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博会上寻“年味儿” 新华社发(刘明照 摄)
李浩华
彩塑是一门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造型艺术,其历史悠久,体裁广泛,是中国雕塑最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我国雕塑史上前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艺术作品,记载了我国每个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传承着我国的民族文化精神。
若要学习彩塑艺术也是极为艰辛的,必须长期通过对色彩、书法的学习后,用泥巴反复进行造型训练,其作品才能有一个相当的艺术水准。好的作品造型与色彩表现极为完美,具有较高的思想内涵。它要求作者要有一个充满灵感的头脑,长期对各个艺术门类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博得观者的认可。
在我国,天津泥人张彩塑相传几代人,其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是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彩塑艺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泥人张家族曾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立了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从第四代传人开始,就进行了跃出门槛、非血缘关系的传承,培养了相当一批从事彩塑艺术创作的群体,为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加强国内外的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锡惠山彩塑、广东佛山彩塑、景德镇的雕塑彩瓷,也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其作品闻名全国,影响世界。
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的彩塑艺术事业却走向低谷,甚至一部分著名的彩塑艺术家休业不干了,面临传承与发展的危机。彩塑艺术家和彩塑艺术理论,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在我国历史上最早从事彩塑与绘画都属工匠艺人,他们对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汉代开始,有着社会影响的文人也参与了绘画,魏晋南北朝文人画越来越多,唐宋以后文人画主宰了画坛,强势于彩塑艺术。这样一来,彩塑在人们心目中属于工匠传统艺术。不管艺术水平有多高,彩塑艺术家仍会被看作是捏泥菩萨的小摊贩艺人。虽然,我们的艺术家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仍然没有提高这门艺术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一件彩塑作品要经历巧妙的构思及繁琐的创作程序,耗时费力,艺术质量非常直观,来不得半点马虎,取得的经济收获却不容乐观。而绘画相较而言,不管写意还是工笔,没有一定的艺术鉴别能力可能不太容易看出优劣,尤其近年来绘画界有一部分人,自称大师,无论真假都打着中国美协会员的旗号,以拙劣的笔墨,混迹江湖,浪漫风光于人流之中,而对彩塑艺术家来说,绘画又是信手即得的事情,这使得一部分耐不住寂寞的彩塑艺术家,产生了心理不平衡,难以坚持自我的事业,很容易转到绘画的行当上来。
据了解,从1988年起,全国美展就不再展出民间彩塑了。这样一来,彩塑艺术就远离了中国美协这一权威展览的艺术平台,中国美术界就更加冷落彩塑艺术。
坚持这门艺术的传承,扭转发展的困境也许不易。但我们的彩塑艺术家也不必怨天尤人,灰心丧气,可以这样想,或许把创作战线拉长避开单一的零碎创作,舍去眼下的利益,创作出如古典名著、红色题材等大型组塑作品,看重博物馆、旅游景点的陈列机会,特别强调服务于社会,跟上时代的步伐,岂能没有影响?当然在创作过程中,会历尽艰辛,在未完成作品之前,不能及时扩大影响,然而历尽艰辛,默默耕耘,会创造出更高的艺术价值。目前,在我国仍有一部分德高望重的彩塑艺术家,为响应“十八大”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不计个人名利,努力创作,为彩塑事业的发展作出奉献。由此我相信,具有悠久文化历史渊源的彩塑艺术未来会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