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打海米》(农民画),徐茂松,日照市美术馆藏
农民画作为新中国的时代产物,这其中承载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彰显着强烈时代烙印,是研究中国社会文化下的美术现象乃至文化思潮,甚至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视觉文献。如此之重任加于农民画,好像无法承受之重,但是,这才是它的意义和价值。
“散点·焦点——日照农民画精品展”于9月10日至10月10日在山东省日照市美术馆举办。藉此次农民画精品展的名义,或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说一些“画外话”。日照农民画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1988年,日照也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日照市美术馆自建馆以来也一直承续着组织、辅导、收藏等与日照农民画有关的工作。
日照农民画选材都来自民间
从一开始,农民画就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纯粹民间艺术,因为每件作品都融入了组织者、辅导员、农民(其他业余绘画者)的意志与思想,因此这就决定了完全不同于其他绘画创作,使其具有了多重性。农民画的诞生,深受当时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基层文化单位组织,由辅导员进行绘画指导,非民间自发的绘画团体完成的。极具融合性,是多种元素的集合体。
虽然如此,这都没有淹没农民画家对自由表现的渴望与呈现。随意组合场景,不受任何条框的影响,不拘泥于透视、比例,只为心中的表述。在这样一个高度融合的多重性背景里,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自由。自由才是农民画家的自我。这种自由少了批判性,少了工业化下机器般的古板与紧迫,多了些恬淡闲逸,那不是对生活的逃避,反倒是对事物的直面,更像是一种对人本体的观照与思考。
日照农民画似国画工笔还掺杂了西方抽象绘画的构成元素
日照农民画造型上,早期的部分作品多是借鉴了年画的勾线、填色、渲染等技法,似国画工笔。后期作品多是平面的、非立体的,掺杂了西方抽象绘画的构成元素。色彩上,引用了西方色彩构成理念,采用民间色彩平涂画法。其中隐含的民间性、当下性、抽象性昭然若揭。但是农民画中透露出的纯真、质朴才是重要的、不能泯灭的。这其中的意义昭示着艺术的本质。
大凡美的东西,必须是真的。农民画的创作固然有辅导员的指导,但多是启发性的,原本的创作动机还是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源于内我。农民画作者都是出于对美术的爱好而创作,这不同于其他工作,为了生存目的,而背离自我。多数农民画作者没有学院式的美术教育,绘画创作全出于对美术的原始热爱,手法自然是质朴的、纯真的。
正是农民画的这种自由、质朴、纯真才和其他绘画有了区别,这也是农民画所以存在并能发展的理由以及其价值所在。这将是近代美术史中无法绕开的美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