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白族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对白族民间文化的喜爱是痴迷的。”陈永发女儿陈梅谈起父亲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陈梅回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父亲便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白族民间图案。此后的数十年里,为了收集和整理白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图案,陈永发的足迹遍及剑川的山山水水。上世纪80年代,剑川中科山元明古墓葬群遭到不法分子疯狂偷盗,陈永发在向有关部门大声呼吁加强保护的同时,不分早晚,背上画夹、拄着拐棍、挂个水壶、带上干粮就往山里钻,将面目全非的古墓图案用画笔记录下来。陈梅说,那时候家里人成天提心吊胆,害怕生性耿直的父亲遭到不法分子的报复。
后来,陈永发调到剑川县文化局工作,使他更广泛地接触到了剑川的木雕、石雕艺术,并对发扬剑川白族民间木雕、石雕艺术,有了一种责任感。“剑川渊源久远的白族石雕、木雕文化,一定会在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绽放夺目光芒,保护这个巨大‘矿藏’刻不容缓。”陈永发意识到。
陈永发只身沿着当年剑川木匠“走夷方”的路线,深入思茅、保山、腾冲、梁河、芒市等地的县城乡村,描摹记录剑川木匠当年的木雕创作。面对先人们的璀璨作品,陈永发如痴如醉,拿一支画笔,戴一副老花镜,支一把梯子,爬高就低,一画就是一整天。在此过程中,体力透支、跌倒摔伤都是“家常便饭”。
14载心血造就千狮山
辛勤付出终于汇成一迭厚厚的2000多幅木雕图案和100多幅当地民间版画,陈永发的第一本《白族民间图案集》出版,并荣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金鹰奖。此后,陈永发又完成了《白族服饰头饰图案集》、《历代白族石雕图案集》、《历代白族木雕图案集》等著作。
1999年,陈永发参观了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后,对石狮文化产生兴趣。于是,他背起行囊,拖着患有严重胆结石、胃出血的虚弱身子走出家门,足迹遍及全省各地,收集整理了白族民间图案7000多件,收藏了2000多幅东汉以来各个朝代的狮子图谱,以及200多只精美的各个朝代的白族石狮。
位于云南省剑川县城西约两公里山箐中的满贤林千狮山旅游景区,依山傍岩雕刻着东汉至清朝各个时期白族民间狮纹石狮共3268只,从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石雕狮子艺术风格都能在这里找到。这些狮子因石而成,千姿百态,成为中国石雕狮子艺术陈列馆。其中,“千狮王”是目前全世界体积最大的石雕狮子。2013年9月3日,剑川县千狮山旅游景区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的“世界双绝”——“雕刻石狮数量最多的景区”和“最大的石狮”,这“世界双绝”千狮山的缔造者就是陈永发。
上世纪90年代初,由离退休人员组成了“满贤林修复筹备组”,67岁的陈永发就是其中之一。开山凿石,临崖造像,这是一项旷日持久、作业艰难而又浩大庞杂的精细工程。“最难的是开头那几年。”最早到满贤林参与雕凿石狮的剑川县桃源石雕工艺厂厂长果小龙记忆深刻:“那个时候的满贤林,山上没水没电,大家吃住在山上,住的是工棚,条件十分艰苦。最让我敬佩的是陈老师,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为了给每一只石狮寻找依势造型的最佳雕刻位置而攀崖爬壁;为了指导工匠们无差错雕凿,他和工匠们同吃同住;为了赶工期,陈老在雨水连绵的8月,睡在别人不敢睡的临山小屋里,一住就是28天……”
陈梅说,有一次,山上天天下雨,山洪裹着乱石冲了下来,陈永发躲闪不及,差点把命丢了。陈梅看到这样的境况,硬是拖着父亲下了山,然而第二天陈梅上班后,陈永发又瞒着女儿进山了……
满贤林千狮山工程开工14年,陈永发没有要过一分钱,也不要求在这个工程中刻石留名。他恪守着自己的信条:清白廉洁春常在,勤劳刻苦乐平生。14年的时光,是陈永发满斟汗水的足印和工匠们叮当的锤凿声连缀而成的珠串,一把捋过去,那头是一山体形、动作、神态各不相同的石狮子。
人们说,陈永发成就了千狮山,也成就了剑川石雕人。因为这座山,当年跟随陈永发的徒弟们,如今都已成为石雕界鼎鼎有名的人物。
陈永发从1985年起,连续20多年配合有关部门举办石雕木雕培训班,为振兴剑川的石雕木雕艺术培养人才。如今,一大批年轻的白族青年人现已成了大理州工艺大师,成为剑川县石雕艺术的弘扬者、受益者和传承人。陈永发老人为白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4年10月,陈永发荣登“中国好人榜”。