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张玉惠(福建),织情叙意,漆画,180cm×190cm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作者创作感想
关于《织情叙意》创作感想
张玉惠
我是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讲过去他们在渔船上的生活及出海捕鱼的收获,对这种生活朦朦胧胧有些印象,对本土文化有份特殊的情感。去年几次到惠安崇武采风考察当地的渔民生活,当地的民风保持的还比较好,惠安女服饰款式独特,色彩艳丽,黄斗笠、银腰带、蓝上衣、宽黑裤,民间流传“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来形容惠安女的穿衣特点,“惠安女”的形象和精神流传了几百年,随着岁月的变迁,而今打动我的不只是他们鲜明的性格和服饰特点,更多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拓展。
整合作品材料之初,发现惠安女现在的生活方式虽然还是以捕鱼为生,住在海岸边一栋栋的小别墅里,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比较惬意,轻松,悠闲的,过去的体力活已经被很多现代化的机器代替了,但是惠安女闲暇畅谈等待渔船归来的情景,惠安女在码头做鱼买卖的场景,惠安女在海边整理织补渔网的情景等典型的惠安女渔民现实生活场景,还与过去保持着联系。起初,我做了几组小稿给导师陈金华老师看,老师都不太满意,因为惠安女是众多艺术家热爱的题材,优秀的惠安女题材作品也很多。面对一个这么熟悉又有挑战性的题材,如何在漆的本体语言基础上,在题材的传承中有新的创作理念注入,是创作惠安女作品的难点。在几次与陈老师沟通后,确定了画面的内容,以织网场景表现现代惠安女轻松畅谈的愉悦生活。
画面人物与人物之间通过层层交错的渔网相互联系在一起,有前、中、后的多层空间布局,渔网是画面构成的主要元素,占据画面较大的位置,层次复杂而交错的渔网处理繁而不乱,庞大的渔船做为背景透过渔网若隐若现,四周的石头路采用平面构成元素。构图形式经过了反复的推敲、重组,在疏密、大小、远近等各方面仔细斟酌。色彩上,看了一些作品更多的是还原惠安女真实的色彩,所以在色彩处理上,我抛开了惠安服饰的艳丽色彩,从整体画面考虑做了高调子的选择,色彩尽量朴实,主观整合了画面黑白灰的大关系,在单纯的色调环境中寻找微妙变化,单单渔网的漆粉的色彩就有二十多个颜色变化,包括在最亮部分蛋壳色彩的使用,也有细微区分,用绿蛋壳、乌鸡蛋壳、红蛋壳区分了冷暖明暗。
在表现形式方面,在色调和形式上融入了主观的艺术处理,漆画的前身是装饰艺术,在处理平面化的内容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更加确定了以平面化的处理手法来表现惠安女服饰,画面惠安女服饰没有过多的进行明暗塑造,而是增加了平面构成元素,发挥漆的平面处理优势,在具象的基础上,突出独特的漆画本体语言,画面注重东方和传统特有的线条在人物造型和背景上的运用,若隐若现、粗细相间的黑色边线,以及背景石板路采用直线条的平面分割线想呼应,画面注入并加强了平面构成的元素,这样一来,硬朗的线条跟惠安女刚毅的性格浑然一体,表现形式与画面内容相统一。
在材料技法的运用方面,选择漆粉来表现渔网的层次,克服了漆画在微妙色彩上的难把握,丰富了漆画的色彩,使得在层次空间的表现上更为生动,自由,人物脸部塑造采用漆粉代替过去铝粉,解决了铝粉的渲染容易脏的问题,并且有了新的处理,在人物脸部增加了几个层次的罩染,使其更加丰富。惠安女日夜在海边劳作,岁月的印迹在他们脸上抒写,他们的肌肤不再那么白皙,选择用漆粉来表现他们的粗犷肤色更加合适。画面主要运用蛋壳镶嵌、撒漆粉、罩染、贴漆皮等技法,在蛋壳的运用上突破了传统的方法,把刻板僵硬的各色蛋壳用刻刀切碎、为主题和人物造型服务,使画面浑为一体。另外“漆皮镶嵌”的斑驳肌理也是画面材料运用的突出特点,这种皲裂的斑驳效果对主题精神沧桑厚重感的表现,超越了对材质本身的再现意义,漆材料技法语言与画面主题思想达到统一。
作品在漆性传承中更加注重绘画性的创新,驾驭复杂的整体画面的同时注重细节的精湛漆工艺,具象写实与意向造型色彩相结合,在格调和形式视觉上与类似的题材拉开距离。
漆画制作过程不单单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每当画至画面中心区域只能坐在板上,一天十几个小时弯腰盘腿,工程量巨大,时常托同学带饭,即便这样把往返食堂的时间都省下来作画,每天还要忙到深夜至少11点。但是这其中的快乐也只有辛苦过后才能体会的,特别是作为女生,这份坚持更值得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