘飘的秧歌队围了个水泄不通。在同时载歌载舞的几十支表演队伍中,吴英民所率领的秧歌队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只有他的这支队伍和来自东小屯的秧歌队,还最大限度地保有着传统胶州秧歌的原汁原味。吴英民介绍说,“剧团中除了我之外,还有多位市级和县级的胶州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以这只秧歌队命名为传承人剧团。”
吴英民的传承人剧团中,有很多小学和中学的在校生,平均年龄十五六岁,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一岁。吴英民说:“他们都是趁节假日来参加学习、训练和演出的。”
这个剧团成员的身影经常活跃在城乡诸如企业的开业庆典、年轻人的婚礼以及老人的寿宴上。“传统胶州秧歌特有的喜庆气息特别适合节日。”吴英民说,仅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剧团就先后被五个村庄邀请前往演出,“赚了2400多元。”
吴英民将赚来的钱全分给了小队员们,另外还给每人额外100元的奖励。当然,这笔奖励费用出自吴英民所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经费。这笔钱主要是用来鼓励孩子们的,吴英民笑眯眯地说。“可是,有的孩子家长却将钱送了回来,说来参加学习和演出不是为了赚钱,而纯粹是出于对传统胶州秧歌的喜爱。正是从这一点上说,胶州秧歌不会失传。”老百姓喜欢看,这才是一种民间艺术充满活力和生命力,能够持续传承下去的基础。
虽然传统胶州秧歌在胶州一直深受百姓们喜爱,然而,吴英民认为,它的传承依然存在自身问题。作为传承人,吴英民每年都可以得到一笔来自国家和省里的传承经费。“正是在这笔经费的支持下,这个剧团才能得以存在和良好运转。如果一旦这笔经费断了,剧团的命运就令人担心了。”他说。
吴英民今后还打算将招收队员的目光投向武校,认为这是在传承传统胶东秧歌方面的一条捷径。他说,传统胶州秧歌给观众带来的“三弯九动十八态”的美好视觉享受,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一些非常复杂难学、又大量消耗体力的动作上。说到这一点,他还特地现场做了几个动作,如属于传统胶州秧歌的棒槌行当的弓子步等,让人一下子就理解了有传统胶州秧歌元素的属于健身系列的秧歌舞蹈和传统胶州秧歌本身的本质区别。
在他看来,“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娇贵,普通学校的学生们往往在身体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比较欠缺,而武校的学生自身特有的身体素质过硬,有基本功,能更好地胜任传统胶州秧歌的学习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