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埃及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风格独特
中国艺术家编的草虫最能吸引小朋友
向俄罗斯艺术家学编织
复杂的比利时编织工艺
10月11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博会暨第四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为期5天的展会中,来自海外20多个国家和国内近30个省区市的艺术团体、民间艺术家、书画家以及工艺品厂商,带来了近百个艺术门类的数万件(套)民间艺术精品。
展会入口处设有两张长桌,有民间艺术家在这里现场展示自己的艺术。有捏泥人的,有做工艺风筝的,还有棕编草虫,装在透明的小盒子里,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些小虫出自几位聋人艺术家之手。观众的赞赏是伸出拇指,他们的答谢是微笑点头。虽是“雕虫小技”,却显出不俗功力。博览会上,艺术就是语言,交流对生活的热爱。言语不通,艺术传情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俄罗斯等国艺术家的展位靠近展区入口。有的展示传统的蕾丝编制,有的展示木雕技艺,现场制作泥塑等等。用观展者的话说,就是“看西洋景不必出国了”。这些艺术品,非常贴近当地的风俗传统与人民生活。这样的异域民俗风光集中在国内展示,还真不多见,因此每个展位前都吸引了不少观众。
印度展位有一位皮影戏艺术家。展厅里灯火通明,他没有表演皮影戏。但把待售的皮影,按在展位隔墙上,做了两个动作,这匹“皮马”便立即止步,掉头反向跑去。手法灵巧流利。他讲道,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到今天,也还在演出。相比中国的皮影,这些皮影造型粗犷,颜色浓烈,但镂空较少。这位艺术家告诉记者,他们经常演出神话传说。
美国展位,一位老妇人在刺绣。她是原住民,在当地的展会得过奖。刺绣用的线是羊毛的,是她自己纺的;用的布也是羊毛的,是她自己织的。绣品的整个制作周期,将近一年,从春天剪羊毛开始,再到夏秋刺绣。她的家人也一起从事这项传统工艺。羊毛线很粗。颜色是用花卉染的,没有那么鲜亮。刺绣则不比苏绣的精巧,花、鸟,都很写意,形象简单却带给人朴素温暖的感觉。
参展的艺术家有很多来自非英语国家,也不懂中文,用语言,难以和观众交流。观者先是围着静静地观看,看到心爱的物什,想买回家,便问一句“Howmuch”(多少钱),对方会写一个阿拉伯数字。觉得合适便付钱,拿在手里端详,心里觉得好,嘴上说一句“verygood”。民间工艺,精巧绝妙博览会的主体是来自中国各地的民间工艺品。景德镇的瓷器,安徽的宣纸,木器、笔、砚、鼻烟等等。五光十色,琳琅满目。
博览会中亮相的“京津冀民间艺术精品展暨第四届天津民间艺术展”尤其精彩,不仅是民间艺术的展示,也是当地风俗的记录。
毛猴《中国年》是任金生的作品。这是一件大作品,表现北方年俗:院门口贴着对子、吊钱儿,路上堆着雪人,一个毛猴用长杆挑着鞭炮,拉洋车的跑过小街,卖玩意儿的吆喝着走街串巷。
天津张宝义的彩塑《天津相声茶馆》,实实在在地再现了整个茶馆。几十人坐在长凳上听一捧一逗,说对口相声。茶馆里有叫好的,有聊天的,有卖糖堆儿的,有卖烟卷的。前排一个人赔着笑,拿笸箩“打零钱”,和两个爱答不理的观众形成对比,更体现了一个时期艺人的辛酸。
书画展览,联系中国与世界
“鲜于璜碑”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鲜于璜碑”天津市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天津当代中国画名家合作巨制经典作品展、天津国画小品展、中国书画报社四条屏30家提名展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获奖作品展,都在博览会中亮相。津门30余位中青年画家合作的10幅八尺整纸的作品,气象宏伟。国画小品,意趣盎然。四条屏作品,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既是独立作品,又有统一思想,别具特色。另外,还有许多书画家以个人身份参会。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展示技艺,愿用书画与各界朋友结缘。
本届民博会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国际民间艺术组织主办,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报社、今晚报社、中国书画报社等承办。第12届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也在民博会期间评出。其间还将举办第四届民博会“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专家学者研讨会”和民间艺术名家公益讲座。(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