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林和他的面塑作品
面塑——美丽天津梦
面塑——航天梦
面塑俏皮话“土地爷逮蚂蚱——慌了神儿”;
面塑俏皮话“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
面塑俏皮话“关老爷卖豆腐——人硬货软”;
天津美术网讯 家住本市和平区的徐茂林老人独创了一种漫塑面人的艺术形式——用漫画夸张的手法诠释传统面塑,并加入人文及社会元素,比传统面人更加鲜活生动,仿佛会讲故事一般。他的作品曾多次在社区和学校展出,深受市民和学生的喜爱,同时还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独创面人新做法 突破传统局限性
进入徐老的家,首先映入笔者眼帘的是书桌上排列紧密的面塑作品,远观色彩绚丽,走近瞧每个形象都栩栩如生、表情灵动。这些便是徐茂林最新创作的“中国梦”系列和“俏皮话”系列面塑。
徐茂林少年时就酷爱美术,创作的漫画作品经常在各大报纸杂志发表。先后从事过美术教师和杂志社编辑职业的徐老有着深厚的美术功底,退休后也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而且独创了一种以面塑展现漫画故事的艺术形式。“2006年,我特意去老年大学的面塑班学习技巧。上了几次课后发现,传统的捏面人有局限性,表现效果较为呆板,没有过多的现实意义。于是我突发奇想捏出了第一件面塑作品‘小童喂鸡’,当时吸引了全班师生的目光,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制作这种新颖的面塑。”谈及漫塑面人的诞生,徐老娓娓道来。收到如此好的反响,更加激励徐老创作更多的作品。“制作前,我会从漫画的角度构思、构图,打好底稿,再一步步去创作。”
所用原料不一般 辅助工具很简单
徐茂林在最初接触面塑时,也曾尝试过用普通的面团加蜂蜜和颜色制作,但前期的混合过程较为麻烦,不适合老年人操作,而且也不易保存。后来,徐老在和其他面塑爱好者探讨时发现了面团的“升级版”——软陶,做出来的作品和面团呈现出来的效果别无二致。除此之外,软陶放置久了不会像面团那样开裂变形,而且颜色非常丰富艳丽,也绿色环保。
成品的定型还需要加热这一环节,为此,徐老特意添置了一口蒸锅用于加热体积较大的面塑作品。徐老介绍,“一般加热3至4分钟即可,时间不可过长,否则面塑会变得非常软,导致整体造型都付诸东流。”对于其他个头中等的作品,徐老会用电烤箱为其加热。
徐老制作的漫塑面人作品大小通常都在十厘米高左右,模样精细,表情鲜活灵动,很难想到如此复杂的漫塑所使用的辅助工具并不多,仅凭压扁、揉圆、搓条等基本手法就能够成型。在一个铁质铅笔盒里,放着徐老要用的全部工具,有牙签、竹签、铁丝以及木梳。“由于软陶自身的粘性较强,捏制时只要轻轻压实,不涂胶水也可粘牢。使用牙签连接面人的头和身子,能让整体造型更结实。对于漫塑中人物的头发和动物的尾巴等我会用木梳在上面刻出轮廓。”徐老饶有兴致地说道。
创作题材丰富多样 面人生动能讲故事
与传统面人不同,徐茂林在作品中加入流行与现实元素,并且多以人文和社会生活为题材。北京奥运会期间,徐老创作了一件盘绕成数字2008的龙形面塑摆件。后来又制作了“二十四孝”系列漫塑面人来弘扬自古以来的中华孝道。前不久,徐老最新创作了“中国梦”系列和“俏皮话”系列漫塑作品。
“‘中国梦’系列,我通过十个不同类型的梦来分别展现,组合起来共同传递中国梦的深远意义。”徐老一边说着,一边端起了“航天梦”这件作品向笔者展示,“这件作品的亮点在于插在飞船上的旗子写着的‘太空一日游’这几个字,既是幽默夸张的表达,更是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愿景,期盼有朝一日太空往返能像旅游一样普及,不再只是个梦。”“中国梦”系列中个头最大的“美丽天津梦”选取了极具天津特色的哪咤和巨龙的形象来表现,其中,巨龙的身体盘绕呈数字2013模样,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整组“中国梦”系列的完成历时近一个月的时间。
徐茂林正在创作的“俏皮话”系列漫塑面人已有5件成品,都是挑选常用的俏皮话进行创作。笔者见到“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这件作品中,单手握住杠子的“武大郎”正在空中摇摆,憨态可掬,如此形象的表达让这句俏皮话十分容易记忆。徐老表示,创作“俏皮话”系列的目的在于呼吁社会能重拾中国传统文化,增添日常交流语言的趣味性。
由于徐老从漫画的角度构思,所以作品在造型上相比传统面塑的变形度更大,表情、形态也更为夸张。比起传统面人单一的造型,徐茂林的漫塑更富有情节性,仿佛都能讲述一段小故事。
漫塑面人受追捧 老有所为快乐多
徐茂林的漫塑作品曾多次在社区和学校展览,深受各界好评。“有一次,耀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参观,看到我现场制作的过程,他们立即流露出对面塑技艺的浓厚兴趣。”徐老笑了笑说,“我在老年大学教过的最年长学员已有84岁高龄,这位老者同样十分热衷于面塑创作。正是大家的喜爱和支持,让我收获满满的成就感,更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同时,徐老希望这种漫塑面人的形式能被更多人熟悉并喜爱。
作者:何美嘉 本文摄影 阿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