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 • [公告]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
- • [公告]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初评入围结果
- • [公告]“十艺节”全国美展作品征集启动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 [展览]海峡两岸孔孟文化书画展台北开展
杨鹏,天津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研究生,年轻的职业画家,义成永画庄杨氏家族第六代传人杨立仁之长孙,也是专注木版年画收藏及传承的第八代传人。
目前,由薄松年、朱青生、乔晓光、王海霞、杨文担任学术顾问,郭亚希担任总策划,王伟毅担任展览总监,姜彦文策展的《“义成永”年画艺术文献展——实物、技艺与口述》正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这也是杨鹏及其家族收藏的、珍贵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画版首次集体亮相。据杨鹏介绍杨氏家族共拥有传统画版数千块,保存至今的大约为数百块,大多数画版至今仍可以套印年画,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资料。
很多人听说过杨柳青年画,却不知道南乡三十六村;很多人喜爱杨柳青年画,却并不了解什么是木版年画;很多人抱怨传统文化渐渐消失,却从未想过为此奉献一己之力……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杨鹏,5岁就开始学画。虽然从小就看到爷爷印制、绘制年画,他却一度无法理解继承年画的深刻意义。随着艺术探索的深入,他逐渐感觉到了自己身上担负着一个文化传承的重任。
义成永的年画全国驰名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杨柳青本地学者张茂之系统调查了“南乡”的画业发展情况。在其著作《杨柳青南三十六村画业兴衰史略》中写到:“义成永画店是南赵庄独一无二的画作坊”,“其规模之大,产品之精,驰名全国”,“从前过春节,北京城各大门楼贴的巨幅门神多是义成永画作坊加工制作”。此外,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收录的一批民国初期的彩绘戏剧和民俗年画中,也有一部分能够明确认定为义成永画作坊的作品。
作为一个村庄式的画店,能够经营、发展到这样的程度,足见义成永是杨柳青年画中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案例。而当杨鹏发现自小耳濡目染听来的家族故事,居然代表着杨柳青木版年画发展的历史记忆时,他才终于决心跟随爷爷了解、学习木版年画工艺和历史沿革。“爷爷回忆说,当年经他的手印制的年画大多被东北客商批量买走。虽然南乡画店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但是像义成永这样大规模的画作坊独一无二,家里光印版的工人曾多达二十多位。爷爷在京津‘跑买卖’的收入还不错。有一年的‘好买卖’,让这位老画工在当城置了200亩地。而如今杨柳青当地几家传承年画技艺的家族,其前辈手艺人也都曾经给义成永‘刷活’。”杨鹏清清楚楚地记得,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日本藏品卷》的学者三山陵曾经问爷爷:什么时候,杨柳青年画(生意)开始“不行”的?杨立仁直言不讳:“我不客气地跟您说,是打你们国家侵略我们国家开始,年画就不行啦!”
木版印制的年画别有风韵
杨柳青镇和南乡三十六村都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产地,这种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民间艺术形式,兴盛于清代中叶。杨氏家族经营的义成永画店最珍贵的财富不仅仅是代代相传的年画技艺,更是数千块精细绝妙的年画画版。杨鹏的爷爷杨立仁在画作坊里主要负责印、刷、裱,木版年画的四道工序里只差了一个“画”。也正因为如此,爷爷守住的是木版年画最基础的部分——木版年画的画版。
现代人在商业街看到、买到的年画中很多都不是木版印制的,即使用木版,也往往是只用线板在纸上印墨线,其后全部依赖手绘。真正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大多采用复杂的套版工艺,杨鹏看到过的最复杂的套版包含九块木版,大多数套版都有五六套之多。义成永还收藏了杨立仁打记事起就没有了的老字号齐健隆画坊的版。“这东西要是做,做不起。一般的屋子,很容易就存满了。老一辈的刻版师傅也是祖辈相传的手艺,学徒一两年,根本连版都摸不着。”杨鹏说。
画版,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基础。没有画版,年画就不可能成为大众消费品,走进千家万户。而流传至今的年画画版线条精美刘畅、构图匀称大方、套色丝丝入扣,和现代工艺制作的年画相比有着别样的风韵和意境。杨鹏认为,现代人的创作还达不到老版制作的传统年画的工艺品质,“主要是感觉不一样,懂点美术的人一看就知道,哪种是后来画的,哪种是用老版印制的。”
老画版成了最珍贵的财富
对于以年画为生的杨氏家族而言,画版是最为珍贵的财富。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杨柳青年画的确沉寂过一段时间。记不清是哪一年的正月十五,义成永画庄杨氏家族第六代传人杨立仁把一大批自己心爱的画版埋在地下,希望日后还有机会可以继续套印年画。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保护不当,昔日埋藏的画版早已朽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杨柳青木版年画再度复兴。家族成员陆陆续续找出仅存的画版,遵照传统工艺流程,开始套印年画。长辈们聊起年画,总是长吁短叹:画版太少了,很多题材还有记忆,但是却苦于没有画版而无法印制。没想到,平房改造帮了杨家大忙。当年无意中藏在房顶上、塞在柜子底、扔在厨房里甚至随手不知道压在什么地方的画版逐一被翻找出来,画版题材一下子丰富了很多。然而画版多了,也有人起了活络的心思。“平房改造那时,好多小商小贩天天在我们家门口遛,就是知道我家有好东西。我听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有古董贩子以一块版几千元的高价收购,最终说动了家族里的一位长辈,就这样卖出去一批珍贵的画版。”杨鹏说,在自己看来,守住家族的藏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很多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都因为没有明确的传承谱系或者在现代社会缺乏市场而正在逐渐湮灭,杨柳青年画的幸运在于其创作者就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而购买者则遍布中华大地千家万户。“现在很多人喜欢谈创新,但是我觉得创新之前必须要有守成作为基础。木版年画不仅是一门技艺,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家也算‘抢救性收藏’了这些珍贵的画版,我宁愿先研究透了,再考虑如何进行艺术上的提升和事业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