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二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公告]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展初评结果
- • [公告]中国西部大地情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征稿
- • [公告]中国美协关于发展会员的严正声明
- • [展览]第一届黄胄艺术收藏大展将在炎黄艺...
- • [展览]首届艺苑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在京举...
- • [展览]百余件意大利绘画珍品长沙展出
- • [展览]巅峰之作——毕加索的沃拉尔版画
- • [展览]尘影无华—赵东中国画个展
正在进行泥塑创作的罗学东
罗学东泥塑作品
罗学东泥塑作品
罗学东泥塑作品
罗学东泥塑作品
罗学东泥塑作品
天津市有一位泥塑达人——罗学东,他将全国各地不同的村镇风光浓缩在一件件泥塑作品中,用泥巴打造的微型古镇、农家院,惟妙惟肖且充满生活气息。每一件作品都传递出他对生活的热爱。成立工作室和办“中国农家院泥塑展”是他最大的心愿。
跑遍中国各个村落
青瓦土墙的老屋、曲径通幽的石子路、沉甸甸的石碾子,这些在城市里根本见不到的场景及农村风光,被罗学东的一双巧手浓缩在了一件件泥塑作品中。笔者走进罗学东的家,俨然置身于微型农家院的世界,桌子、博古架、茶几、电视柜、立式空调、凳子上,都摆满了一座座造型各异、土乡土色的“农家小院”,小巧逼真的窝头、红色的辣椒串、门上贴的福字、墙边立的扫帚,这些微缩的小物件,又为“农家院”增添了许多生活气息。
今年55岁的罗学东是交管局一名普通的民警,从小喜爱美术。参加工作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在二宫进修素描和国画。酷爱旅游、摄影的他习惯用镜头记录下沿途的美景,特别是对古镇及乡村风光情有独钟。“越淳朴、原生态的景物越吸引我。我有一本《中国古镇游》,每去过一个地方就在前面的目录上对应着打一个对勾,现在几乎全中国的乡村都让我跑遍了。”积累了丰富的旅游经验及大量的照片素材后,罗学东突然萌生了动手将它们变为一件件立体艺术品的念头,2010年制作的“北京门头沟”泥塑是罗学东的第一件作品。如今,他制作的大大小小的微型“农家院”、“村落”已有近百件,全是他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制作完成的。“单面观看的‘农家院’用20天左右就能完成。我近期研究制作的、可四面欣赏的院落,耗时比较长,需反复琢磨,要两个多月才能做完。”
微型农家院风格各异
罗学东每年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出门旅游两次。去之前,他都会仔细研究书上提供的攻略和当地的风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罗学东对各地村镇的建筑风格了如指掌,“南方和北方的房屋结构明显不同,南方的房子多是临水而建,以木质结构为主,出门就是岸边、码头。”顺着罗学东指的方向望去,笔者发现,在几件泥塑作品的“石阶”上,放着微型的搓衣板、木盆,一股河水的味道仿佛扑面而来,彰显着浓浓的水乡之美。“北方的农家院多以平层为主,但在重庆、贵州一带,农村的房子多是依山而建,利用山坡和山脚下的平原搭出一间间错落有致的房子。”不同的风格在老罗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茶几上摆放的一件气势宏伟的泥塑作品一下子吸引了笔者的注意,“这是以河北省以西的石头村中的‘清凉阁’为原型制作而成,是我的最新作品。这个村子因为石头多,家家户户都是采石堆房,连道路都是用石头铺的,故得名‘石头村’。这个村子至少有一二百年的历史,进村必经的‘清凉阁’称得上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我当年去那儿旅游时从不同角度给它拍了很多照片,你看,我做的这件泥塑是可以从四面观看的,这要得益于当年拍的那些照片。”笔者将照片和眼前的这件微型泥塑作品做比对,发现,它不仅体现出了“清凉阁”的神韵,而且在此之上进行了艺术加工——旁边多了一棵“参天大树”,树枝上还挂着一个大铃铛,显得更生动、鲜活。
一个好汉“两个”帮
“泥”虽是作品的主料,却非常不好踅摸。“一定要用深层地里挖出来的泥,因为这种泥含沙量高,做出来的泥塑不容易开裂、变形,所以,平时我会特别留心,路上哪儿有工地,便从那儿淘换点泥土。刚挖的泥要用筛子筛一遍,除去中间的杂质,加水调匀后放置一段时间才可以使用,类似醒面的道理。”
在罗学东的微型农家院中点缀的、不过拇指肚大小的物件儿,每样都很精巧。“这些小东西出自我的两位‘发小’蔺玉明和邵金山之手,上学时我们不仅是同学,还是美术组的成员,可谓志同道合,毕业后一直保持联系。现在,他们一有空儿就会陪我外出旅游、采风。我研究、制作这些泥塑作品时,他们看着喜欢,便也加入进来。”从事图文设计工作的蔺玉明承担起“农家院”中小吊钱、对联、福字及外墙上贴的老广告画的制作,罗学东说:“房子的色调普遍偏灰,小小的红色福字、吊钱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作品增色不少。”此外,小水缸上用藤丝编的盖板儿、倚墙而立的小扫帚和一捆捆小柴火,都出自喜欢手工制作的邵金山之手。“我们这代人大都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泥塑中的场景真实还原了我们曾经的记忆,比如以前烙饼用的小支炉,很多人看后都颇有感触,现在别说城市甚至连农村都很难见到了。”邵金山介绍道。除了这些小物件外,矗立在房前屋后的树木让这些泥塑作品立刻变得非常有意境。“为踅摸这些树枝,我们可犯了难,太大太粗的都不行,我们曾拉来一车干树枝给老罗选择,但他没挑出一个满意的。他说,树枝要选择既有层次感又小巧的,最主要的是与这些微型‘农家院’成比例,后来我们去捡小区里园林师傅剪下来的小树杈,效果不错。枯萎的杜鹃树枝也是不错的选择。”蔺玉明介绍道。
准备办个“农家院泥塑展”
罗学东探寻古镇的旅程中既有冒险的经历,又收获了满满的感动。“记得一次我独自徒步穿越天津与平谷交界的一个没有人烟的峡谷,越走天越黑,心里的恐惧感直线上升,幸亏在夜深之前找到了一个小村子落脚。还有一次,在嘉兴遇上台风和暴雨,公路上的积水两天才退去,差点耽误回来的行程。”尽管遇到过困难、险阻,但老罗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同时,村民们的率真和淳朴也让他颇受感动。“在安徽西递时,一位小商店的老板留我住宿。我见他家随处放置了很多他卖的小工艺品,为了避嫌,临走前我主动把行李打开让他检查。但老板却一挥手说,‘不必检查,我完全相信你。’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相似的经历还发生在浙江郭洞村,我曾向一位同坐中巴车的大姐询问住宿的地方,她热情地邀请我住在她家开的旅馆里,而且不扣压身份证,我问她为何这么信任我?大姐说,‘在车上我看到你不声不响地帮我把歪倒在地上的雨伞扶正,就说明你为人正直’。”
目前,罗学东最大的心愿就是退休后和两位老同学合伙创办一间“微型泥塑工作室”。“我们准备将作品做得更精致一些,争取再提升一个档次,如果能找到合作方,我们还希望办个‘中国农家院泥塑展’,再现原生态的、淳朴的村镇文化。”罗学东信心十足地说。 (马成 何美嘉、摄影 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