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杨柳青就是一个繁华之地,三河交汇、漕运码头、商贸集散地,等等,都是杨柳青历史繁华的定论,但究竟繁华到何种程度,今人未曾经历,只能靠耳闻和阅读有关历史文字去了解。其中仅能知之一鳞半爪。若窥全貌,实非易事。殊不知,杨柳青流传着一部《杨柳青买卖通俗杂字》,再现了一个历史阶段杨柳青的街市繁荣。这部《杨柳青买卖通俗杂字》,从字面看是记述买卖字号的,细读则更有环境、市井、交易、民俗、民风、习惯、商德、赛会等诸方面描述渗透于通篇之中,像一幅杨柳青昔日繁华的风俗画。
《杨柳青买卖通俗杂字》是一部歌谣体著作,采用两个三字句加一个七字句的形式述说,合辙押韵,像数来宝那样一贯到底。全篇325行,述说清末至民国早期杨柳青上千家买卖字号,包括起源和老板性格品行、经营方式、商品特点等,还有周围环境景物的描述,语言生动精粹,很有感染力,当时在民间流传很广。《杨柳青买卖通俗杂字》是今中北镇东马庄村的许万瑞老先生创作,至今流行已超过大半个世纪。成书之初,引起镇内外诸多乡学的重视,争相抄录,广泛流传,一时传为佳话。十年动乱期间,原稿被毁,传抄本皆在“扫四旧”中损毁,难寻其踪。拨乱反正后,经伯骙先生专访许老先生后人回忆,只录得十八行,较原作差漏甚远。于是又遍访乡邻耆宿,加之伯骙先生对《杨柳青买卖通俗杂字》原文和当年旧镇风情的追忆,把全镇具有代表性的工商业店铺商号,按许先生原作顺序整理补缀修复重新成篇,使之基本恢复了原貌,重又流行于世。
这部《杨柳青买卖通俗杂字》是一部昔日杨柳青买卖商家的名典,全篇以从东向西的顺序,对全镇买卖商家的名号、坐落、环境、经营的商品、老板的名字、性格,以及商号经营理念、商品特点、存在时间长短,皆予以记述。在书中可以找到当年的所有大小店面,少有遗漏。权当是一部昔日杨柳青买卖商家的工具书、大黄页,有一定的查阅使用功效。
《杨柳青买卖通俗杂字》还是一部杨柳青旧时繁盛街景的风俗画,其中有市井人迹的记述,诸如:“东南角,三官庙,住持本是王老道。卖香肠,卖耍货,行商小贩两边坐。近河边,双盛杜,当初也是大粮户。”“做买卖,太元堂,高家胡同高鹤扬。”“富兴窑,烧青砖,窑场掌柜张筱安。”“孙掌柜,白铁活,一天到晚紧忙活。于洪友,做什件,成天钢锉磨铜片。文发德,羊肉铺,他是大成外来户。”等等,都是当时镇上市井的真实人迹。更生动的是,在描述李姓一家布店时,这样写道:“直隶黑,是李老,青布蓝布染得好。唱梆子,活李逵,外号人称一声雷。”把这布店老板描述得历历在目。再有是对年节风俗的描述,也是当年镇上年节繁华的再现。诸如:“小梁庄,火神庙,元宵佳节真热闹。众花会,向西绕,火神出巡坐红轿。”“天气旱,庙门启,抬着泥龙来求雨。”“杨柳青,一六集,买卖热闹不用提。大茶铺,卖茶水,赶集累了歇歇腿。有评书,驴皮影,八角鼓词唱春景。要吃饭,同和居,家常便饭可充饥。”“正月节,三不管,不分男女摇茶碗。有书棚,把书说,七侠五义彭竹波。赵坪佘,高平丰,歪嘴斜眼说济公。金家棚,真热闹,有个女角唱时调。看洋片,有两样,八片拉绳锣鼓架。又一种,拉绳看,木偶白蛇闹许仙。蓝布帐,柴油电,一段电影也好看。大空场,来玩耍,看张傻子变戏法。”另有对四月二十三庙会民间花会出会场面的描述,用了二十多句的篇幅,词汇鲜活生动,活灵活现,听后看后,如身临其境。
说《杨柳青买卖通俗杂字》是文字版的一幅杨柳青《清明上河图》,一点也不为过。作者:陈子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